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怎么吃不上火(夏日荔枝的3种吃法)

阅读(376)

荔枝是夏季人们喜爱吃的水果之一,它还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但有些人吃完荔枝后总感觉口干口臭,大家不用担心,今天小编教大家如何处理荔枝,这样好吃又不会上火,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荔枝这样处理,好吃不上火
1、 用盐水浸泡
我们买荔枝回来可以先用盐水浸泡,这样做能起到祛火降燥的功效。因为盐是具有清火凉血的作用,可以在食用荔枝前后适当喝点淡盐水,也可以把荔枝肉放置于淡盐水中,浸泡一小会后再食用,能起到祛火降燥的作用。另外,荔枝壳苦寒,能解荔枝之热,吃完果肉后,还可以用荔枝壳煎水喝。而且,在《本草纲目》里有相关记载着:“痘疮出热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

2、 切勿连续大量食用荔枝
建议大家在食用荔枝的时候,一次最好不要超过10颗,食用过多会导致肝火上升而喉干舌燥,严重的话还会引起恶心、四肢无力、晕眩等不适。特别是儿童,建议食用3—4颗适宜,多吃易生热病。而且荔枝本身的糖分是非常高的,建议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3、 果肉和薄膜一起吃
在荔枝的白肉外边,有一层薄薄的白膜,这道白膜吃起来口感不太好,有一种涩涩的感觉,一般人在吃荔枝的时候会把这层薄膜去掉,但是如果为了防止上火,可以连这层薄膜一起吃掉,这样就能避免吃荔枝引起上火症状。

温馨提示:建议大家在开车前尽量不要食用荔枝,因为荔枝本身的含糖量就很高,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进行密封,导致荔枝容易发生无氧呼吸以及发酵,产生酒精。人体食用后口内的酒精含量就会瞬间上升,造成检测数值上升的假象。

如何辨别买的花茶是不是香精茶?一张纸巾轻松解决!

阅读(315)

提到男女老少都会喜欢的茶,非花茶莫属。花茶,利用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采用茶和鲜花拼和熏制而成的。

喜欢喝花茶的,大多是偏好其馥郁花香的,而滋味则是其次。不过,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并不会老老实实窨花。

有的会在茶坯中加入已经窨制过的干花,也就是所谓的拌花茶;或是更可恶,直接在茶坯中添加香精,制成香精茶。

那么,要如何辨别自己买到的是正常的窨花茶,还是拌花茶、香精茶呢?小编特意整理了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算是新手也能轻松掌握诀窍。


如何辨别拌花茶?
花茶,属于再加工茶,将花窨制成花茶后,已经没有花香的花,要过筛剔除掉,一般高级的花茶中没有花的存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贵州的湄潭飘雪就有香花。

此外,一些低级的的花茶,会人为夹杂花干,旨在增色,但并不会增香,这类茶也属于花茶。为区别于窨花茶,这类茶被称为拌花茶。

在茶人眼中,只有窨花茶才称得上是花茶,拌花茶是假冒花茶。

如果想要分别窨花茶和拌花茶,先看茶叶中是否有花干,再取一些干茶嗅闻,花香浓郁的是窨花茶,香气寡淡的则是拌花茶。

也有些不良商家,会在茶叶表面喷上从香花植物中提取的香,再掺花干充作窨花茶,这种情况又要如何分辨呢?

可以采用开水冲泡的方式,品质优良的窨花茶数泡后依然花香扑鼻,这正是窨花带来的结果;而拌花茶第二泡几乎没有香气了。

如何辨别香精茶?
国家标准《茶叶分类》中,对“茶叶”一词明确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物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在《代用茶》的国标中也明令禁止使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但还是有商家为了牟利往茶中添加香精。

辨别香精茶的方法并不难,主要有以下这四种。

第一种,纸巾吸附法。纸巾对于香精的吸附能力极强,可以将纸巾放在茶叶罐中,一小时后取出。如果纸巾上附着很浓重的化学香精气味,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香精茶。

