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代茶的N种叫法,荼、槚、蔎、茗、荈;究竟哪个才是茶?

阅读(343)

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亦是茶的故乡。提及茶,人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茶”字是如何而来的,所知的人甚少。今日,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茶”字的演变
秦之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公元前316年蜀国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称呼)作为人名地名。

唐陆羽《茶经》提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荼”。

荼 t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于古长沙国置“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直到如今湖南省株洲市还有茶陵县这个地名。

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茶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

茶圣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自此,茶字的形、义便固定下来。

槚 jiǎ

“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茶”、“苦茶”音近,因茶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茶。

蔎 shè

《说文解字》“蔎,香草也,从草蔎声。”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

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蔎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蔎借指茶。西汉扬雄《方言论》“蜀西南人谓茶曰设。”

茗 míng

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

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茶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嫰芽。

荈chuǎn

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茶为“荈”,汉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的20多种药物名称中有“荈诧”一名,荈音川,是巴蜀茶的方言,提到的“荈诧”就是茶。

“茶”的读音
那么,“茶”这个读音是怎么出现的呢?唐代《经典释文》中记:“荼,埤苍作搽。”

《埤苍》是魏国张揖所著的兼具课本功用的字典,可见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搽”这个读音。到了南北朝时期,“荼”和“搽”出现过读音混乱的阶段。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唐代的民间书写者将“荼”字减去一画,将“搽”字去掉提手旁,就成了“茶”字。

《茶经》是唐代产物,其中也将“荼”字改写为“茶”字。此后,“荼”、“搽”两字,就渐渐被“茶”字所代替了。

预防春困的小妙招,你get到了吗?

阅读(317)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

春困不是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

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

从养生健体的角度来看,春困是不容小觑的!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一些预防春困的小妙招,精神饱满地迎接美妙的春天。


少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预防春困的关键所在。把握好生活节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良好的作息,才能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

理想的睡眠时间,一般是在晚上十一点之前,若超过这个时间点,便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一不小心就变成熬夜党了,从而加重春困。

因此,建议把事情早点安排妥当,在合理的时间点就寝入睡,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开启自我修复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一杯茶,唤醒活力
适当选择茶饮也是防止春困的妙招哦!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每天喝适量茶能改善皮肤过敏,特别适合春天漫天柳絮、花粉飞扬的过敏高发季。

春天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要喝上一杯春茶,不仅滋味鲜甜,还能生津润体,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茶中富含茶氨酸、茶碱和咖啡碱等天然营养成分,其中,茶氨酸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具有宁神静气,增强记忆的功效。

茶碱和咖啡碱则有助于振奋神经,削弱睡意,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我们消除春困,提高注意力!

另外,馥郁的茶香不仅能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还能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消除春困的效果。

多锻炼,强身健体
春困不仅跟温度有关,冬天运动量骤降也是造成春困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的“停机”模式,使得身体的血液循环减慢,大脑供血不足。

因此,除了喝茶以外,运动也是舒缓春困的妙方之一。

专家指出,锻炼不仅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

《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

拒绝熬夜,适量喝茶,争取多运动,有效地克服“春困”,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还能充分利用春天美好的时光。

茶与酒,中国人的两种性格,你属于哪一种?

阅读(273)

茶楼,与酒肆,似乎总是相依相伴。

但,茶盅与酒碗里,所累积的情趣和风韵,却迥然不同。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

都是生活,即使相差远,也有相通的地方。


酒,动浓香;茶,静淡甘
酒是满堂欢聚,茶是窗前独坐;酒是春光烂漫,茶是秋水长天;酒是江河奔涌,茶是清泉静流;酒是楚河汉界的厮杀,茶是黑白世界的清谈;酒是浓墨重彩披挂整齐的唱念做打,茶是无丝无竹索面朝天的悠闲小唱。

酒亦儒亦侠,茶亦禅亦道
茶,给人理智,让人生保持清醒;酒,使人迷乱,让人生一半朦胧。古人说得好,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酒武文侠。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
酒是豪兴的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茶是雅致的生活:“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如茶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

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水懂茶心,茶知人情
晨起,品一杯、纯纯的茶。初春的太阳、温柔的微风,在气息里绵绵的漾。心,曼妙的飘起舞姿。好像,一片叶,匆匆地滴进梦里一样。如果,离开冬的阴霾,算一种解放。那么,转弯到达的春,应是回甘的香。逍遥的车流,穿越时空。一朵朵的云,飘来飘去。眸间,凝聚一缕思。连冥想,都不惧怕与自己相处。初春寂寞时,泡壶茶。做一件事,不问结果、不辞辛苦。一点一滴、直到心里。

