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茶界珍品香竹茶,每一口都珍贵

阅读(368)

提及云南,一般会想到深沉的普洱与馥郁的滇红。

此外,在云南还有一款茶界珍品,但甚少为人知,哪怕是日日耽于茶事的老茶饕也未必听过。

它便是集茶香与竹香于一身的香竹茶,地道的云南小众茶品。


竹与茶的邂逅
民间素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美誉,且梅松竹更是被列为岁寒三友,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崇拜。

竹,既可远观于山林,亦能把玩于书斋,可谓冠绝风雅之物。在传统中华物体系当中,堪与竹比肩并举的,莫过于茶。

广袤的西南边陲之地,孕育出悠久的中华茶饮文化。也正是在这片郁郁葱葱的绿水青山之中,在先民智慧的巧妙撮合之下,竹与茶,这两款至臻雅嗜之物,达成了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不知从何时开始,云南深山中的人们开始把茶封入竹中碳烤,这种古老的竹筒茶工艺,对于竹料的甄选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在世代祖居于此的云南边民眼中,最为适用的竹子只有两种,一种是甜竹,另一种则是香竹,香竹的香气更甚于甜竹。

香竹,可分泌芳香油的竹类,用它入茶,竹香清幽和畅,是市面上大部分的竹筒茶所不能比的。

香竹茶之绝
香竹茶,把上好的普洱茶蒸软,塞进香竹筒里,再用果木炭烤。先蒸后烤,香竹的香气和鲜竹沥都进入到茶叶中,给茶叶带来了全新的风味。

避免竹筒烤黑,布朗族人坚持用成本更高的大树炭加热。这样烤完后,竹皮还能保留少许竹绿色。

为了方便打开取茶,竹段已经人工劈开,只需轻轻用力,就能把竹子分为两半,里面是圆筒状的茶。

最终的香竹茶成品,糯香而甜润,还有一种介于兰花和梅花之间的独特香气。入口,花果香和菌子香温柔,缠绵口腔。

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当地会做香竹茶的茶人并不多。且近些年来,因为环境遭到破坏,香竹难觅踪迹。

香竹茶类型
根据不同的制茶工艺,香竹茶被制成三种类型的茶:古树青茶、古树红茶、古树熟茶。

古树青茶,属于生茶,不用经过发酵,以天然日晒的毛茶为原料。口感鲜爽,浓淡相宜。

古树红茶,属于暖性的发酵茶,口感温润甜美,喝完会觉得背后微微发热。

古树熟茶,也是发酵茶,口感醇厚爽滑,还有一种松茸的鲜香和炭烧的焦香。

试想,某日午后,掰一节香竹茶,注入热水、茶气升腾,仿佛穿行于遥遥万里外的密林大山。

茶汤,或中正润和,或野性舒爽,真真是惬意畅快。那杯盏中,是云蒸霞蔚时的山场气息,也是千百年来喝茶人迷恋的桃源茶镜。

一杯清茶,半日神闲,便是如此吧。

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喝茶,却不是喝酒?(喝茶和喝酒的人的区别)

阅读(350)

今天想做个调查,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一个人喝酒?什么情况下你又会一个人喝茶。

于我所想,一个人喝酒多是喝闷酒,可是一个人喝茶,往往会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喝酒往往是一种沉沦,自我麻醉,妄想着借此忘却疲惫与苦闷,至于酒的好坏都已无所谓。

但喝茶不同,无论是一个人喝茶或是三五知己喝茶,随着氤氲茶香,搭起的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慰藉,所以茶的境界与人生极像。茶如人生,茶如人生,说的大概就是如此!


酒与茶同为媒介,却大有不同。一个令你远离现实,忘却一切;一个让你认清现实,学会生活。

一个人喝酒,往往贪杯,往高了说,可能你会说你只是享受微醺的感觉,但往低了看,你只是不愿承认你是一酒徒罢了。喝酒需适量,即使春节将近,还需要多多注意。

但喝茶不同,即使一个人喝茶,也能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明白,最重要的是喝茶能让你品到人生的真谛。

常常在想,什么样的茶才算茶,什么样的滋味才是心里的滋味。

滚滚沸水冲淡一道一道的生活,其实什么都一样,在品赏香醇茶香时,也要耐得住苦涩的茶,时间久了,少了点什么,洗不洗茶,都仅看自己的心情了,随自己的心意罢了。

嗅一嗅空气中的茶香,与生活相视一笑,回首相望。

在一些文艺范的咖啡馆,我们总是能看见人们或翻看书本或听着音乐。

但其实一个人喝茶时,也极适合选一本心爱的书,轻启阅读。

而且相对于喝咖啡,喝茶或许更自由,无论是在精心设计的茶室,或置身于天地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随心随意,从而实现“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茶的香在于闲适,一口清香入腹,似乎就此冲淡了世俗的喧嚣。

一个人喝茶时,可以选一杯淡茶,你要是愿意赋诗写作,就踏进茶的深处,深嗅茶的清香,难道这还不足以成就一首诗吗?

