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喜爱,不懂茶又如何呢?

阅读(283)

昨天与茶友群一朋友聊天,他说想开茶馆。我便给出了理性的建议,外人看了像在泼冷水地罗列了一堆的风险,问他是否能面对。

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是谈了很多具体细节,从茶馆定位延伸至客户定位、地段选择、服务定位等等。

可是唯独没有谈到茶的质量把控,他说他其实不懂茶,也不希望靠懂茶去卖茶。其实我不是太理解这样的想法,心想这不是在打没把握的仗吗?但是确实卖茶的人也分懂茶与不懂茶。


懂茶之人,往往有一份执念
身边也有很懂茶的朋友,他常常一个人、一张3米长桌、10几个盖碗与杯子,就能过上一下午,因为他准备自己上阵配茶了,他经常笑说这时的自己就像个神经病,为茶疯狂。

他说配茶是一件“粗活”也是一件“细活”。“粗活”即是他跟干农活一样要有一个好身体,因为每配一款茶,都要把所有原料喝一遍,每一口都要吞下去才能切身感受到茶的真实状况,身体太差的人可不行。

“细活”则是每次在配茶时你所喝过的三四十款,甚至更多的茶你都要记得,如此才能信手拈来,当然拼配或调整完的茶当然还要记得,这也是配茶时极细的部分。

懂茶的人对茶往往会有一种执念,就以枞味而言吧,茶农总是愿意最大程度地保留枞味而舍弃花香。

茶树生长是有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老枞作为半乔木类型的茶树,生命周期比其他灌木类的茶树要长,留下了老枞本味-木质味,这也是很多懂茶人所追求的茶的真味、本味。

别把懂茶当面子
某茶友说:“我们关注的是过程:如山场,工艺,树种……,而茶友关注的是当下的感受:香,水,韵,境…,喝茶是时候该回到当下了”。我对这番话感触颇深,也特别赞同。

身边好多茶龄几十年的人,也常说自己不懂茶,能达到茶界泰斗张天福那样高度的自然是没几人。喝茶如何算懂,如何又算不懂?我想只要知道什么茶不好,喜欢喝什么茶就足够了。

以茶与酒为例,买酒的人会告诉你这酒用的是哪里的谷子、哪里的水、用的是什么工艺吗?我想不会。如果有钱你就多了“茅台”、“贵腐酒”的选择,钱少就选择自己喜欢的,全凭感觉,也没什么好见怪的。

当把喝茶与喝酒,懂茶与懂酒变成面子问题,我想说你真的太累了。所以无论是喝茶还是喝酒,为了对茶的那份喜爱与释然,不懂又如何呢?

春天喝岩茶,其实是很尴尬的事?

阅读(310)

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诗、酒、花、茶,是一个可以把生活过成诗的地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这作为武夷山的写照或许再适合不过。

武夷山麓中流水潺潺,如诉如歌,为武夷山注入生机,孕育灵气。山环水转,水绕山行,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优美景致,便是对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夷山不仅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也成为了武夷山的品牌文化,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但有人说,春天是个不适宜喝岩茶的季节,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原因
第一,春天的天气反复无常,时冷时热,但整体上是温度及湿度逐渐上升的。茶叶内呈现不规律的内部动态活动。

例如,茶叶内水分动态活动不规律,使得茶叶内含物质的分布和转化呈现不规律。最终可能导致茶叶内含物质的协调性降低,所以,茶叶口感不稳定,常常令人感到尴尬。

第二,岩茶是需要反反复复焙火的,用焙火的方式来调香调水和稳定茶叶品质。

部分年前轻轻复焙过的岩茶,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转化,火功褪去,时逢春季这样相对高湿热的季节,茶叶又渐渐的往“返青”方向发展。

春日饮茶妙招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顶级的口感既源于武夷山的好水土,又离不开武夷岩茶独特的制茶工艺。

虽然武夷岩茶也采用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但是与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的台湾乌龙茶和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的安溪乌龙茶不同,武夷岩茶采用的是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不如减少茶量试试。比如110ml的盖碗放6-7g左右的茶叶。推荐超级小迷你盖碗泡茶,一次投4-5g茶量,茶汤够2-3人喝。依据是:只要茶量减少,即使茶水比一致,但依旧能够弱化茶叶的各方面缺点。

如果茶叶不仅出现较明显的苦涩感,还带青味的话,不妨再进行一次复焙,轻轻地去个水汽、杂味,提香提味。

其实,春天是非常适宜喝岩茶的,只是因岩茶的特殊变化,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去调整。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再忙也要喝杯茶!