若是还不敢确定,可以将纸巾放在茶叶罐中,每隔一小时拿出来嗅闻,放置的时间越久,香精味越浓。

第二种,蒸汽吸附法。使用玻璃杯冲泡茶叶,在将纸巾罩住杯口一分钟,取下冷却后嗅闻,若是有刺鼻的香气,便可确认是香精茶。

第三种,搓揉法。选购花茶时,可取一小撮茶叶,放在手中搓揉,倘若搓揉后,茶叶在手掌中残留下刺激性很强的香味,则说明该茶叶很可能加入了香精。正常茶叶搓完后手中留有的是茶香。

第四种,冲泡法。经过多次窨制的花茶,花的香气被干茶充分吸附,即使经过多次冲泡,花香依旧。

而香精茶,冲泡后香气刺鼻且不耐泡,冲泡一两次后基本就没有香气了。不仅如此,香精茶的茶汤往往会漂浮一层油状物。

以上分辨窨花茶、拌花茶以及香精茶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下次买花茶,可一定要试试看!

盘点央视曾经曝光过的毒茶,你可能还在喝!

阅读(401)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又来了,诸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摆在大众面前,奇葩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些食品安全隐患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正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拿常喝的茶叶来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在少数。

趁着315这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下历年来央视曾曝光过的毒茶,以及鲜为人知的茶叶造假手法等,希望大家在购茶前可以擦亮眼睛,谨防被忽悠。

铅铬绿染色碧螺春
为了让茶叶的色泽更加鲜亮,有些不法商家会在茶叶中添加人工合成色素,也不管这些添加物是否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在2005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爆出碧螺春添加铅铬绿事件,其中重金属铅含量超标60多倍,在当时就引起了轰动。

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具有毒性。如果长期饮用铅铬绿染色的碧螺春,会造成人体内脏多处损害。

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着色茶叶的绒毛则是绿色。


西湖龙井以假乱真
西湖龙井作为十大名茶之一,品质优良,备受广大茶友的喜爱,也因此成为了假茶泛滥的重灾区。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只有在西湖产区产制的龙井茶,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其他产区所产的只能叫做“龙井”。

在2014年,央视曝光杭州西湖景区茶农用其他产区的龙井,伪装成西湖龙井,售卖给不懂茶的外地游客。

武夷岩茶天价乱象
“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一斤520万”、“远香一斤48万”、“瑞泉圣匠一斤38.8万”……这些武夷岩茶的价格堪称天价。

以上顶级武夷岩茶报价,在2018年央视的《315在行动》栏目被曝光,每一款茶的价格都让人咂舌。

尤其是排名第一的九龙窠母树大红袍的价格,520万都够买一套房子了,却只能买一斤九龙窠母树大红袍。

茶叶最重要的还是品饮属性,就算是再珍稀的原料,炒作到天价大可不必,一味炒作,只会让它自取灭亡。

黑骨藤长寿茶要命
2018年,央视曝光了一款名为“黑骨藤长寿茶”的“神药”,号称可以治疗痛风,是无数痛风患者的福音。

但在记者的不断跟踪调查后发现,黑骨藤长寿茶里面根本就没有茶的成分,是由中药渣滓和玉米淀粉调配出来的,成本不超过一块钱。

有人购买黑骨藤长寿茶并长期服用后,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头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提醒各位消费者,茶作为健康饮品,饮用是对人体有益,但并非是能治病的神药,且购买茶叶最好选择名气大的厂家,而不是这种连名字都没听过的茶。

以上新闻仅是个例,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不是所有这类的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希望大家在享受一杯好茶带来的愉悦体验的同时,也应该睁大眼睛,避免自己被伤害。

这四个白茶的谎言,究竟骗了多少人?你也上过当吗?