如此,一个人喝茶,你爱上了吗?

闹市里的一隅,茶馆里的说书人

阅读(330)

一代人一代记忆。闹市里的一隅,陈设或简或繁,排场或大或小的茶馆里,总不过一茶、一点、一评书。行人旅人路人

倦了乏了累了,步进茶馆里,嗑上三两粒瓜子儿,五湖四海坐成一桌了便是朋友。

茶壶搁在火炉上,轻掩杯盖。戏台上的说书人信手拈来一段戏折子,醒木一响,说尽了人生百态,道尽了悲欢离合。

茶香弥漫,烟雾缭绕。淡去了听书人的疲乏,淡了人世间的苦难。

“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 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说书人情到浓时,将《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段表演的淋漓尽致,鲁智深的憨与直,镇关西的活该被打,看的台下看客一片叫好。

茶馆里如果没有评书,就好似一间茶舍没有生命,更多时候,人们去茶馆为了喝茶,也为了听书。说书人带着或悲或喜的腔调,人们的窃语淫没在鲁智深的霸气一拳上,看的大快人心出,一巴掌拍在大腿肉上,龇牙咧嘴来不及呼痛,就大喝一声“好!”

茶馆文化与现代文明,互联网和电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茶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今天,大部分仍然坚持去茶馆听书的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那个年代,科技较为落后,儿童的娱乐节目稀少,茶馆是他们的童年记忆中,最浓郁的一笔着色,到茶馆里坐下来,静静的听一曲评书,仿佛儿时的记忆与传统文明就近在眼前,咫尺之间,触手可及。

在福建地区,闽方言盛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产生代沟,老一辈的人便将听书听来的故事,用方言改良后说给家中的稚子听,这就是“讲古”。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个活宝,惹人开心,在贾母前讲的“茗玉姑娘”,同时勾起了宝玉和宝钗的心思,“念及从前多少火焰生光,如今都化灯消烟灭,倒觉感慨”。“茗玉姑娘”的故事其实游离了主线一段距离,又颇耐人寻味,这便是说书人惯用的“闲白儿”,每个说书人的“闲白儿”均不相同,依据个人的阅历经历去宕开一笔趣谈。

说起《红楼梦》曹雪芹是个奇才,每章每回结尾处总能看到那么一句“预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得人欲罢不能。在说书人口中有个专业术语,叫“驳口”。茶馆里的书馆收费总是十几分钟一段,一段一付费,为了多挣点营利,便靠着那好奇心设置悬念留住观众,悬念有的从语言或剧情入手,让你痴、让你狂,让你回到茶馆中,继续听故事。

大概古籍中,留下来关于说书人的最高技艺的介绍,就是《口技》一文了,“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人皆一口一声,百千声齐呼,撤屏视之,不过“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细想之,委实叹为观止。

今天已经很难看到这样壮观的表演了,如今的茶馆,大概也只在大北京城还存在那么几家,听书人与说书人在每个城市的角落中逐渐散去,纷纷回家打开电脑,玩儿着手机。昔日的茶馆盛景一度很难再现,着实令人惋惜。

泡茶水究竟有多重要?(古人认为泡茶用什么水最好)

阅读(341)

自古以来,人们在“谈茶”时,总忘不了“论水”。足以见得水对茶性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若说起泡茶水,其起源于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道:“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这也直观地表明了水质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

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古人将泡茶之水分为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说道“其水,用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罢了。说明山泉水是泡茶的上等好水。

提到泡茶水,我们的大诗人苏东坡怕是要说上几句,为了泡茶水,他可真的是够“拼命”。


看似傲娇的苏东坡,只是懂生活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烹茶会要求书童取来溪流中断的水,如果所取位置不同,他都能尝出茶味差距,于是为了监督书童,苏东坡特制作了取水符,一半放于溪流中断,另一半给书童,每次取水必须将在溪边半份取回才算完成任务。此轶事足以证明爱茶之人对水的执着了。