阅读(317)

在这个休息和工作都追求效率的年代,时间管理十分重要。如何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收益”,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对于一个茶人来说,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再忙再累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喝茶。


《一》
在一个忙乱、喧嚣、欲望和斗争的社会中,过于忙碌和利益的生活,使得人满脑子都是一堆堆金钱在打滚,我们都太需要一点时间坐下来喝喝茶。

喝茶,不是浪费或是打发时间,而是生活一种很好的调味剂,且让自己有片刻舒缓和充电。这种看似寻常的放松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发泄,使自己在百忙之中或琐事纠缠不休之中得以放松,从而获得均衡。

就像明代周履靖在《茶德颂》中说到的:“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昏顿醒,喉能清爽而发声”!

一天有满满的工作安排、生活安排,但茶人总是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喝茶时间。那么茶人喝茶的一天都是怎样安排的呢?

《二》
茶人的一天,都是由茶开始由茶结束,从一而终…

早晨饭后,茶人都会选择泡杯茶喝,无论是在家中或是在公司,不仅补水还提神醒脑,只有一杯茶才能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其实经过一整夜的休眠,人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上喝茶能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还能清理肠胃,对便秘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其次便是午饭后的下午茶,这几乎是每天喝茶的重头戏。下午时分或是待客或是继续工作或是休闲,都少不了茶的身影。

茶是上班族的提神神器也是人们的待客之道更是休闲的必备伴侣。人体在午后肝火旺盛,喝茶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最后便是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吃了晚饭,入夜时分,泡一壶好茶慰藉自己,这一刻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夜深人静,更适合冲泡一壶淡茶,淡淡的茶香随茶汤入喉,何愁不把烦躁冲刷干净。晚上适时地喝上一泡茶,可安神,能帮助人体尽快进入休息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晚上不宜饮浓茶!

爱上喝茶,感受茶叶散发的天然的气息,收获一份喧嚣生活里的淡然心境;千万别忘了,再忙也要喝杯茶!

穿越回宋朝,一睹宋人饮茶的风雅意趣

阅读(298)

我国的茶文化,兴起于唐朝,盛行于宋朝。

在宋朝,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品,点茶也在这时兴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为茶折腰。

宋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点茶还与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宋人的四大雅事。

宋朝的社会商品经济繁荣,也带动了贡茶、茶具、茶艺、茶坊等地蓬勃发展,朱雀门外的茶坊茶肆烟火气十足。

今天就跟随着小编一起穿越回宋朝,一睹宋人饮茶的风雅意趣吧!


《一》
饮茶在宋朝是全民爱好,人人都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难发现,宋朝的电视剧总是少不了“龙凤团茶”的身影,福建产的龙凤团茶,是宋朝的贡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

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骄傲地说到:“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值得一提的是,因书法而留名的蔡襄于龙凤团茶的贡献也是不遗余力。

不仅将龙凤团茶升级制作成“小龙团”,还留有著作《茶录》,这本《茶录》是继陆羽《茶经》后的最重要的茶学著作之一。

《二》
在宋朝,茶叶不仅是国民饮品,也是朝廷的财政来源之一。

早在宋朝初期,官府便开始实行“茶叶垄断”的管理制度,也叫“榷茶制度”。

那时的茶商无法直接去茶园购买茶叶,需先到“榷货务”申请(一个专门管理茶叶流通与贸易的政府部门)。

茶商在“榷贷务”用钱换取“交引”(类似提货单的一种凭证),“交引”会详细注明去哪儿买茶,买多少,买了茶之后该去哪儿卖等信息。

茶商凭着“交引”前往指定的“榷山场”提取茶叶,再运往官府允许的地方销售!

《三》
说到宋人的饮茶之风,必谈“点茶”。经常看古装剧的茶友,对“点茶”应该不算陌生,点茶与现代的茶叶冲泡方式大有不同。

原料上大多选用没有老叶老梗的细嫩白茶或绿茶,先用火烤,再用纸包住将干茶敲碎碾成碎末,再加水调成茶膏,徐徐注入沸水。

点茶讲究击拂茶汤,打出“雪沫乳花”,分茶入茶盏时,能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虫鱼花鸟、飞禽走兽等,也被称作“茶百戏”。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许多夺目的茶器。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就连苏轼都沉迷其中,当年去贡院当主考官时,也不忘吩咐下人将全套茶器带上。

宋人的茶生活雅俗共赏,从天子到庶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茶。

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体现一个辉煌的茶时代!