阅读(319)

近年来,白茶的价格一路走俏,俨然成为茶界的一匹黑马,愈来愈多人交流探讨并收藏白茶。

只是围绕着光环的并非都是美好,还充斥着谎言,走红必然会付出一些代价,关于白茶的谣言并不少。

究竟何为真?何为假?今日,小编就来为大家开撕关于白茶的四大谎言,快搬好凳子喝茶吃瓜。


白茶也分干湿仓?
众所周知,白茶的仓储对白茶后期的转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白茶后期品质和价值提升的关键。

与普洱茶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白茶,只有干仓并无湿仓,所谓的“湿仓白茶”不良商家为牟利创造的。

要知道,白茶喜干厌湿,储存要求密封、干燥、阴凉、避光、无异味。而湿仓是一种人工催化的过程,违背自然陈放规律。

高湿度的环境,容易造成茶叶曲菌滋生,让白茶加速陈化,但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茶叶原有性质。

湿仓白茶的口感并不好,购买时千万别选这种。

老白茶品质一定上乘?
现下,存白茶已经成为茶界的一股热潮,从近些年来白茶价格的持续上涨,便可看出端倪。

大多茶友只知道“白茶越老越值钱”,故不良商家以散茶做旧一般都会吹得年份特别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存放,白茶的品质风格确实会发生显著变化。

但并不是白茶存到一定年份,便会自然而然成为品质上乘的老白茶,甚至越存越好的情况不存在。

只有好白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白茶,也才会越存越好,以下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准备用来收藏的白茶必须是具备优良的自然环境,所采下的优质茶青,历经不揉不捻的传统手工艺加工制成,同时白茶的后期存放也至关重要。

白毫银针三年内必须喝完?
保存期限的长短影响着茶叶的味道、香气。一般情况下,老叶的茶叶陈放时间越久越好,嫩芽茶是新的好,而且也不是越存时间长越好。

也正因此,很多人认为白毫银针并不适合存放,最好要在三年内全部喝完,这是真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般来说,白毫银针转化五年一个阶段,初步步入毫香蜜韵的阶段,如果要真正感受毫香蜜韵,十年是个较为理想的阶段。

长期存白茶要用上三层包装法密封,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平时不要频繁开箱翻动,做好存茶的细节,不要说三年,存个三十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七年以上的老白茶才适合煮?
老白茶耐泡度高,在普通泡法下可达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单单的沏泡,还无法做到将茶叶中的精华完全释放,将老白茶用来煮才能完全显现出它的神韵和精髓。

有一种说法,只有七年以上的老白茶才适合煮,低于七年就只能泡了吗?

白茶能否煮着喝,看的是其内质转化的程度,而不是单单只看年限。如果说只有七年以上的老白茶才能煮,未免过于绝对。

只要白茶的内质足够丰富,煮饮滋味佳,并不需要太拘泥于白茶年份的长短,一般陈三年以上便可尝试煮饮了。

关于白茶的四大谎言,你是否也上过当被骗过呢?

垃圾茶还是黄金茶?火爆朋友圈的碎银子到底能不能喝?

阅读(345)

碎银子,初听这个名字,不禁与钱挂上钩,却不曾想这居然是茶的名字。

不仅是名字,碎银子本身也充满着争议。有人说,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也有人说碎银子是边角料,是熟普加工过程中的残次品。

碎银子究竟是价值千金的好茶,还是令人不耻的垃圾茶?今日就来扒一扒“茶界妖怪”碎银子的真面目。


什么是碎银子?
碎银子,属普洱熟茶。造型特殊,一粒粒像小石子,乌黑且富有光泽,又被称作“茶化石”。

碎银子类似老茶头,皆是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茶汁、果胶分泌出,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难以分离的茶块。

比起老茶头,碎银子更为紧实,是从老茶头反复精制和筛选得来的,也有用制茶机器压制、切断、抛光制成。

在本质上,碎银子属于加工过程中的残次品,但普洱熟茶本身的原料不错,多是选用优质古树嫩芽制作而成,品质自然是不会差的。

如果直接丢掉实在可惜,于是就有精明的茶商,通过宣传炒作,使得碎银子成为大众口中的普洱熟茶精华。

碎银子受到大众推崇,有一些不良商家见有利可图,往往会以次充好,或者直接拿胶水仿造,做些人工添加糯米香精的假货。

那么,具体怎么鉴别碎银子的好坏呢?

