绿茶保质期过了,到底还能不能喝?

阅读(379)

最近有茶友在后台留言,说是端午整理卫生时,翻出了一罐绿茶,一看过期了,可还没开罐又不舍得丢掉,想问问过了保质期的茶还能不能喝。

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了不少的茶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茶叶过保质期能不能喝。


茶叶保质期
首先,茶叶是食品,有保质期,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茶叶外包装上必须标注保质期。

这里的“保质期”可以理解为,在符合包装注明的贮藏条件的前提下,该茶叶的最佳品饮期。

不同茶类的保质期不一样,这与茶叶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绿茶:基本需要在冰箱冷冻保存,可以在12到18个月,常温下保存品质会有明显下降。

黄茶:制作工序上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保质期跟绿茶差不多,并没有因为闷黄工艺有太大的提升。

白茶:可以长期保存,越陈越香,越陈价值越高。一般厂家会在包装盒上标明,在密封干燥环境下可长期保存,也有部分厂家会标明一定的年限,会给茶友造成过期的印象,其实只要保存得当就行。

乌龙茶:需要分情况来看,没有经过烘焙或烘焙程度轻,需要放冰箱保存,保质期一般在12到18个月内;而经过烘焙的铁观音、岩茶等则可以在常温情况下,存放2年以上。

红茶:全发酵茶,理论上讲,是可以存放2年以上的,但最佳品饮期,应该不要超过2年,不过也有例外,譬如烟熏的正山小种红茶,则是越陈越香。

黑茶:后发酵茶,包括普洱茶,保存得当会越陈越香。

为了保证最佳品饮口感,建议茶友们在保质期内喝完。但归根结底,茶叶过期后能不能喝还是要看保存的情况。

接下来,小编教茶友们三招辨别茶叶是否变质。

如何辨别茶叶是否变质?

观色泽

变质的茶叶很好辨认,干茶正常的色泽油润,如果出现黑点、灰白色这些类似霉点的痕迹,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变质。

其次,质感上也会有所不同,变质茶因为含水量过高,茶叶会变重,用手指揉捻,不会再碎成茶渣,不易破碎折断。

闻茶香

随着陈化,茶叶的香气会逐渐减弱,由高扬、浓郁变得寡淡,今年的新茶和去年的陈茶靠闻香气就能鉴别。

作为陈茶,香气可以不高不浓,但一定不能有异味,如果出现陈味、霉味、烟味、酸馊味等异味,这茶就不是陈茶了,算是劣质茶,不能再喝。

品滋味

刚过保质期没多久的茶,滋味和口感还是能接受的,下降不严重,完全可以喝。

如果茶叶变质,滋味和口感全面下降的同时,还会伴有让人恶心、难受的味道,像馊味、霉味等。

还会危害身体健康,变质茶叶含有大量的细菌,最直接危害就是肠胃不适闹肚子,这还算是轻的。

最后,小编建议茶友们,如果无法辨别茶叶是否变质,最好选择在保质期内喝完,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都在最佳水平,这也是最安全的。

脾虚怎么食疗调理(调理脾胃的药膳食谱)

阅读(346)

随着大家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健脾。健脾,指的是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是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但是,健脾首先也要分清到底是哪一种,不是所有都适用于健脾。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等。

不同脾虚类型的药膳推荐
1、 脾气虚——黄芪党参茯苓粥
如果是脾气虚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等。我们可以用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生姜3片,大米80克。主要做法是:首先把生姜切成薄片,再与党参、黄芪、茯苓一起浸泡半小时,煎煮30分钟后取汁,大米清洗干净,与药同煮成粥。功效是健脾补气,消脸黄。

2、 脾阳虚——胡椒干姜炖猪肚
如果是脾阳虚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大便清稀,脘腹冷痛,胃寒肢冷,肠鸣辘辘,苔白滑等症状。我们可以用猪肚半斤,胡椒、干姜各5克。主要做法是:首先把猪肚清洗干净,放置于锅中,加适量清水,再加入调味料文火炖后食用。功效是健脾温中,消虚浮。