黄冈有什么茶叶出名(黄冈名茶排行榜前十名)

阅读(427)

黄冈别名鄂东明珠,水岸都市。黄冈地势为东北部高,西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内多湖泊。黄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所以也造就了黄冈的茶树生长。那你们知道黄冈有什么茶叶吗?

黄冈有什么茶叶
1、 英山茶
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人非常深受大众的喜爱,而且,英山茶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朝廷贡品。英山是位于大别山主峰侧旁,海拔高,湿度大,气温适宜,家家户户古来就有种茶的习惯。其主要产品有:英山银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长冲炒青等。

2、 团风苦荆茶
苦荆茶因其味苦而树型又似荆棘而因此得名,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其中还包括了硒和锗两种抗癌微量元素。是具有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消肿利尿等功能,对于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都有着明显的效果。

3、 蕲春绿茶
该茶叶片细腻鲜嫩,汤色碧绿清澈,入口鲜爽醇永,是具有色翠、味醇、形美的特点。这种茶是兴于汉代,发展于盛唐。冲泡后,汤色碧绿明洁,香味醇厚,堪称名茶。

4、 浠水茉莉花茶
浠水茉莉花茶是采用了芳香浓郁的鲜茉莉花和精工细制的名贵绿茶窨制而成的,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浠水茶用的茉莉花主要产自于海拔600多米以上的雀山、大横山、大仙庙等地。它的特点,清芬郁烈,滋味鲜美,香而不浮,鲜而不浊。
湖北黄冈是一座革命历史名城,人杰地灵,当地的产品也是相当的丰富,有:武穴酥糖、黄州东坡饼、浠水九孔藕粉、罗田板栗、蕲春家方酒、黄梅鱼面等。

花胶是哪种鱼的鱼鳔(花胶的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阅读(310)

花胶又名鱼胶、鱼肚,是鱼鳔的干品。花胶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一直素有“海洋人参”之誉。花胶里面的营养价值也是比较高的,主要包括了高级胶原蛋白以及多种的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淤、消肿的功效。

花胶一般是什么鱼的鱼鳔
花胶一般是石首鱼的鱼鳔,而石首鱼又名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才叫石首鱼,同时也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约160种鱼的统称。花胶有百多种,每一种花胶都是来自不同种类的鱼鳔部分,而花胶的价格便宜或者是贵都是在乎该鱼种的罕有程度而言。顶级鱼肚排名依次是鱼胶之王:金钱鳘鱼胶(黄唇鱼)、白花胶(大白花鱼)、黄花胶(大黄花鱼)、鳘鱼胶(大鳘鱼)、门鳝胶(大门鳝)。

花胶的价格
花胶因为其品种、产地、卖相、功能、存放年限和稀少程度的不同,价格可以天差地别,价格最低的鱼胶可以卖到一百多一市斤,价格高的鱼胶可以卖到几万元甚至数十万一市斤。按照现今市面上的价格来说,最便宜的鱼胶也要数百元每斤,如果是昂贵的就要上千元了。所以说,鱼胶的价格浮动特别的大。

鱼胶越老越好,新的鱼胶腥味比较大,一般来说五年以上的才叫老胶。市面上90%都是新胶,老胶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也像普通品种也没有几个商家会把新胶放那么久,因为普通品种的新胶和老胶从营养价值来说差别不大。老胶一般只适合于收藏、或者身体非常虚弱人群,普通人群也没有必要去找所谓的老胶。而且老胶的价格会比新胶贵很多。

不会正确醒茶,可能会毁掉一泡好茶(醒茶的正确方法)

阅读(307)

随着人们生活的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茶人,有一份对茶特殊的情感。为了让口感、身心最大化的享受,健康、品质的茶是许多寻常百姓家必备的藏品。

偶尔拿出来舒散舒散口气,但在喝茶前,总有讲究、总有待客的茶礼。故此,小编给茶友们解锁正确醒茶的新姿势。


泡茶前“醒茶”的重要性
先注沸水入空壶,称为“温壶”,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过1分钟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注茶后加适度热水“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时,再将温杯水倒掉。