鉴别方法
第一,外观是鉴别碎银子的关键。前面已经提到了,碎银子经过反复精制,甚至抛光制成的,茶块会更加紧致。

颜色上,碎银子通常呈现褐色,并没有什么大的色差。如果不是正宗的碎银子,其茶块的表面往往会显得比较粗糙。

第二,碎银子带有淡淡的糯米香。茶汤呈现晶莹剔透的红色,不会有任何杂质。如果是造假的茶,茶汤第一泡往往会混入一些杂质。

第三,冲泡后的碎银子,入口绵滑带有糯香,舌尖带有丝丝甜味,叶底紧实,不会松散。假的碎银子,泡上几泡后就会膨胀松散开。

碎银子不能喝?
碎银子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有人提到碎银子的糯米香并不是工艺发酵而来的,是添加了一种糯米草的植物添加剂,这种添加剂试过多,对身体健康并不好。

其实,在碎银子没有出现以前,也有很多普洱有糯米香味,目的是为了掩饰低品质普洱发酵之后的怪味。

再者,有人认为碎银子的耐泡程度好到奇怪。

六大茶类中,黑茶最耐泡,绿茶最不耐泡,但是不管是哪种茶,耐泡程度都是有限的。

要知道茶叶里含有果胶,果胶是一种可以溶于水的物质,水温越高,越容易化开。

但是碎银子用壶煮一天,也煮不开,坚硬程度堪比石头,属实是有些奇怪。

关于以上这两种说法,你认为对吗?要小编看,没有必要妖魔化碎银子,以平常心看待就好。平时购买注意选择大厂正规生产的,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喝什么茶可以清肠排毒(快速清肠排毒最有效的三种茶)

阅读(298)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给身体洗个澡,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好,物质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现在基本接触的食物都是高油高脂高糖的,所以避免不了身体内部会积聚很多有害的毒素。我们这里所说的清肠排毒指的是清理肠道的湿热毒邪,因为肠道受到了湿邪、热邪、毒邪的侵袭,才会导致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大便黏黏不爽等症状,或者个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那我们下面来看看如何给肠子排排毒吧。

清肠排毒茶
1、 熟普洱茶
因为熟普洱茶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多肽氨基酸和矿物质,正因为减少了生茶中对肠胃刺激物,因此空腹喝熟茶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对于长期便秘和排毒不畅的女生来说,空腹喝熟普洱茶也不错的选择。建议早起不要吃东西先喝一杯200ml的温热的熟普洱茶,1—2小时后你会有便意,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养成晨起排便的好习惯。

2、 枸杞茶
枸杞茶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并且还具有养颜的效果,喝了以后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能够促进肠道内的食物消化,有利于排便,并且还可以缓解身体疲劳的现象。

3、 山楂茶
山楂茶其味道感觉会偏酸,但是对肠胃消化功能有很好的帮助,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效果,喝了以后能够加快胃肠道的蠕动,有利于消化,每天适当的喝一些山楂茶可以增加食欲,还能清理肠道。

除了喝清肠排毒茶之外,我们还可以多食用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酸奶类,也是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效果。由于我们身体内的大部分毒素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反作用,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即使清肠排毒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要把排毒当成一天必做的事情,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天天坚持做。

你喝的杭州西湖龙井,其实是贵州绿茶!

阅读(291)

春寒料峭,春茶市场却一片红火景象,人人都想品尝早春的第一口鲜爽滋味。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春茶,最受人偏爱的非西湖龙井莫属,只是很多消费者满心欢喜以为买到了杭州西湖龙井,殊不知这是贵州绿茶假扮的。

那要如何才能买到正宗的西湖龙井呢?今天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辨别小窍门,一起来看看吧。

不是所有龙井都叫西湖龙井
提到龙井茶,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龙井就是西湖龙井,实际并非如此。

龙井是一种茶叶的总称,不是所有龙井都叫西湖龙井,只有西湖产区的龙井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

龙井茶按国家标准,它划分为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产区,产区自然环境优越,多面环山,素有杭州“绿肺”之称。

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所取鲜叶原料,来自长期生长在西湖之滨群山环抱之中的龙井茶树。

