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块的茶叶里有一堆茶梗,又被商家坑惨了!

阅读(123)

朋友小林买了2000块的好茶,特邀小编及其他好友共同品鉴。

拆开一袋,定睛一看,不少茶叶里含有茶梗,小林气得不行,想要找商家理论,又念及邀请的朋友不少,只好先作罢。

于是拿起夹子,便要将茶叶中的茶梗挑出,小编立马就拦住了,别看茶梗毫不起眼,但并不是一无是处。

茶梗并非混进茶叶里的杂物,相反它存在的价值非常高。甚至有人把茶梗视为宝贝,专门挑茶梗喝,喜欢那种独特的滋味和香气。

其实,之前也有茶友问过小编有关茶梗的问题,刚好今天就借由这泡含有茶梗的茶叶,来跟大家聊聊茶梗的故事。


什么是茶梗?
茶梗,指茶叶的叶梗,也特指从成品茶上拣下的叶梗,还有人称为“茶枝”、“茶茎”。茶梗的多少,与茶叶的种类有关。

在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绿茶、黄茶、红茶基本是不含有茶梗,就拿绿茶来说,一般都是采摘嫩叶,嫩叶中极少有茶梗。

特别是名优绿茶,茶叶更是不能带梗,带梗的茶叶品质就要受影响,价格一般较低,茶梗成为判断绿茶茶叶品质净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所以茶叶含梗量只要符合标准,都是正常的。

茶梗的作用
茶梗粗老的外形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使得大众忽略了茶梗的优点,常认为有茶梗的茶叶品质不佳。

殊不知,茶梗对茶叶制作和泡出的口感品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梗是连接茶叶与茶树枝干的中间地带,负责给茶叶输送营养。在输送的过程中自身也在生长,其所含糖分、香气物质均高于芽和叶。

以寿眉为例,茶梗内含有大量的果胶、可溶性糖等有利于茶汤的醇和。

同时茶梗还是寿眉转化香气的重要利器,在压饼的包揉过程中,寿眉叶片和茶梗中的果胶物和可溶性糖类部分析出,将梗叶紧紧包裹。

经过长期妥当储存,寿眉饼在发生良好转化的情况下,就能产生甘甜的、温润的枣香。

此外,茶梗硬度较硬,还方便将各种砖茶、饼茶压制成型。

譬如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

茶梗可以增加茶砖、茶饼内空隙,保证氧气量充足,有利于内部的转化与发酵,使茶的转化更为彻底。

因此,带有茶叶梗并不是劣质茶的表现,适当的茶梗反而能提升茶叶品质,但也不是说茶梗越多越好。

下次遇到茶梗不要立刻把它挑出来丢掉了,在某些茶里有茶梗更好喝,试一试看看滋味是否合口,若是不合再丢掉也无妨。

高碎是什么上好的茶?北京人为买它凌晨开始大排长队!

阅读(202)

高碎,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过,甚至连老茶客都没有喝过,但它却是不少老北京人离不开的心头好。

前几年,还有老北京人为买高碎,凌晨四点起来排队,据说一小时之内就已经领了六百张排队号。

高碎究竟有何魅力?能让老北京人如此偏爱呢?


什么是高碎?
北方人爱喝花茶,其中有一个品类叫“高碎”。沾了个“碎”字,这种茶的身价也跟着一落千丈了。

高碎也叫作劳保茶,在旧时老北京,是穷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饮料。在旧时老北京里,并不都是达官贵人,还有很多做苦力的人。

这些人在当时连一日三餐都紧巴巴的,更别提喝的了。但干苦力活容易出汗,需要喝茶润喉。

旧时北京不只有有钱人可以进出的茶馆,还有供给贫苦老百姓的茶摊。茶摊主要用的就是这种高碎。

用高碎熬一大锅的茶,供给行脚的苦力,不解渴还可以续,给当时干苦力的人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高碎并不意味着茶叶品质不好,也不是所有的茶都配叫“高碎”!