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醒茶的注意点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

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1.焙茶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酝茶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正确泡茶10步骤
正确泡茶步骤:烫壶、赏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等十项。

一、烫壶:

泡茶之前备好茶具,开始泡茶用开水烫壶,一是退去壶内的异味;二是热壶有助于挥发茶香。在茶席上预备好使用的茶巾亦可避免茶溢。

二、赏茶:

泡茶者泡茶前邀请饮茶者观赏干茶色泽的一个过程,让饮茶人了解所饮之茶的外形、色泽,也蕴含着泡茶者对来客的一些敬意。

三、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四、温杯:

将茶具用开水冲泡洗涤一些,滤去茶具中的灰尘等杂质,同时温热茶具。

五、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六、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七、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八、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九、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十、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人生愿是一盏茶,浓浅也罢涩香也好,在通过用水与火的催化中,不温不火不急不徐地展现生命的芬芳。以上是小编给茶友们解锁的10个正确泡茶的步骤。希望对茶友们在生活中有所帮助。

隔夜茶能喝吗有什么坏处?通俗易懂告诉你答案

阅读(310)

什么是隔夜茶?
通俗一点讲,隔夜茶就是前一天冲泡存放过夜的茶。大家泡茶叶的时候,如果存放过久的话,就会看到茶汤的颜色会加深。

比如说我们冲泡绿茶,本身颜色比较清澈透亮,但时间久了以后就会转变成混浊的暗黄色,甚至有发红的趋势。而在冲泡红茶的时候,则更为明显。

其实这就是茶汤在长期浸泡过程中,茶多酚进一步氧化导致的。因为刚开始冲泡的时候,茶叶中的抗氧化物质会释放成茶黄素,而长时间浸泡则会转变成茶红素。

虽然茶汤颜色变深,但实际上并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换句话说,隔夜茶是可以饮用的,既不会有毒,更不会致癌。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其实隔夜茶是能够正常饮用的,前提是只要它没有发生变质问题,哪怕是饮用了,对我们的身体也没有太大影响。

之所以流传隔夜茶对身体有害,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在隔夜茶当中,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成分。

但是在大量的相关研究数据中显示,亚硝酸盐成分确实存在,但含量却是极低的。

不过小编还是不建议喝隔夜茶,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茶水长时期暴露在空气中维生素C都被氧化了,茶多酚被氧化成茶色素,抗氧化作用减弱,特别是绿茶和白茶。

第二呢,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鞣酸,鞣酸会跟食物作用产生草酸,鞣质酸和草酸结合起化学变化,容易产生结石。

第三呢,如果隔夜茶放置超过24个小时,由于它含有糖和少量蛋白质,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之下会发霉,产生细菌和霉菌,引起腹泻。

关于隔夜茶的妙用
如果茶友们舍不得直接丢弃隔夜茶,可以试试看这些方法,能将隔夜茶变废为宝。

首先,可以用隔夜茶浇花。不知道有没有喜欢养花的茶友,平时喝茶后剩下的叶底,都用来给花花草草施肥。品质好的白茶,本身就带有丰厚的营养物质。为了不浪费,可以将隔夜茶当成肥料,拿来浇花。

其次,隔夜茶可以用来泡脚。茶叶里含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功效,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而且茶叶本身也具有吸附异味,除臭的作用,所以有此困扰的茶友们,不妨试试将隔夜茶用作泡脚。

还真别说,原来隔夜茶虽然不能喝,但还有这么多神奇的用法呢!也算是做到物尽其用了。

佛手茶的生长习性及分布范围(佛手茶的口感特点)

阅读(290)

春天被唤醒,脱去了厚重的外衣换上斑斓的花色。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水,初尝的是春天的苦涩。佛手茶作为春茶,带有初春的青涩。

佛手茶多为冬日后的新茶,种植地主要在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的高山处。坡度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方,以10―20°坡地最为理想,坡向多选择座北向南。因此永春常有“山顶造林,山腰种茶、山下种粮”之景色。

佛手茶树喜好春天的味道,适宜生长在温暖湿热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的地段。它也喜欢酸性的土壤,永春的玉斗镇境内均属于红壤微酸性土壤,因此非常适合种植佛手茶。


春天的滋味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柔软有红边,叶肉上的红点呈现不规则的“跳蚤点”。