3、 脾阴虚——沙参淮山花胶汤
如果是脾阴虚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脘腹痞胀,大便偏干排出无力,手足烦热,嘈杂不适等症状。我们可以用沙参20克,淮山20克,花胶50克,瘦肉300克或者鸡半只。主要做法是:首先把鸡肉或者猪肉焯水清洗,花胶浸泡,配料清洗干净。将肉和所有配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沸水,用大火煮沸,沸腾后转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是健脾滋润,去皱纹。

葛根粉对人体有哪些好处?(葛根粉的功效与作用)

阅读(385)

葛根粉,也称为粉葛。葛根是一种藤本植物,是葛根的根,味甘辛凉,秋、冬季节采挖。老人、中年人、儿童都可以食用葛根粉,而且有很多人把葛根粉当作日常保健的食品。葛根粉中除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纤维素、脂肪、果胶等成分之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氨基酸以及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种化学成分。

葛根粉的功效
1、 健脾开胃
患者在食用葛根粉以后可以让身体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蛋白,能够吸收其中有益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并且多食用葛根粉还可以为人体补充适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身体的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开胃的效果。

2、 解酒排毒
在饮酒以后适当食用葛根粉,可以修复肝脏细胞,避免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另外在喝酒之后适当地吃一些葛根粉,可以加速身体当中的酒精代谢,促进酒精在身体中进行分解,避免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3、 防止血栓
老年人的血管很容易会出现硬化的情况,适当服用葛根粉来疏通血管,防止血栓的出现,还可以防止其中的血小板凝结,减少血管堵塞的发病率。
葛根粉能每天食用吗?

葛根粉是不能每天食用的,因为葛根粉性凉,长期食用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损伤,甚至会造成阳气不足的症状。虽然葛根粉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也不建议每天食用,少量即可,如果属于体质含量的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有可能会加重症状,还会刺激肠胃,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表现。

芒种饮茶攻略,助你解暑祛湿一身轻

阅读(328)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时序已进入仲夏,暑气中浸润着湿气,湿气重容易导致人变懒。

俗语道:“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就生动刻画了人们在芒种时节的懒散。

那么,芒种时节要如何祛湿气呢?饮茶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绿茶

古时就有“夏饮绿茶”的说法,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

盛夏酷暑之际,喝绿茶远远比一般的饮料解渴,这是茶叶中的多种有效成分所起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绿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鲜叶的原始味道,茶汤里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果胶质、芳香物质等可以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有着生津止渴的作用。

乌龙茶

芒种节气蚊虫大量滋生,加上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易感食欲不佳、精神困倦。

此时,可以选择饮用乌龙茶这类性质温和的茶。譬如铁观音、凤凰单丛,富含单宁酸、茶多酚、植物碱等活性物质,有助于消食去腻。

或者适当辅以香味清新的桂花,桂花性味辛温,与性平的乌龙茶一起喝很适合。用100℃的沸水冲泡乌龙茶,在冲泡开后加入3克左右的干桂花即可。

黑茶

夏天,最是容易贪凉,冰淇淋、冰西瓜等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冷饮冷食极易摄入过量。

黑茶是后发酵茶,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且饮热茶后能扩张血管,促进汗腺分泌,使排汗畅快。大量汗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而挥发,会带走大量的热。

红茶

天气炎热,是空调病多发的时节。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会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

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温,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尤其适合在空调房内久待的人。

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散风寒、温胃补阳的作用,用来搭配红茶,锦上添花,有助于祛湿益气。

芒种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加,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此时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体外,只有多补水,才能保持代谢良好,弥补机体需求。

除了喝茶之外,芒种时节也可以通过午休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小白必看的喝茶规矩基本礼仪(给客人敬茶的十大礼仪)

阅读(306)

《礼记·曲礼》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中国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客来敬茶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不过以茶待客里有诸多礼仪,稍不注意容易失礼。小编准备了十道礼仪规范题目,快来看看你合格了吗?


1、饮茶时,若是客人已就坐,主人首先应当做什么?
答:清洗茶具。待客人入座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客人视线范围内把茶具洗净,用开水烫一遍,可以给客人留下整洁卫生的印象。而且,温杯烫壶可以提升茶具温度,会让茶更好喝。

2、泡茶招待客人,如何决定选什么茶叶?
答:询问客人的喜好,并拿出自己的茶让客人选择以示尊重。选定茶叶后,应把茶叶放入茶荷中,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并介绍茶的信息。

3、如何将茶叶罐中的茶取出更得体?