茶叶舒展,在水中沉浮,清香弥漫开。每一个寂静的角落袅袅的晕散。像一支悠悠绵长的乐曲,在人生的四季里,起起伏伏。会喝茶的人,永远不孤单。红尘之外,茶香,水澈,陪着寂寞的我,静静地观看人世浮欢,品味尘世悲苦。叶飘浮在水中,水浸润在叶里。茶与水,恍若前世一对眷侣,共赴今生,续写一段未了的情缘。

那些茶里,渐渐远去茶叶清香和背影,大多时候,宁愿喝浓茶,品尝着过去的记忆,更有苦过之后的无尽甘甜,生活的片断在甘甜里浅浅的清晰、连接,如电影般,有色有音。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舒畅,冬天的羞涩……四季,浸渍在人生清水里。在茶的世界,从浓到明楚。茶越浓,甘甜就愈加悠长。

酒和茶是两种不同的味道,也能带给我们两种不同的境界。醉得极致是尸体,醒的飘然是神明。如果说,酒可以浇愁,那么,茶也可以解忧。以茶代酒,落寞的心境不言自明。

大暑节气适合喝什么茶(大暑去火推荐的四款茶)

阅读(304)

马上就要进入大暑节气了,大暑也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所以喝茶也成为了我们最佳的解暑方式之一。当然了,喝茶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顺便喝,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茶饮都适合炎热的季节喝,每一款茶饮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群,那大暑喝什么茶合适呢?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款茶饮。

1、 绿茶
俗话说:“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夏天我们当然喝绿茶了,由于夏天太阳高高挂起出汗多,而绿茶恰恰略苦性寒,是具有很好的消热、消暑、解毒、祛火、降燥等功能。而且绿茶里面含有咖啡碱,能刺激我们的神经中枢,清醒大脑提神的功效。

2、 黑茶
夏天喝黑茶营养丰富,消暑清凉,健脾利胃,在夏天人们的消化能力降低,抵抗力降低,这时候食品容易变质而引发肠道疾病。在大暑节气适合喝黑茶,可以有降暑的作用,还可以保护肠胃,预防肠胃疾病也是有一定的好处和效果的。

3、 苦瓜解暑茶
我们可以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瓜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清洗干净,连同茶切碎、混匀,取10克放入杯中加热水冲泡,焖半个小时,能起到清热解暑除烦的功效,非常适合用于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

4、 银菊茶
把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材料清洗干净,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能起到清凉解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不同的节气养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大暑节气虽然暑热,但是小编也不建议大家喝冰饮解渴,如果你做不到喝温茶,也请喝常温的水,尽量降低对脾胃的伤害。

大暑的养生事项(大暑养生小常识)

阅读(289)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期,位于三伏天的中伏前后。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暑养生的消暑食物。其实,大暑养生,除了饮食之外,最重要的是静心养性。

养生方法一:消暑化湿
因为大暑也是正值中伏的前后,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和儿童,还有体虚气弱者都比较难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情况出现,包括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那我们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也可以食用一些降暑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如果是感觉到头晕的话,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比如新鲜的薄荷叶、藿香叶、佩兰等。

养生方法二:多饮温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喝水也是需要适量,而并不提倡为了解渴一次性饮水过度,这样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心慌、气短、出虚汗等。

养生方法三:莫动“肝火”
由于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也会容易烦躁、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出现。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心静自然凉的心态。

养生方法四:药食同粥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在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一味推崇手工制茶,但又追求中国茶“国际化”,真的不冲突吗?

阅读(321)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较有名气的茶叶大多以地域、品类来命名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祁门红茶”、“武夷岩茶”等,但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茶品种之下,知名的茶叶品牌却寥寥无几,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

首先,地域决定了茶叶的基因和血统:一方面,地域赋予了茶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另一方面,这种基于地域性之上的地方品牌和市场混乱使得茶叶竞争进入内讧模式,互相拉扯着,谁也发展不大。

要做茶品牌,必须从根儿上解决这一问题,这跟“家不和外人欺”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重塑形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才可能重建消费认知模式,以品牌稳固市场,最终倒逼出大品牌的产生。