高碎不是劣质茶
高碎,是高档茉莉花茶碎茶的简称。一般只有上等级的茶,筛下来的碎茶才叫高碎,不论是香气还是汤色都未逊色高品级茶叶半分。

很多人买高碎,也根本并不是为了省钱。只是习惯了高碎的浓郁口感,割舍不下。

至于低档次茶筛下的碎茶,或是整洁度不如高碎的茶末,则一律称为“高末”。比起高碎,高末就要差上几个等级。

不过,很多人经常将高碎和高末弄混淆,其实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除了高碎和高末外,还有最低档次的茶,即茶土。茶土实在太碎了,几乎看不到叶子。沏出来颜色如同酱油一样,味道也是苦涩不堪。

在以前,高碎、高末、茶土之间泾渭分明。不仅价格不同,品饮的心态也大相径庭。

高碎如何冲泡?
相对于正常茶叶来说,高碎茶的投茶量可以适当减少一半左右,因为内含物质析出较快,所以出汤速度也要相应加快一些。

另外,因为高碎茶的物理特性,虽然其可溶性物质析出较快,相应的来说就不怎么耐泡,所以不需要像正常茶叶那样冲泡那么多遍。

比起高碎,泡高末和茶土则更讲究手法,北京人会用高末或茶土沏一种特别酽的茶卤。

想喝的时候,茶杯里倒三分之一的茶卤,兑上开水喝。颜色紫红,茶汤饱满程度也绝不是一般花茶可比的。

综上,像高碎这样的茶,常因外形被认为是低档茶,但其实品质并不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北京人喜欢它。

只要喜欢,不管是整还是碎,又有何妨呢?茶是给自己喝的,并不是喝给别人看的。

国外最美的茶馆都长什么模样?看完果断戒掉了咖啡!

阅读(129)

虽说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但也将茶叶传向了世界各地,不仅仅是中国人喝茶开茶馆,茶在国外同样受欢迎。

与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式茶馆不同,国外的茶馆甚至看起来都不像是茶馆,有的像是图书馆,有的则是宴会厅……

英国:蝙蝠之翼茶室
英国,虽地处以咖啡文化为主的欧洲,但却创建了闻名于世的茶企业立顿,创造了成为英式典雅生活的象征的“英式午茶”,因此而名扬天下。

英国人习惯了喝下午茶,甚至还有相关的民谣:“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若是到了英国,一定不要错过在怀特岛的这间16世纪的蝙蝠之翼茶室,经典的欧式建筑风格,一株不知是何的植物,顺着房子攀爬至屋檐,绿意点缀更具生机。

进入茶室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井然有序,即使是在最忙碌的吧台里,也找不出一丝混乱和慌忙。服务员温吞有礼,是标准的英式内敛作风。

点一杯阿萨姆、伯爵茶或祁门红茶,身旁的服务生还会温馨提醒顾客,茶上桌后还需泡几分钟,品尝到的才是最醇美的茶汤。


日本:光庵玻璃茶室
光庵玻璃茶室,展示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天台宗寺院——青莲院,是吉冈德仁为了追溯日本特有的文化起源而设计的。

茶室设置在220米高度的位置上,整个京都的景观一览无余,人们通过融入周围环境认识自然世界的本质。

一边是密不透风的国宝级寺院,一边是全透明的茶室。设计理念是通过在一个微型空间茶室里体验与自然一起生发的时间,以及与自然融合的表层设计。

茶室没有所有传统茶馆都有的卷轴或插花,玻璃地板上的闪烁光斑让人联想到水面上泛起的涟漪。

此外,在下午的某个时候,茶室会出现彩虹般的光线,那是阳光穿过屋顶上的棱镜玻璃造成的,就像是一朵光之花。

美国:The RussianTea Room
位于美国的俄罗斯茶室The RussianTea Room,是旧时俄国皇家芭蕾舞团员主要聚集地,由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团员在1927年开设。