佛手茶一般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冲泡后,香气浓郁带有果香,茶汤橙黄清澈。入口时微苦,但清淡爽口,回味甘甜。

“茶学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是这样评价它:“点滴入口,齿颊留香”。

重在讲究
佛手茶为什么香浓味甘?这与其十分讲究的制作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在正常湿温条件下,晒青宜轻不宜重,一般失水率4%~10%以增强酶的活性。

2、摇青,是乌龙茶初制独特的操作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采取”摇动”和”静摊”相互交替,而佛手茶的摇青不宜过长,摊置不宜过厚。

3、杀青作为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佛手茶发酵适度,香气达高峰时即行高温杀青。

4、永春佛手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比一般乌龙茶次数多,然后再用50℃~60℃的火温慢焙直至足干,呈虾干状。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但无论是何种工艺哪种口感,其实各有见地,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春季赋予了天地万物更多的意义,在春天里我们感受色彩与万物的碰撞;在茶汤里我们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共鸣。

为什么说武夷山产的大红袍就是好?四点带你了解武夷岩茶

阅读(271)

前人盛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武夷山不独以山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名山名水出名茶,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关系密切。


访岩茶,首先要理解“岩”字
闽北多山,福鼎的太姥山,政和的鹫峰山脉,高俊清秀,各有胜景。然而,一进武夷境内,景象又为之一变。

原本极尽粗犷的丹霞岩体,浸润在山间溪涧和雨雾里,生出层层叠叠的青苔、灌木和茶园。粗犷与清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武夷的茶山之美在中国应当居首席。

岩上出来的茶,比半岩区值钱
在武夷山,正岩比半岩的茶贵,为什么会这样呢?

武夷山茶科所老所长陈德华对此有朴实的理解,主要贵在“岩韵”上。武夷山茶树品种在正岩产区内的“土地香”,与半岩所产的区别很大。

而80后年轻制茶师邬强则认为,“岩韵”是一种从入口开始就别于外界山场的浓厚汤底,两腮迅速生津,久久不散。

武夷山人把茶园叫“山场”,正岩产区,称作“岩上”。

传统上三坑两涧,即慧园坑、牛栏坑、大坑口及流香涧、悟源涧流域,称正岩,九曲溪边所出称洲茶,二者之间称半岩。

几十年来扩大种植,则核心景区70公里范围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出产,皆可称正岩。过去只能叫“外山”的曹墩、星村等地,也只能叫半岩了。

九龙窠上,天赐的恩惠
除了山场限制,做出一泡岩韵充足的好茶,还需要表现茶树品种的香气,做工、鲜叶老嫩等重要因素也很重要。

史上出了许多名纵,至今仍有近百种名纵种植。眼下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莫过于传说最多的九龙窠绝壁上那丛“大红袍”。

成名于明代,诞生于永乐禅寺,如今成为著名景点,游客都喜欢在崖下拍张照片,再到对面茶棚里吃一个“大红袍茶叶蛋”。

岩茶之完美,少不了一个“焙”字
品种好,山场好,岩茶之完美收官,还少了一个“焙”字。入夜,茶厂的做青机开始运转,炭盆吹风加热,深夜十点开始摇青发酵,凌晨三点可以开始杀青揉捻,制茶师傅得随时盯着。

机器已经取代了大部分劳动力,但制茶的老师傅却坚持按传统的方式,用竹筛一筛筛晒青、摇青、揉捻,全部手工完成。

无论前面的初制工序有多大区别,两家茶厂都少不了“炭焙”这道工序,这是形成岩茶之“岩骨”,稳定“茶香”的稳定。

大红袍属乌龙名茶,“炭焙”是它半发酵的关键一步。

一批不错的毛茶,可以通过最适宜的文火慢炖,叶色现出白霜般的宝光,火香和轻微的焦糖香与发酵中形成的花果香相得益彰,也可能因焙不得法过度炭化,前功尽弃。难怪技艺高超的烘焙师傅在制茶季特别抢手,薪酬特别高。

七月上旬,上过两次烘焙,这一年的岩茶才算精制完成,可以销往各地。但这时的茶,火气尚旺,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慢慢退火。

一杯岩茶浓香醇厚的茶汤里,有山场香、品种香、工艺香、炭火香和制茶人彻夜不眠地守护,值得我们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