在中国,具有传统底蕴的众多历史茶叶品类和地域品类被严重透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厂家,对同一个品类的茶源历史,争论不休,阐述不一,比赛着去抢挖历史,篡改历史,编造历史,结果弄得概念混乱,外人听得云里雾里,使茶品类的历史影响力严重透支,整体的营销价值自然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代商标和品牌概念,是西方文化下的一个产物,在中国甚至东方文明中,虽然一直也有“字号”的概念,但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走国际化、全球化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最多不过百年的事,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文化的冲突,国人在传统上和市场上难以取舍,又想迫切的与世界融合,自然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

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

在中国人这种讲究淡泊宁静的传统思想影响下,要像立顿那样,纯粹的把茶作为一个商品,国人显然是做不到的,西方人对茶,还停留在“饮”的层面,远没有达到东方人“品”的境界,这是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造成的差异。然而,有些人却喜欢用一些误导人的言论来混淆、甚至偷换概念,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报道上就说:

“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年产值总和163亿元,比不过立顿茶业一家企业的230亿元(15亿英镑)年产值。”在某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茶业新闻以这条最为突出。对比、反差、立顿进入中国15年、作为中国茶业的坐标,这是一个屡用不爽的中国式新闻报道句式。中国的茶行业,需要从一个英国品牌出发来讨论,这中间所包含的意味,不可谓不丰富。

中国茶行业的发展历史中,从时间的纵向线索里可以看出,有两大需求决定了中国茶叶的制度性结构:

第一,贡茶需求。

按《华阳国志·巴志》记述,以茶为贡品,始自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国伐纣之际。贡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除了数量之外,更在于制度构造,最大的变革在宋朝,弃唐朝的贡地宜兴与长兴,而改由建安入贡。

结果这两地的茶叶遂由团饼茶生产变为散茶生产,至明朝时又反作用于贡茶的生产方式更新,这一变制流传至今,仍为现今中国的制茶(绿茶)方式。所谓茶文化,也是依附贡茶体制而生的——那些神奇茶人动辄就说自己拥有多少棵高龄贡茶古树,以此证明自己茶叶之精良绝妙。但回到基本常识,树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茶树之成熟期也仅二三十年,并非越古越妙。

第二,外贸需求。

1840年中国茶出口总量为1.9万吨,而到1886年,全国生产和出口量分别达到25万吨和13.41万吨,出口量竟占至总产量的53.7%。贡茶之外,外贸之需再次深刻影响中国茶业。这一历史高位水平,九十年后的1976年,中国茶叶的总产量才以微弱的0.8万吨超过1886年25万吨的产量,而外贸量又过了7年才超过1886年。

从这两大需求来看,很多时候,中国的茶业是被动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也没有大品牌、大企业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如今算是萌生了这样的观念,但是要全体转换概念,还是需要时间的,而立顿的模式,与现在的中国茶市并无什么直接的竞争,倒也不必去树什么假想敌,但是,立顿的模式,却值得我们去参考、学习。

在这种大交汇、大流通、国际化的背景下,茶行业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中国的制茶方式会不会因此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切的答案,都需要等待时间来回答。

选茶叶的基本技巧,五招助你轻松选到好茶!

阅读(290)

市场上茶产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要怎么才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茶呢?在挑选茶叶时,应该注意避免哪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选购茶叶的小窍门。


外形
主要看干茶的形状、色泽和匀净度。购买散装干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捏,感觉茶叶的干燥程度。如果干爽,说明茶叶质量保持良好;反之茶叶则可能已经受潮。此外,手摸还可以感觉茶叶的重实或者轻飘程度,一般重实者内含物质丰富和充实,风味更佳。

干茶的匀净度则反映了茶叶原料品质的一致性。如果不均匀,说明掺杂了其他茶片、茶末或杂物。

色泽
茶叶的颜色包括外观的色泽及汤色。各种茶叶成品都有其标准的色泽,一般来说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

好的茶叶颜色均匀,粗细一致,光泽自然。染了色的茶叶,颜色发乌发暗。老陈的茶叶则紧缩暗软;茶叶的汤色由于发酵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绿茶汤色呈蜜绿色,红茶汤色鲜红色,乌龙茶汤色呈橙黄或金黄色,除其标准水色外,以明亮、清澈、通透为优,暗而深为劣。

香气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条件之一,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沁人心脾,非常好闻。

如有油、霉、酸、烟、焦等异味,就说明茶叶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已被污染。

滋味
茶的品种不同,其滋味亦各不相同,有的清香醇和,有的稍带苦涩,有的则讲究甘润而有回味,总之,以少许苦涩、带有甘滑醇味,能让口腔有充足的香味或喉韵者为好茶。若苦涩味、陈旧味或火味重者,回甘不强则非佳品。

叶底
品完茶后,认真观察叶底(也就是冲泡后的茶叶渣)尤为重要。如果叶底形状整齐,茶芽完整,茶叶能自然舒展开来,肥厚且富有弹性,茶叶鲜活明亮,油润有光,则为好茶。

选购茶叶,并非价钱越高的茶叶品质就越好,也不要太看重茶叶包装。如果想买正品的好茶叶,除了从上述的几方面,综合衡量茶叶品质外,最好选择一些有品牌的正品茶叶,带有地域保护标识,包装标示齐全的较好。

春茶上市热,喝春茶前,必须要知道的6个硬知识!