从上世纪20年代纽约开始便是吸引演员、作家、政治家和一个耀眼的地标,以其优雅的服务业务的人和精致的欧洲美食著称。

室内摆设无处不散发着20世纪俄罗斯的奢华风情,是俄罗斯与纽约美食、文化、历史和艺术相互交融的光辉代表。

作为tearoom,这里最出名的是下午时间的hightea。除此以外,还有俄罗斯的传统菜肴,比如罗宋汤、基辅鸡、俄式牛柳丝和乌克兰饺子。

缅甸:街边茶馆
缅甸历来就有饮茶习俗,主要产的茶叶有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其中,红茶是产量最多、消耗量最多的,也是进口最多的茶种。

缅甸的茶桌文化十分发达,它渗透到社会各种层面以及社交礼仪的各种活动。缅甸人很喜欢喝茶,一天喝上三五次的茶是常有的。

就像四川成都一般,在缅甸处处都有小茶馆,光是仰光地区大大小小就有几千个。

每个街坊都会有这样一家街角小店,很容易认,店旁总是有一些塑料的桌椅板凳放在街头,一些有名的店24小时营业,饿的话在这吃饭也很不错。

缅甸是极少数把茶又当饮品又当菜的国家之一。缅甸的茶不止是喝,也嚼着吃。茶叶被做成一种叫LaPhet thoke的食物,也叫茶叶沙拉。

发酵后的茶叶配合芝麻、花生、蒜片、虾米、瓜子、蚕豆,堆在一起,在缅甸到处都可以吃到。

若要说以上这些国外茶馆有何优点,不仅是表象的颜值,更多在于他们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不过分强调价值感并且高高在上。

各地茶馆特色不同,哪一种最能代表中国呢?你会去哪种茶馆打卡?

阅读(129)

中国茶馆历史悠久,既是供人喝茶的地方,也是提供娱乐休闲、往来买卖以及谈天说地的场所。

由于各地历史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茶馆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

那么,不同地区的茶馆都有何特色?哪一种最能代表中国呢?

北京茶馆
各地喝茶大都讲究环境的清静淡雅,可是北京却是喧哗热闹的。老北京人喜欢“泡”茶馆,饮茶小聚不亦乐乎。

北京茶馆可分为二大类,一是以茶社、茶楼命名的南式茶馆,也叫新式茶馆;二是北京老式茶馆。

北京老式茶馆又可分为几大类,有大茶馆、书茶馆、清茶馆和野茶馆等。

大茶馆基本为四合院的形式,设有大堂和雅间,一般用青花瓷提梁壶、小绿豆碗或青花瓷盖碗为客人备茶。

沏上盖碗茶,加上些干果小点,相声、评书入耳,引茶客流连忘返,则是书茶馆的杀手锏。

清茶馆不卖吃食,专卖清茶。茶水价格便宜,还会提供些瓜子、花生等干果碟。

而野茶馆多设在郊外、城门外、大道旁,大部分是简陋的茶棚,供行人饮茶歇脚。

苏州茶馆
苏州人爱喝茶,由来已久。过去娱乐活动少,茶馆是日常的消闲去处,解放前更是全国闻名。

朱宏涌先生于《苏州茶馆钩沉录》中写道,苏州城里大型茶馆有四十八家之多,中小型茶馆更是数不胜数。

苏州茶馆多以茶楼建筑和园林结构,充分展现着江南韵味,清润了苏城文化,精致中却依旧带着市井气。

苏州老茶客将泡茶馆称作“孵茶馆”,三五老友茶馆相聚,人各执一壶,品茶论道,谈笑风生。

老茶客们喝茶有诸多讲究,每日天刚亮,便往茶馆吃茶,伴茶点心样样俱全,蟹壳黄、生煎馒头、各色面条和风味小吃,可以随意挑选。

一竹靠椅、一方小桌、三件头盖碗,在老虎灶的云里雾里中,与人谈谈讲讲,就可以消磨一天的时光。

四川茶馆
巴蜀是中国茶的发源地之一,自古饮茶风气盛行。四川茶馆布满大街小巷,甚至乡村角落,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伴随着茶馆所出现的是评书、川剧等艺术品种,还有小商小贩等手工艺人,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在一些四川老茶馆里,仍有艺人辗转卖艺。