从虎跑泉取水,还不是为了泡茶

虽说现在人们对泡茶的水不会像古人一般吹毛求疵,但对水依旧分外讲究。例如提到西湖龙井茶,人们便会想到西湖虎跑水,因为在茶界人们将这搭配称之为“西湖双壁”,当然是因为好茶配好水的缘故了。

上等水的烘托下,水仙更醇
近几年,大家都偏爱肉桂,可岩茶中我却对水仙情有独钟,与肉桂凌厉霸气的个性不同,水仙的美贵在于一个“敛”字,算是岩茶中的“婉约派”吧。汤水如轻羽般细柔,香似清幽兰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着迷,而且一旦爱上就再也戒不了了。

就在昨天我喝了今年的状元水仙,就是这么傲娇。掌门人告诉我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武夷岩茶的魅力,山泉水是最好的选择,他说只要正确掌握了泡茶方法,用山泉水泡出的水仙绝对更醇更甘,于是抱着期待的心等待出汤。确实,用山泉水冲泡的水仙,茶汤甘醇,柔和滑顺,入口醇滑甘润,茶香落水,兰花韵足,与茶汤融为一体。这种香气紧贴舌头,稍等片刻味道开始流动,这种醇与香渲染着整个口腔,这应该就是十分水泡出的十分茶吧。

如何让最普通的自来水泡出好茶
相对而言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也相对经济实惠,不过用自来水泡茶记得先打开水龙头,除去含有铁锈的水,在泡茶之前建议用过滤器再过滤一下会更好。煮沸时,稍开盖挥发氯气,约15s即可,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泡茶用水了。所以,对于日常泡茶而言,选择桶装纯净水,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简单和保险的选择。

茶品如人品,品茶5大恶习,看你中了几枪?

阅读(321)

喝茶品茶是一件风雅之事,但小编在与茶打交道的过程中,却常常碰到品茶或泡茶之人举止无礼、行为言语令人异常讨厌的尴尬场面,不但茶没有喝好,还引来一场不快!

茶品如人品,与品行恶劣之人一起品茶,如同一杯淡雅清香的洁物被玷污,气氛也被破坏,还有心情留下来喝茶吗?

以下列举5大品茶恶习,以后见到此类茶品格调低下之人,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恶习一:随便蹭茶后恶人告状
有这么一种人,只要有人说泡茶,就蹭杯子上去,也不管是什么茶,反正不要钱,喝下去就赚了。

两个小时后泡来兴师问罪,声称自己胃不好,喝生普会胃穿孔,拉着要你负责,这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恶习二:啰嗦惹人烦,不懂装懂
我国素有“客来敬茶”之礼数。但是,去人家家里做客,给泡特殊工艺佛手茶,你说那是菜叶子;出汤清香好好闻,你说那是铁观音;还说那是非常规茶,不能拿去招待人,既然嫌弃到这地步,为何还一杯接一杯?

在买茶之前,对茶没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想要有档次的茶,给推荐了“大红袍”,结果来了一句“大红袍?红茶也不怎样吧?还是挑点有档次的。”解释后,还咬定自己没说错,让人实在无奈。

恶习三:咋呼问价格
有茶蹭有茶喝,偏要作死问价格,问了一遍又一遍,二百一斤嫌廉价,七千一饼又被你说傻。

喝茶是个文化事儿,不知道价格又何妨?喝茶不语才是真君子!

恶习四:强宾压主失礼
喝茶的时候主客很明确,主人心里相当清楚公道杯中的茶应该如何分,分多少。

有些人可能口太渴了,刚端上茶来就一口闷掉,又嫌主人动作太慢,自己抢过公道杯来倒上。这是在品茶,不是牛饮,那边有饮料,您请!

更有甚者喝茶提杯时,任意把杯子在茶桌茶盘上摩擦、杯碟相撞发出声响等,“有意挑衅”让众人瞠目结舌。

恶习五:囫囵吞枣般喝茶
喝茶是个慢功夫,细细品味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还是有人一口喝掉500ml。说好的闻香呢?说好的品茶呢?说好的看汤色看叶底呢?您这么急还喝什么茶?想一口闷得痛快,干吗不去喝凉白开?

