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紫砂壶就是最适合用来泡茶的器皿之一,《长物志》赞誉其“既然不夺其香,又无熟汤气。”
正因此,有很多茶客喜欢用紫砂壶来泡茶。如何购买一把好的紫砂壶,则成了让他们头疼的问题。
紫砂壶的做工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原料,再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是徒然,泥料是决定一把紫砂壶好坏的重要标尺。
但关于紫砂壶泥料的说法朦胧难辨,很多人都因此一筹莫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紫砂壶的泥料。
紫泥
紫泥一般包括清水泥、底槽清、紫茄泥、天青泥等。
清水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业界内将“不掺杂其他矿料或拼配,作品烧成后,色泽偏红的紫泥”称为清水泥。
底槽清,通常产于紫砂矿最底层,质地纯净,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是顾景舟大师最喜欢使用的泥料。
紫茄泥,是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原矿比较少,泥色接近紫茄,十分稀有。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质地均匀细腻。
红泥
红泥一般包括红泥、朱泥以及红皮龙三种。
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外观为红、黄色调的致密块状结构,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易酥开但不溶于水。
收缩比优于朱泥,较易烧制,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色泽好看,制成的紫砂壶气质高雅。
朱泥,胎质脆,密度大,如果在天冷时直接浇灌开水,极有可能开裂,最好还是先提前温壶预热。
由于收缩比大,生胚比成品要大30%,成型率太低,但质感细腻,光泽度佳,有着极强的聚香作用。
红皮龙,原名叫野山红泥,一般分布在黄龙山黄石层的下一层。
关于其名字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红”指其为甲泥和普泥的矿底,泥色呈紫红色;“皮”意为其处于浅矿层;“龙”则是黄石山脉矿下其走向似龙般纵横。
绿泥
绿泥一般包括绿泥和段泥,绿泥又分为本山绿、墨绿泥、民国绿等,段泥又分成原矿段泥、芝麻段、黄金段、蟹黄段。
本山绿泥,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
制成的紫砂壶,质感淳朴,砂质细腻,富有颗粒美感,经过长时间的泡养之后,逐渐出现温润的亮色,容易养出包浆。
墨绿泥,泥料颜色呈墨绿色,有点类似天青泥,会有些壶友将二者弄混。
泥料黏性佳,烧制后呈米黄色、浅黄色,高温透青,适合制成光器和花器,对于烧制的窑温要求较高。
段泥,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基本色调为黄色,制成的紫砂壶养成变化很大。
烧制的窑温要求高,烧制的段泥泥色纯正均匀。如果温度低,烧制的段泥成品容易“吐黑”。
除了以上这些泥料之外,还有黑泥、降坡泥、天青泥、青灰泥、黑土星、黑疾星等。
泥料之间并无优劣之分,泥性、颜色、质感不同,适合的茶类也不同,下次专门来聊聊不同的泥料制成的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感兴趣的茶友们记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