在茶馆做招待的,不是年轻的姑娘,而是衣着朴素的男士——茶博士,茶博士的冲泡茶技术堪称一流。

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一手握铜壶,一手卡一摞盖碗,须臾之间,茶托迤逦滑落,随后一条水线注入盖碗,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在四川茶馆,往往有表演说书、弹琴、唱歌的,也有瓜子、花生、各色点心,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品茶,一边看节目,十分惬意。

广东茶楼
广东流行一句老话:“清早一杯茶,不用请医家”,所以广东茶楼一般从凌晨四、五点钟开始营业。店门一开,茶客就纷至沓来,瞬间就座无虚席。

喝早茶一定要伴以可口的茶点,就是所谓的“一盅两件”。老广们常说:一盅两件,足以叹世界。

“一盅”指的是一壶茶,“两件”指的是两件点心,比较地道的就是“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和蛋挞。

广东茶楼的点心融合了南北之精华,综合了中西之特点,主要有干蒸烧卖、虾饺、牛肉烧卖、马蹄糕等等。

相对于早茶,广东茶楼的午茶、晚茶,一般伴有一定的演出节目,供人们娱乐。

生槐角和熟槐角的功效与作用(槐角茶的正确饮用方法)

阅读(227)

槐角其实是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槐角茶是一种饮品,此茶是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抗生育、升血糖、杀菌、维持血管抵抗力的功效。槐角茶的原材料就是槐角,把新鲜的槐角九蒸九晒之后放入热水冲泡即可。

生槐角和熟槐角的功效
1、 生槐角是一种能清除肝热的中药材,缓解人类肝火过旺和目赤肿痛是它最重要的作用,平时人们在出现这些不适症状以后及时把生槐角与车前子还有木通以及地榆等中药材一同服用,就能让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减轻,也能让人类肝火过旺的症状消失。

2、 止血是熟槐角最重要的作用,虽然生槐角也是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它的止血成效没有熟槐角那么出色。另外,熟槐角还能治疗人类的大便带血和痔疮出血,治疗时把它中药地榆搭配在一同止血成效特别好。

槐角茶的正确饮用方法:
1) 槐角茶可以用开水冲泡,这是它最正确的冲泡方法,但冲泡时水温一定要控制在98℃—100℃之间,如果水温过低不能激发槐角茶里面的药用成分,会影响它的保健功效。另外每次放入的槐角茶可以反复冲泡3—4次,最后直接把槐角吃下去也可以。

2) 槐角茶不但能泡水喝,还能煎水喝,在需要时可以准备10克左右的槐角茶和一个干净的砂锅,把槐角放到准备好的干净砂锅中,加入500克的清水,加热煮开,再用小火慢慢煎煮15分钟,关火以后取出汤汁降温即可饮用。

喝槐角茶时需要注意的是,属于寒性体质的人群是不适合喝槐角茶的,不然会导致体内寒气加重,会让人们出现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反应。

喝茶真的能提神吗?(为什么有的人越喝越困)

阅读(131)

今天我们来聊聊喝茶能提神吗?由于茶叶含有多种生物碱,它是可以刺激我们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脑的兴奋,就是当你昏昏欲睡的时候,喝杯茶能让你提起精神来。因此,茶经常被我们作为一种“兴奋剂”,用来抵御困意和疲倦。但有部分人群是喝了茶之后,反而越喝越困,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导致喝茶越喝越困的因素:
因素一:个人体质
其实茶的提神作用是看个人体质的,就比如有部分人群对茶有免疫力,这类人喝再多的茶也无法起到提神的作用。如果你是属于一开始喝茶,就没有过提神或者失眠的情况出现,那你就是属于喝茶免疫的人群了。