陆羽《茶经》直接批判了这种做法: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茶圣这段文字便是批评那些喝茶“如牛饮水”的人。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地懂你。

何谓人茶合一,先喝下这三杯茶

阅读(306)

或浅啜、或慢饮,悠悠地喝,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便在时间的缓释中悄悄地解开,许多生命里的焦灼,便在这茶叶的沉浮中淡泊了下来。

让人在平和中获得快乐,是人茶合一的境界。我们从那小小杯中承载的红尘万象,参悟出的应是一份淡泊宁静的云水禅心。


一茶:品其香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自古以来,茶,更是诸多文人墨客的挚爱,茶如人生,有苦有涩,喝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境。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喝的是一种豪爽;陆游“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喝的是一种雅致;文征明“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喝的是一种欢愉;更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种超然。

二茶:体其味
在一斟一品中凝思,在拿起与放下中感悟,从而使人心灵沉淀,越品越静。品茶的过程犹如人生历程,需要浅浅尝,细细品,才有回味。虽然品的是茶,其实也是一种淡雅的情愫;一种安然自若的心态……

放下茶盏,铺一纸清宣,伴着一曲禅韵幽幽的琴音,蘸墨描绘一卷清风明月。任由时光渐行渐近,依旧是我心如水、我魂如茶,这一种安然淡泊,便是一念心清静的禅意……

三茶:悟其道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透过一杯茶的风月,虽暗香无迹,但却可以使人不被红尘纷乱的表象所迷,从喧嚣中寻到宁静,在纷繁中守住内心的真淳。用一颗清淡简洁的胸怀,方能证悟到有舍有得的真意,一盏清茶在拿起与放下的举手之间,教会我们看淡人生沉浮,就将生命里的慈悲喜舍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干茶怎么保存最好喝(茶叶的正确储存方法)

阅读(338)

今天我们来说说干茶该如何正确保存。茶叶的储存是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茶叶来进行储存的,而不同种类的茶叶以及其储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大家也应该知道茶叶储存的重要性,由于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吸湿性和陈化性,很容易吸收异味,受潮易陈化,极易受到水分、温度、空气、光线的影响而降低其茶叶质量。

首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茶叶为什么会变质、变味以及加速陈化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包括温度、水分、氧气以及光线等因素,都会导致茶叶变质的。

1、 温度
温度越高,那么茶叶品质变化就越大,平均每升高10℃,茶叶的色泽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如果我们把茶叶储存在0℃以下的地方,较能抑制茶叶的陈化和品质的损失。

2、 水分
茶叶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会与水分子呈单层分子关系。而当水分含量大于5%的时候,那么水分就会转变为溶剂作用,引起激烈变化,加快茶叶的变质。

3、 氧气
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与氧气有关系,这些氧气作用会产生陈味物质,从而破坏茶叶的品质。

4、 光线
光的照射会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叶绿素最容易受到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对紫外线尤其敏感。

茶叶的正确储存方法:
罐装,抽去氧气的塑料袋,冰箱。茶叶保存是需要真空,尽量封闭。罐装可以隔绝很多氧气,茶叶罐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封好,内部也不能放其他杂物。冰箱也能隔绝空气,在低温下也能减少很多细菌。塑料袋也能保存茶叶,氧气挤出去后把口捆紧塑料袋存取茶叶也是非常方便的。

顶级金佛茶的品质特征介绍(顶级金佛茶的制作工艺)

阅读(355)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款顶级的金佛茶,它是最贵的岩茶品种,其外形紧结美观、匀整秀丽,茶叶质地柔韧,闷泡后香味醇和淡雅,入口甘醇香润,并且还具有极其耐泡的热点。金佛茶不仅对工艺有着高要求,同时对卓越的山场环境也有着硬性要求。

顶级金佛茶的制作工艺
金佛茶是采用最道地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严格的把控就是为茶叶品质优。在春茶期间,采茶师傅们特意挑选适合金佛茶叶采摘时期并且是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青叶的采摘,每一道的工序中都是由资深做茶师傅制作而成。后期的焙火也是亲力亲为,焙火足干而不焦化,走水通透。因为是足火茶,这样的茶也是最适宜长期储存不易变质的。

顶级金佛茶的环境
金佛母树发源于武夷山的传统正岩茶区。该茶区常年云雾缭绕,是典型的顶级小气候山场,少阳光直射,多漫射光。坑涧内由一条山泉溪流贯穿,灌溉这茶树,山泉水常年不断,日光照射丰富,加上常年小气候环境,内质尤为丰厚,是好茶的顶级出生证明。金佛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培育的品种。此品种母本来着有武夷岩茶基因库之称的“菜茶”群体种。

许多岩茶讲究“新鲜”二字,但对于传统型的武夷岩茶来说,新茶不是它最佳的表现期。待得经过一定时间的转化和沉淀再品饮,方可体验到真正的本味。

5分钟就烧开的“随手泡”,限制了你对泡茶水的选择

阅读(447)