答:取茶避免用手抓,应使用茶匙取茶;若无茶匙,可轻轻抖动把茶叶倒出。用手抓取茶叶会污染茶罐里的茶,导致茶叶受潮或染上异味,并且也是不讲究卫生、对客人不尊重的表现。

4、倒茶时,茶杯中水量的多少也是一种礼仪的考量,那么给客人倒茶时的水量应该是多少?
答: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寓意“七分茶三分情”。俗话说:“茶满欺客”,茶倒得太满容易烫手,且不便于客人喝茶,有不欢迎、赶人走之意,倒七分满则刚刚好。

5、奉茶给客人的正确手法是?
答:奉茶时,双手奉茶为宜,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在正式的场合,最好使用茶盘,更显得尊重客人。

6、给每个客人分茶时,应如何把握茶量?

答:分茶时应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否则会被视为“厚此薄彼”。同时,分茶时注意不溅出茶水,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7、当和朋友一块喝茶,作为主人家的你因为临时有工作,此时你会如何委婉的告诉朋友,他该离开了?
答:主人不换茶,有着“逐客”的意思。以茶待客时,主人若因个人工作原因或与客人话不投机,就会以此来暗示客人。

8、如何正确给客人续茶?
答:客人喝完杯中茶,应尽快续杯,否则让客人空着杯子,有怠慢之意。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替客人重新洗杯,或换杯,让客人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招待。

9、当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时,会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
答:晚辈向长辈倒茶时,为表示尊重,长辈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一下。若是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为表达对晚辈的欣赏之意,则可以用中指在茶杯边缘敲击三下。

10、茶壶该如何放置?
答:放置茶壶时壶嘴避免正对他人,因为烧水时可能会有水汽喷出,而且尖锐的物品正对他人,会让人心理上觉得不舒服。

关于武夷山茶树品种选育,爱茶人一定要知道!

阅读(270)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山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发源于两汉,辉煌于宋元,革新于明清,韬晦于民国,复兴于当代。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

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武夷茶纳贡从汉武帝开始,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不过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如茶壶、茶杯等,足以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事实。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三十六峰,峰峰峻拔,奇石矗立;九十九岩,断崖壁立,怪石嶙峋,丹霞地貌,沟谷纵横。

历经千年,武夷山共创出了名丛千余种,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美誉。武夷茶区先民在茶树选育中,以优质为先决条件,单株选择培育,分别命以花名,形成武夷独到的茶树选育技术。


单株选择,系统培育
从武夷菜茶群体中,经过反复选择单株,分别采制,对比品质,评选出优良单株,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命名花名,在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普通名丛中又评出大红袍及四大名丛。

各种名丛分别繁育,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地从分离群体中优中选优,形成各自不同类型的名丛群体用于生产。

先民们通过不断的选育——分离——选育,使育成的各类名丛逐代更加完美。

以优异品质特征为选育的先决条件
品质评比的方法为武夷山当地传统的“斗茶”,唐代冯贽《记事珠》记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到宋代,斗茶大盛。

武夷山每年新茶制成后,茶农便在“竞台”开展评比新茶活动,评比品质优劣,各自互炫其优,优则称胜。

参加斗茶的不仅有茶农、僧侣参赛,还有地方官吏和文人雅士等。官吏们为取宠帝王,标新立异,推行斗茶法,评选佳茗上贡。

武夷山的斗茶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斗茶不仅斗当年茶农各自制茶的技艺,也斗各类花名茶之优劣,通过年复一年的斗评,评选出许多名丛和珍贵名丛。

买茶送礼避坑指南,这几个常识请一定要搞清楚!