因素二:身体逐渐适应
由于经常性喝茶,而导致身体对茶有了抵抗力,那么茶的提神功效就在自己身上体现不出来了,就好像经常喝酒一样,能够对究竟有很强的抵抗力,不容易醉酒。

因素三:身体过度疲倦
由于身体本身是极度困倦疲乏的,区区的茶叶是起不了提神的作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出现的,要尝试不同品种的茶,因为不同品种的茶,其提神成分的含量都不是同一的,在适口的情况下,看看哪一款是对自己有提神的效果。同时换换茶的口味,这样一来能减弱身体对茶的适应性,使茶能起到更佳的提神效果。

警惕!多人中毒!新年“围炉煮茶”这些注意事项要知道!

阅读(137)

临近春节,越来越多的网友准备在家里围炉煮茶,闻着满屋茶香,三五好友围坐闲聊,却不知此温馨场景下暗藏危险。

“女子围炉煮茶3小时一氧化碳中毒”、“3男子在阁楼围炉煮茶夜话一氧化碳中毒”等新闻层出不穷。

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疏忽大意。小编整理了围炉煮茶的注意事项,防微杜渐,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危机的防范。


围炉煮茶注意事项
室内宜选择电炉、酒精炉等作为煮茶炉灶,切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碳炉。如若使用炭火煮茶时,要远离可燃物,避免火星飞溅引发安全隐患。

如使用碳炉煮茶,最好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避免空气密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围炉煮茶切莫忘记熄灭余炭,任由其燃烧,同样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甚至火灾。记得用水浇灭余炭,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当有人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呈樱桃红时,应当想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立即停止用餐并迅速撤离。

围炉煮茶的茶叶选择
围炉煮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此外要想更好地体验围炉煮茶,茶叶的选择也很重要。

六大茶类,由于原料、制作工艺和发酵方式等的不同,并不是都适合煮。

一般来说,适合煮的茶,基本都是原料偏粗老,年份偏高或发酵程度偏重的。这些茶只经过普通冲泡的话,内含物质很难萃取出来,通过煮才能逼出深藏在茶叶里的味道。

比如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经过熬煮之后甜醇顺滑的滋味,令人难忘。

而老茶经过长时间的转化,茶多酚及咖啡碱等化合物含量大大减少,形成丰富的营养物质。

以老白茶为例,普通的冲泡喝法无法将老白茶的内含物质很好的释放,反倒是越煮越有味。

红茶如果作为调饮,也可以用来煮,适当加入糖、牛奶制作成奶茶,使得红茶的滋味更加香浓。如果清饮,就不太推荐煮茶。

绿茶、黄茶这些茶比较细嫩不推荐煮饮,煮出来的茶汤容易有苦涩味。即使是采用冲泡方式,对水温的要求也很讲究。

此外,投茶量不能太多,茶水比例对茶汤的滋味也起着很大影响。煮茶的投茶量与泡茶不同,比例在1:150左右,即500ml水,投入3-4g茶叶即可。

最后,临近年关,再次提醒大家围炉煮茶氛围感很重要,安全感更重要,一定要注意安全。

喝茶人必须要懂的中国八大喝茶礼仪,千万别失礼!(建议收藏)

阅读(115)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杯茶看似简单,却蕴含了许多学问。

无论是泡茶时的用水、器皿的选择,还是以茶待客的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讲究。

要想在茶桌这方寸之间彰显自身的修养与智慧,必须要懂得这八大喝茶礼仪。


茶满欺人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饮茶不仅是品啜茶之鲜醇,还要感受茶香之高扬。一杯茶水倒七分满,剩下的三分空隙可以给茶回香,客人在喝茶水的同时,还能闻到茶的香气。

其次,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烫伤客人的手,还会浪费茶叶,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主随客便
平时喝茶都是客随主便,主人家在开席之前,就已经将酒水备好,客人只需入席即可。