目前泡茶的人面对最大的困扰,是烧水之器多以“随手泡”(电水壶)出现,取最日常的自来供水,一烧即热。

导致大家不知不觉被限制了泡茶用水,好像只能用自来水泡茶,并以为那是真理,用水的讲究反而没有被传承下来。

本来烧水是为了健康饮用,装一壶自来水简单5、6分钟,去哪里都可以拿出来烧。

现今演变成喝茶都用此烧水,为茶而生产的随手泡一应俱全、争相出售,一下子大家觉得好像如此泡茶才合乎规格,泡茶水就被牵制了。


不懂茶,就不知道用什么水
以为泡茶就是用电壶烧开水的情形,不只发生在新手身上,也发生在具有证书的茶艺师以及拥有经验的茶商或茶道老师身上。

即使在冲泡龙井茶和蒙顶山上茶,他们在第一时间仍不分青红皂白将随手泡搬出来烧自来水,还满脸诚恳地表示:对于喝茶我是非常讲究的。

也遇到过一坐下来,泡茶的人就问:水开了,可以开始泡茶了吗?

有人回答说:还没有看到你要泡的茶是怎样的,所以无法知道这泡茶的水温、泡茶用水是否得当呀。

学会用水,学会泡茶
泡茶先懂茶,再者才是选择水。

中国的六大茶种,因制作工艺的不同泡茶用水的温度各不同:

绿茶:(80-85度)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白茶:(85-95度)白牡丹、贡眉寿眉、白毫银针等。

黄茶:(85-90度)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度)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等。

红茶:(90-100度)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黑茶:(95-100度)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

其次,“微量成分”决定水的硬度,也影响水的风味口感以及与其他物质的互动。现实中的水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纯水”,总是有着各种“微量成分”。

根据现在的科学分析,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少于8毫克的称为软水,超过8毫克的则称为硬水。

陆羽《茶经》中,五之煮就有一段写关于泡茶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的经验,大概是因为他接触的山水没有经过地层,溶入的矿物质比较少,硬度较低;而井水则经过层层矿石,溶入了太多矿物质,因而硬度较高,泡起茶来也就相对逊色。

《红楼梦》中的妙玉,用取自梅花、在地下藏了五年的雪水煎茶,固然有矫情之嫌,真要从科学角度来说也能找出一定道理——雪由水蒸汽冷凝而成,还没有与地面接触过,也就没有什么机会溶入矿物质,所以硬度非常低,泡起茶来也就更为优越。

不论何种水,硬度控制在80~120ppm之间,ph7.2~7.3为宜。换言之在现代,平时用山泉水来泡茶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大家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山泉水泡出来的口感最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没有一种水对于天下所有茶叶都是“最适合”。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才能做到“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

岩茶入门必读的五条基础知识!茶小白看一遍就能懂

阅读(320)

中国福建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这里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武夷岩茶屹立其涧,当地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了“盆栽式”茶园。

唐代有诗赞:“臻山川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中藏着让人沉醉的大江湖,有着让人想读懂的魔力。

今天小编整理了几个关于武夷岩茶入门的几个问答,喜爱岩茶的新手们,这几个知识点你一定要了解。

武夷岩茶是什么茶?
提及武夷岩茶,人们总是想到大红袍,甚至以为武夷岩茶就是单指大红袍,其实不然。

武夷岩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福建闽北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属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乌龙茶),故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皆称为武夷岩茶。

而大红袍只是武夷岩茶众多树种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知名度也最高。

武夷岩茶中的五大名丛
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半天腰。

除五大名丛,武夷岩茶还有哪些奇品?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

除了这些还有新生选育和外来引进的品种,黄旦、黄奇、矮脚乌龙、黄旦、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大大小小上千百种。

武夷岩茶有等级之分吗?
除了品种之分,所有茶类皆有等级之分,茶树的生长环境、栽培、制作工艺等都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

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

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什么?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品质特征,是先天条件形成并非后天工艺制作而成。有无“岩韵”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强弱受品种、栽培、工艺所影响。

单地说, 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特征,在冲泡七八次之后依然有浓重的茶香,这种现象就叫岩韵。

乾隆有诗《冬夜烹茶》云:“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骨鲠二字被学界认为是岩韵的原形,乾隆也被认为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耐储藏。

“读懂”岩茶,需要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先从知识点入手,有一定了解后再开始品饮、冲泡。武夷岩茶,从不让人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