据记载,唐代灵隐、天竺二寺已经开始产茶。到北宋,辩才法师择居龙井村,在狮峰山下开山种茶,这是龙井村种茶制茶的最早历史记载。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何辨别西湖龙井真假
每年的三月是西湖龙井新茶采摘的关键期,也是制售假冒伪劣茶叶犯罪活动的活跃期。要想辨别西湖龙井真假,得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入手。

第一,观外形。

看茶叶外形,以鉴别茶叶身骨的轻重和制工的优劣,内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泽、净度等。

需注意的是,西湖龙井往往没有外地龙井长得好看,颜色绿中带黄,来自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更是偏黄偏暗。

仿制的外地龙井,颜色较西湖龙井更鲜艳,但外形上十分粗糙、松散以及结块断碎。

第二,闻香气。

一般从纯异、高低和长短三个维度评估绿茶的香味。优质西湖龙井茶清香持久,较为鲜爽,仿制的外地龙井茶香不如西湖龙井纯。

西湖龙井有花香、栗香和豆香混合成馥郁的香气,无论是闻到还是喝到的香味,都体现一个“醇”。假龙井的味道则清淡多了,多有青草味。

第三,品味醇。

茶汤滋味主要看甜和、浓淡、清浊、醇厚、涩苦等项。真正的西湖龙井的口感香郁醇厚,兰花豆香里掺杂一点甜味,口感细腻。

第四,认准防伪。

若是以上三点还不能让你辨别,可以试试第四种方法。

由于西湖龙井成本比其它产区的龙井高昂很多,茶商们会采用掺假的方式,即在西湖龙井中掺杂其他地区的龙井。

对于大部分茶友来说,这种方式哪怕严格执行以上三种辨别方式,想要分辨出来是难上加难。

为了改善这种市场乱象,每年杭州政府都会向茶企和茶农发放定量的产品防伪标,大家可以认准包装上的防伪标识。

女性地位的提高,居然和茶有关?

阅读(326)

在各行各业之中,皆有女性的身影,茶界亦然。据不完全统计,茶行业至少有70%的工作者是女性。

在历史上,女性地位的提高,与茶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茶改善女性服装束缚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斯,公主的嫁妆中有几箱来自中国的红茶。

之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英国妇女之间流行,而在此之前英国妇女休闲聚会多是饮葡萄酒。

凯瑟琳公主将茶带到了英国,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则是推进了茶叶改变女性的地位。

按照当时英国的传统,午餐吃得比较简单,而晚餐得要等到晚上八点半,中间间隔的时间过于长,特别容易饿肚子。

有一天下午,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实在是肚子饿,便命令女仆烤面包,并准备好茶叶和奶油,以此来解决肚子饿的情况。

起初,安娜只是自己一人在家品茶,后来她开始邀请朋友到家,并准备精致的点心和茶饮。

这一做法被英国贵族社交圈争相效仿,逐渐发展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下午茶”。

那么,下午茶与改变女性地位有何关系呢?这还要与当时女性的服装讲起。

当时,英国女人要用鲸鱼骨架束胸、束腰,穿这种衣服不仅繁琐,还可能导致胸闷缺氧,胸椎、腰椎变形。

而下午茶的出现,使得英国上流社会常在家中举办私人茶会,为了更好的聊天享受下午茶,当时还发明了一种宽松舒适的茶袍。

每次下午茶的时候,英国妇女们可以脱下令人窒息的紧身束胸、束腰,换上宽松舒适的茶袍,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

一杯香甜的红茶,将女性从紧身衣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茶为女性开辟自由新天地
茶最初抵达欧洲的时候,价格高昂,属于奢侈品,主要在宫廷和贵族之间流行。

17世纪末,茶叶都还只能被富裕家庭接受,直到18世纪开始,茶才开始在英国的普通家庭慢慢普及。

在茶会出现之前,英国社会的公共场合几乎没有女性出现,咖啡馆这些地方也很少见到女性。

出现私人茶会后,上流社会的太太、小姐们在家中聚会,她们用茶叶和小点心招待朋友,在一起聊天。

当时英国并不允许女性进入咖啡馆,想要买咖啡只能通过男性代买。

而后得益于茶在英国的传播,茶铺开始允许女性前去品茶、购茶,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不再禁锢于家中。