饮茶则相反,主人家为了表示尊重客人,需要由客人来选择喝什么茶叶。

更重要的是,茶与酒不同,茶可以随喝随取,而酒可不能开封后再拿给客人喝。

新客换茶
主人和客人在喝茶之时,如有新的客人到来,主人为表示欢迎,立即换茶,以免有“慢客”嫌疑。

并且要烫洗新茶杯,表示对新来客人的尊重。换好茶之后的第二冲泡需让新客先饮,如果新客反复推辞叫“却之不恭”。

壶嘴朝向不可大意
泡茶时,壶嘴正对客人,表示该人是主人不欢迎的,暗含着赶人离开的意思。

其次,经常泡茶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壶嘴对着人,壶里的沸水可能会溢出烫到客人,而且后续添茶倒茶也不方便。

因此,烧水壶、冲茶壶和公道杯的壶嘴朝向,切莫对着客人,建议左侧的壶嘴朝向正右方,右侧的壶嘴朝向正左方。

品茶时莫皱眉
在别人家做客,在茶桌上的行为极易表现你的个人修养。

若在品茶的过程中皱眉,会有暗示主人泡的茶不好喝的意味,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有嫌弃的意思。

就算是主人家沏的茶并不合自己的口味,也千万不要皱眉。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
作为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擦。

茶喝完放杯也要轻手,不能让杯子发出太大声响,否则有“强宾压主”、“有意挑衅”的意思。

无茶色
一壶茶冲泡几次,便会索然无味,并且茶色也会越来越淡,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一般主人有逐客的意思,往往会不换茶,这样茶叶只会越冲越淡,没有味道。

作为客人,去别人家做客,要懂得掌握时间,如果察觉到主人家这样做,就代表下逐客令了,找个说辞离开最好,否则就显得无趣了。

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潮汕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

指的就是三人喝茶最合适,指的是口味好统一;四人喝酒玩行酒令比较方便;而两个人则结伴游玩最合适,因为这样意见最容易统一。

茶桌上的礼仪虽显繁琐,却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明的精要内涵。马上就要过年了,不管是作为泡茶的主人,还是喝茶的客人,可别失了礼。

武夷岩茶为什么要焙火?(武夷岩茶的焙火温度和时间)

阅读(126)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经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焙火等数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中以焙火工序最为关键。

也正由于岩茶焙过火的原因,要想喝岩茶必须要等其褪火,直接饮用容易上火。

之前就有茶友问过:“可以不焙火吗?直接喝毛茶不行吗?这样不就可以避免上火了。”

答案自然是不能,既然焙火工序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工序,自然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蒸发茶叶中的水分。
茶叶本身结构疏松,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如果不经过焙火,成品茶含水量过高,冲泡后滋味单薄且香气低沉。

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很容易返青,甚至滋生微生物,导致茶叶发霉变质。

而通过焙火可以蒸发茶叶中多余水分,失水后的茶叶外形紧结有利于冲泡,同时冲泡出来的茶汤更有滋味。

当茶叶中水份在3%-5%时,茶中的水分起到的是隔绝氧气的作用,超过或不足都只能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这也是焙火合格的岩茶能长期常温保存的因素之一。

历史上,武夷岩茶焙火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过去焙火时,要计算岩茶到达销区的路途时间和销茶时间,来决定火候的处理程度。

第二,去苦涩,增进品质。
岩茶毛茶色泽绿叶红镶边、汤色偏金黄透绿、滋味刺激性较大,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和清香带着青味。

高温焙火过程中,茶叶中各类物质会协同转变。茶香更沉稳,不似毛茶时期那般,香气变得高扬,且青味消失。

茶叶内部的植物蛋白在高温影响下,会逐渐转化,生出一系列独特香气,如焦糖香、烤坚果香、烤瓜子香、烤海苔香等。

还有助于焙去多余苦涩茶味,茶汤喝起来滋味更甘醇柔和。茶汤也会有更厚实绵柔的质感,不像毛茶阶段那般生涩。

成品茶叶色泽乌褐,汤色橙红。香气带熟香和独特的品种香,等褪火后,茶汤滋味变得醇和顺滑。

第三,降低茶叶农残。
所谓茶叶农残是茶叶上残存的农药残余,为了减少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产量,有些茶农会给茶树喷洒农药,造成茶叶上残留有农药。