阅读(285)

随着春风的润泽,茶山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由于疫情的原因,春茶的开采也较往年迟缓了一些。

但这并没有影响茶客们对于春茶的追逐,除了福鼎之外的各地也已陆陆续续的上山开采并且上市。

茶叶一年四季都在自然生长,根据采摘时节的不同,人们将茶叶分为“春夏秋茶”,但自古以来世人都偏爱春茶,他们的笔下写着无数对春茶的爱慕。

人人都说春茶好,独特的口感及丰富的营养,除却这些,你还了解多少呢?一款好茶,还得从根源说起,今天就“春茶”的几个知识点,为大家做个整合!


春茶的定义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时间上主要指“立春后到谷雨节前”采制而成的茶叶,谷雨时节后就不叫春茶了。

我国对于春茶的划分,从时间上又分为早春茶,中春茶,晚春茶。

早春茶:从立春到清明节前十天以前
中春茶:清明节前后各十天内所产的茶
晚春茶:清明节十天后到谷雨节前

什么是头春、头采
头春茶:开春后第一次采摘的茶,就叫头春茶。
头采茶:开春后,对极少量、已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
头春茶意味着最优品质,根据不同茶类、不同地区头春茶的采摘时间不同。而头采茶属于头春茶,但数量极少且采摘范围小于头春茶,所以头采茶也常常被用来试制成的头春茶。

全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全芽:也称作“单芽”,茶树刚刚抽出的芽头。

一芽一叶初展:指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特级西湖龙井大多是采用这种标准。

一芽一叶:指茶树刚长出第一片嫩叶的时候;恩施玉露就是典型的一芽一叶采制。

一芽二叶初展:茶树新梢的第二片叶子刚展开;听闻安徽的老竹大方,就必须要这种标准制作才最正宗。

一芽二叶:茶树刚长出第二片嫩叶的时候;譬如六安瓜片,只有等茶树生长到这个程度,才能制作出做好的味道。

人们常常认为名优绿茶,采制全芽头最鲜嫩最好,其实不是。茶叶的内含物质分布在茶树的不同部位,含量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口感需求采制的原料标准也不同。

春茶不止绿茶
都说春茶好,但春茶不止只有绿茶。

春茶主要以芽茶为主,以绿茶为多,其他茶类也会在这个时间段采摘制作,譬如福鼎白茶。

春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新鲜采摘的春茶尤其是绿茶最好放置半个月以上再饮用,待茶中的多种物质氧化后再喝,举个例子,清明制作好的茶叶,等到谷雨后喝最合宜。

新鲜采摘不久的茶叶,其内所含多酚类等物质无法充分挥发,若是急于饮之,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再加上新茶中的咖啡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易使人体神经兴奋,可能产生“茶醉”现象,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饮。

春茶不是越早品质越高
提到春茶,大家都会说“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地理、气候及树种条件,各自采摘时间的时间也不同,一味地赶早而忽略茶叶的差异性,也会对品质造成影响。

春茶品质的好坏,实际主要决定于冬季时间的长短,越冬期越长,茶叶的品质越高。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眼下,江南茶园已青,采茶人忙着摘下柔嫩的新叶,赶制今年的春茶,正是“新火试新茶”的好时节喔!

爱喝茶的人一般会有的小癖好,看一看,你占了几个?