阅读(322)

前日,后台有朋友留言,他去拜访喜欢喝茶的长辈,送了价格不菲的茶叶,但对方并没有很高兴。

再细问才知,这位朋友并不知道对方喜欢的茶,只是随便挑了个大品牌的茶叶。

很多人在走亲访友或是商务来往的时候,都会选择送茶叶,但都没搞清楚就随便送茶,这样很容易送错。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送茶礼攻略,分享一些送茶的小技巧。


了解对方喝不喝茶
对于喜欢喝茶的人,首先要了解对方喜欢的茶类,譬如喜欢武夷岩茶,送武夷岩茶保准不会有问题,若是了解精确些就更好,比如喜欢水仙就不要送肉桂。

再者,可以了解下对方的饮茶习惯,若是喜欢在茶室内冲泡功夫茶,则送传统茶叶即可。

若是喜欢用大杯子泡茶,那么送方便携带、易于冲泡的茶,或者是袋泡茶等,更为贴心。

而给不怎么喝茶的人送茶,选择则过于宽泛,特别容易踩雷。

如果没有任何把握,不妨选择送绿茶、红茶这两类最广为人知的品类,绿茶味清淡,红茶味甜,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岩茶、生普这一类味道浓烈、刺激性强的茶,不喝茶的人第一次喝不太容易接受。

分析对方特征
如果不清楚对方平时喝不喝茶以及饮茶习惯,那么就只能从对方具体一些特征入手。

性别方面,男女喝茶有别。从口味上,一般来说男性的口味比女性的重,对于男性可以送一些味道浓烈、口感霸气、苦后回甘的茶,而女性则可以送味道清淡柔和的茶。

从茶性上,送给男性茶没有太多顾虑,送女性可以送一些红茶、花茶,暖胃暖身是很好的。

地域方面,江浙、安徽、四川一带,爱喝绿茶的多;北京人爱喝绿茶、花茶的不在少数;广东福建地区喜爱乌龙茶;西藏、内蒙古地区喜欢黑茶的居多。

送茶细节
送礼的茶,茶要好,精美、大气的包装更能给茶叶提升一个档次。送红色包装的茶叶,寓意也好,没有什么忌讳。最好再配上手提袋,如此的细节都做到位,相信收礼的人会乐意接受。

茶叶包装上的质量安全认证、生产日期是必须的。如果收到了来路不明的“三无”茶叶,恐怕会有点尴尬。保证质量安全是第一,送礼要选择正规品牌、厂家的茶。

不知道送什么茶的时候,送一些能够保值甚至升值的茶是最好的。目前公认的耐久储存的茶,便是普洱、白茶、陈皮茶,不仅越存越香,还有升值的空间。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送茶礼了吗?

饮一壶谷雨茶,与春天好好告别!

阅读(309)

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这个春天即将要结束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此时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初夏将临。

这个时节,各种茶纷纷应市。一杯茶在握,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肺脾。


谷雨时节,茶青肥润
中国人总是讲究“不时不食”,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而谷雨,正是喝茶的好时候。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茶树经过一冬休憩,又经过清明最清净明洁的雨水润养,谷雨时肥肥嫩嫩,枝叶里满是氨基酸和维生素。

青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此时在春雨的滋润下,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茶田一片连着一片。

这个时期的茶,性比高、滋味更浓郁,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是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谷雨茶推荐
如果说“明前”是江南绿茶的天下,那么谷雨就是白茶和乌龙茶的主场。

谷雨时节的白茶,早已是寿眉等级,寿眉等级的谷雨茶,比之仲春的寿眉,叶片宽大,芽头细长,梗更长更粗。

谷雨白茶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有别于其他春白茶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叶片,更绿,更厚,叶绿素更丰富,看上去,更加的鲜艳夺目,令人想起“春深似海”四个字。

除此之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茶种的叶片舒展成熟,达到“开面采”的标准,不早不晚刚刚好。

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明前茶和雨前茶这种对于春茶的细分方式更适用于江浙、安徽、河南信阳等地生产的茶叶。

像我国另一个产茶大省云南,和江浙一带气候截然不同,气温回升早,可能春节刚刚过后就开始采茶了。

谷雨时节,春日迟来的山东、陕西等地,日照绿茶、崂山绿茶、紫阳毛尖等刚刚成熟,开始大面积采摘; 求“壮”不求“嫩”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少数南方绿茶,也是谷雨时节品质更佳。

这个春天即将结束,请在家里静心吃盏茶,把所有的安稳和清气都吃下去,共同期待夏天的相聚。

什么叫茶气?(一分钟带你了解什么是茶气)

阅读(307)