经常泡饮含有农残的茶叶,对身体健康是会有影响的。而高温可以促进农残降解和挥发,减少农残。

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在焙火温度100-160℃的高温下,持续焙火6-12小时后,可以得到快速降解和挥发,从而减少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所以,经过高温焙火后的武夷岩茶中的农残含量非常低。

除了以上三点,经过焙火后的茶叶,破坏了茶叶内残留的酶活性,可以使茶叶品质更加稳定,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储存而不变味。

总的来说,焙火有助于蒸发茶叶水分、降低茶叶农残、增进茶叶品质、固定茶叶品质等,对于岩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不能去掉这道工序。

为什么很少有人喝黄茶?是因为黄茶不好喝吗?

阅读(128)

众所周知,中国有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乌龙茶。

纵观中国茶叶发展,绿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占据了产销量的半壁江山。红茶则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类茶,广受大众喜爱。

白茶和黑茶近几年在全国茶叶界的影响力逐步攀升,乌龙茶知名度也很高,曾经风靡全国。

独独黄茶,可能很多人都没喝过,甚至没听说过。

那么,为什么喝黄茶的人那么少呢?是因为黄茶不够好喝吗?


黄茶产量稀少
2011年,全国毛茶总产量162.3万吨,黄茶391吨,占总量0.02%。

2015年,全国毛茶总产量227.8万吨,黄茶3472吨,占总量0.15%。

2017年,全国毛茶总产量260.9万吨,黄茶6783吨,占总量0.26%。

到了2021年,我国黄茶产量为1.33万吨,但依旧是六大茶类中最少的。

光是看这组数据,可以感觉到黄茶虽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但产量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现如今的茶叶市场,每一种茶类还会进行更详细的分类,黄茶面临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遇。

黄茶中的主要品种均为历史名茶,底蕴深厚,很多以前都是贡茶。

但较低的市场占有率,造成黄茶的一些品类消失,譬如广东大叶青,着实可惜。

闷黄工艺严苛
黄茶与绿茶的原料相似,但制作工艺比绿茶复杂,其风味形成的关键工艺——闷黄,尤为严苛。

闷黄是黄茶制作特有的一道工序,是指将杀青或揉捻或初烘后的茶叶趁热堆积,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逐渐黄变的特有工序。

如果闷黄工艺把握不当,就很容易让茶叶发酸,出现水闷味,沦为残次品。就算是制作成功,茶叶也必须具备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特点。

且黄茶口感与绿茶有些相似,制作所需要的时间与人力成本远比绿茶高,但成品价格却不一定比绿茶贵,投入产出比不高。

所以近代以来,受制于极为严苛的闷黄工艺,黄茶相对于其它茶类出品率较低,很多黄茶产区都“黄改绿”,上佳的黄茶产量愈发稀少。

而很多人喝黄茶,只是为了尝一尝黄茶的味道,却不一定会形成持续性的品饮习惯。

宣传力度不够
首先,市场上普遍将黄茶当作绿茶的一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且现在消费者对于茶叶外形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将黄茶认成绿茶的人,看到其偏黄的颜色,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绿茶陈茶。

其次,在市场推广方面,相较于其他茶类,黄茶一直比较落后。在整个产业界,黄茶的声量最小,几乎看不到什么宣传推广动作。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上到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都要加强宣传引导,正确认知黄茶。

同时,各大品牌的黄茶也应该加强自己的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确保黄茶的品质。

综上,产量少、工艺复杂、市场普及率低,这些因素导致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小众而低调,但黄茶本身的品质并不差,茶友们不妨一试,切莫因为小众而错失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