阅读(306)

像细胞裂变一样,新鲜事物总是呈N次方地被大量制造,但现在很多人都得了小众癌。

所谓”小众”,并不是由用户人数决定的,更多地反映在产品的价值之上。这意味着别出心裁的用户体验,与众不同的功能,或别开生面的市场定位。

这样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着装,护肤品等方面,还有茶。


收藏茶叶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收藏茶叶大概是最基本的爱好。看到茶就想买,即使现在不想喝,也想买回家先收起来。

有人是因为爱喝茶才收藏茶叶,也有人是因为爱收藏茶叶,然后爱上喝茶的。看着精致的包装里装着的茶叶,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慢慢地加入了收藏茶叶的行列。

茶壶茶杯控
有人认为好看的杯子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在各种材质,不同色彩的杯子里都会找到不同的心情。那么,对于喝茶这件事情来说,茶杯的选用更加讲究。

不同的茶也要用不同的杯子喝,同一杯茶汤倒入不同的杯子里,入口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一看到好看的茶杯或者茶壶,都会忍不住买买买。

收集茶宠
茶宠是茶桌上的灵性之物,有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瓷器或木质小玩艺。很多人喜欢把茶宠收藏在自己的茶台上,时间长了就会滋养出茶色,那茶宠也就会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了。

养茶宠一定要有心,首先得喜欢这件事情,喜欢你自己的茶宠,才可能会细心地欣赏与呵护它,而不是仅仅只把它作为一个摆设,不去理会。

一人一茶一天
有人说,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则是一种境界。喝茶,给人的感觉是雅趣的、安静的,是一件让人身心放松的事情,是一件对未知的探寻。

闲暇时,端起茶杯,看茶叶沉浮,嗅茶香之味,可以自由地思考,一杯茶,就是我们的朋友,于是一个人便也可以在茶桌前坐上一天。

不再喝饮料
一旦喜欢上茶,嘴巴就变得挑剔了。对于爱茶的人来说,饮料在茶面前都会显得暗淡无光。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喝茶,感受到茶香茶味的千变万化。

喝茶喝久了,总是莫名对一些东西有着深深的“执念”。作为爱茶的你,这些小习惯有没有戳中你的内心呢?

被疫情偷走的那些年,我们错过了多少次茶旅

阅读(280)

因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旅行方式均发生了变化,能出门旅行的日子变得尤为难得。

春夏秋冬轮回不止,美景不停变换,年年之景相同,却又不同。

现在疫情已过,一起重拾梦想,整装待发,夺回被疫情偷走的那些年,来一场美好的红茶之旅吧。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
斯里兰卡,除了宝石,还有红茶。目前,是世界四大产茶国之一, 锡兰红茶最为著名,这样一个面积和台湾岛差不多的小岛,现今占据全球约10%的茶叶市场份额。

与印度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中国祁门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深受各国消费者推崇。

这个有着“印度洋上的明珠”美称的岛国。其红茶有很多产区,分不同等级,还有多种果茶花茶的新口味迸发。

当地人喝茶喜欢加糖或者奶,本以为味道会很奇怪,但其实还蛮好喝的,糖和牛奶综合了红茶的苦涩味,更加可口。

印度——阿萨姆红茶
印度无疑是个产茶的大国,年产量超过110万吨,而其中的90多万吨用于内销,仅有20%左右的茶叶用于出口。

印度主要有三个产茶区,分别是阿萨姆、尼尔吉里、大吉岭。

阿萨姆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当地日照强烈,茶园有茂密的遮阴树,全年雨量较充沛,是理想的红茶产地。其主要种植的是阿萨姆大叶种。

阿萨姆茶叶干茶色泽深褐油润,汤色红浓艳丽,冷后有明显的冷后浑现象,香气高长,带有淡淡麦芽香,滋味浓厚强烈,叶底红亮均匀,照充足,茶多酚含量高,最宜适合做奶茶。

中国永春——佛手红茶
正山小种人人皆知,但永春佛手红茶,有几人知晓?

永春佛手红茶初制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佛手红茶是利用传统中加工成乌龙茶佛手的茶芽或嫩叶以工夫红茶的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创新型红茶品种。

条索状,色泽乌黑或灰褐,汤水红色,醇厚回甘强,具有甜香味,上等品有桂圆果香味。形成“永春佛手”的独有风韵,使其在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博得盛名。

发酵是永春佛手红茶制作的重要工序。发酵目的:经过发酵,芽叶色由绿变红,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把经揉捻完成后的茶胚倒在青房里垫有湿布的竹筐里,厚约5-10公分,此其间谨防茶坯悶黄。发酵时应注意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一般3小时左右即可。

永春优良佛手品种和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风味独特的佛手红茶,造就了非凡的佛手红茶品质。

长期从事佛手科研的福建农林大学茶科所副所长郭雅玲教授指出,佛手茶制成红茶是具有充足物质基础的,品种有其丰富的内涵物质,适合于转化成红茶内涵物。

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永春自古为著名侨乡,清末下南洋者众多,带去家乡佛手茶,在南洋曾比铁观音更盛,至今华人圈仍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