茶友们多有听过“茶气”这个词,常有某茶“茶气足”或“茶气弱”之类的评价。

“茶气”在品茶中,占有极重要的分量。老茶客们往往以“茶气”的强弱,来作为判断一款好茶与老茶的指标。

饮茶时,有的人会浑身发热,甚至大汗淋漓;有的则会不停打嗝;还有的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反应。

正因为感受诸多不同,让不少茶友疑惑,究竟何为“茶气”?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茶气。


何为茶气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所表现出的状况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敏感度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感受。

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的情感。

以现代科学的理论解释,气就是在体内流动的能量,气的物理现象就是“共振”,茶气是在品茶之中感受到的身体的“共振”。

不过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汤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此谓茶气。

简单来讲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使得肌体舒适,心情愉悦。

茶气对人体的具体反应
品茗者除能够在口腔感受到强劲的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感觉。

真正茶气到了体内,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

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称为茶气强。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称为茶气弱。

不同茶叶的茶气
不同的茶叶茶气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譬如绿茶香浓持久,普洱茶新生茶香气高扬,熟茶和老茶对身体的表现则为明显的微微发汗,又比如白茶喝着感觉平淡,但后劲十足。所以,每种茶叶的茶气都不一样。

每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不同,有的是集中在茶叶上面的理解,有的是喝过之后的感受,不过总的来说,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特性,通过茶冲泡散发出来的给喝茶者最直观的感受。

而茶气足不足要看茶叶品质如何及各方面,每种茶的茶气基本都在茶汤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喝茶人对它们一一甄别。

武夷水仙的由来和历史(武夷水仙的香气和口感)

阅读(284)

花有水仙,生闽南,茶有水仙,长闽北。水仙花韵,供人观赏,水仙茶韵,予人品。

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书中卷一·货属记载:“茶,以武夷为最,苍居芝城十年,以所见者录之。瓯宁县之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水仙“前世”
相传那年武夷山天气热得不行,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地面滚热,连喜蹦爱跳的山雀子也收拢了翅膀,躲进林子里。

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

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

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

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

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

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

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起源说法不一
张天福的《福建茶史考》记载道:“清道光(1821年)间有泉州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属水吉),一日往岩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类茶而弥大,偶折一枝,缀竹笠上,抵家后,觉叶溢清芳,始试以制乌龙茶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遂将是茶移植西墘家前。”张天福1963年发表于湖南省《茶叶通讯》关于水仙茶发源的记载与上述同。

1989年张老与戈佩贞老师等出版的《福建乌龙茶》写道:“水仙原产建阳水吉大湖,发现种植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莫贤书经调研得出两种说法,“一种是清朝康熙年间…又一种是康熙末年苏氏从祝仙洞下移植于西墘厂”。

刘成业在《漫话闽南水仙》一文中说“水仙茶源于闽北。人工栽培始于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咸丰年间,永春县仙溪乡人郑世报到闽北谋生,移来100株茶苗,种在鼎仙岩寺山上…历经130多年,仍有8株活着”。

陈德华等《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一文说“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

陈平说是“清朝光绪初年在禾义里大湖岩叉山发现水仙新品种以后,使茶叶生产进入了新阶段。

关于时间和人物,还有其他说法,如说是定居西墘厂的“下府”人郑氏于道光初从岩叉山引插于西墘厂的。

总之,多人调研,各有所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独特“枞”味
水仙名品有两个特色,一是茶香味长,尤其是百年老枞,非常难得,树身都会长有苔藓,越老越厚,茶叶具有难以形容的香气,非苔藓味,而是一种老水仙的“枞”味。

二是茶可久放,这是岩茶种类中最优之处。据说有位港商从武夷山购几箱老枞水仙,留一箱五十年仍然叶色不退,香味也不变。所以,不少茶人将水仙制为陈年老茶,被人誉为“三年成药,十年成丹,廿年成宝”。

水仙凭借着独特的“枞”味,在国内外赛事上皆斩获不俗的成绩。

1925年于福州的举办福建斗茶赛,大湖茶农种植的水仙茶夺得头奖,时任省长萨镇冰奖给一幅《武夷春色》。

更早的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福建省的闽北水仙、福安坦洋功夫茶等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荣获大会万国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