正因此英国妇女掀起了反咖啡运动,咖啡馆也开始允许女性进入,从这一方面足以看出茶叶对英国妇女的影响。

茶提高女性地位
在英国历史上,女性常常被视为与工人等在社会上产生消极作用的角色,其社会作用常常受到忽视,地位十分低下。

但随着饮茶文化在英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女性成为了茶文化发展的受益者。

英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桌礼仪,英国女性在茶桌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男性可以替代,茶桌不但是展示女性风采的场所,同时还是女性权利行使的空间。

茶桌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女性行使特权的一个重要地方,“茶桌权利”是女性权利和地位提升的开端。

同时,茶桌权利也象征着女性消极形象能够得以改善,女性在家庭生活的地位逐渐显现。

茶会的发展变迁史,茶会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阅读(296)

近些年,茶圈热衷于办茶会的不在少数,来参加茶会的亦是不少。

或是为了分享好茶,或是为了互相学习促进,又或是想来蹭泡好茶的,你又是因为什么来参加茶会的呢?

相信大家在参加茶会或是举办茶会时,都精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茶会“道具”。但有关茶会的起源、发展变迁,能说出的又有几人呢?

今天,小编来捋一捋历代茶会的发展变迁,大家记得点赞收藏,下次再去参加茶会的时候,不妨跟其他茶友分享,共同进步!

三国时期:茶为陪衬
三国时期,茶只是酒宴的一种附属品,茶会还没有出现。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好饮酒,每次设宴,规定来客至少饮酒七升。

孙皓父亲的老师韦曜酒量不好,孙皓便悄悄让人把酒换成“荈”(茶的古称),让韦曜不至于难堪。

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足以见当时茶不过是酒会上的一个陪衬。

两晋时期:茶会雏形
茶会的雏形可追溯到西晋时期围绕茶而展开的宴会,也称茶宴。

这种茶宴多由文人雅士发起,他们在宴会中吟诗作赋、交朋会友,切磋个人技艺。区别于以往一贯的奢华酒宴,文人们会搭配素食、谷物及茶果构成简约节俭型茶果宴。

《晋书·桓温传》记载:“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吴兴太守陆纳素以清廉闻名,喝茶只会搭配茶果。

但他的侄子擅作主张“遂陈盛馔,珍羞必具”招待客人,被陆纳打了一顿,留下了陆纳杖侄的茶俗典故。

这个典故也说明了当时出现了茶宴,当时的茶宴主要倡导清廉节俭、表明志向的。

唐朝:类型丰富
唐诗“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是“茶会”一词最早的出处。但对茶会尚未进行统一称称呼规定,既称茶会也称茶宴或茗宴,主要类型有官方茶会、文人茶会以及寺院茶会。

通过茶会、茶宴、茶集形式的交流在僧侣之间风靡起来,寺庙慢慢建立了“茶筵”,方便僧侣与外界交流或款待宾客。

相较其他交流方式,茶筵这个交流媒介在礼法、礼仪上显得更为宽松,与此同时,茶筵也成为一种新型参禅场合。

此时的茶会已经与酒会分离,形成了正式化的集会形式。

宋朝:点茶斗茶
宋代的茶会有分茶表演,茶百戏、斗茶会等,茶之美,茶之精,茶之道,茶之创作成为茶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宫廷,下到市井,全民参与。

融入了茗战、焚香、插花、抚琴等艺术活动,宋朝是茶会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

宋代还有同乡会的茶会,“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

远在外地读书的学子们,以茶结同乡之缘,叙同乡谊,互通家乡消息,以慰游子之思。

明清:茶会普及
明太祖朱元璋厉行节俭,作为贡品的茶叶开始以散茶形式出现,使得冲、泡饮法成为主流。

茶饮及冲饮方式的简便,使得茶会在形式和内容上更为多样化,也更加亲民。大江南北,茶坊林立,三教九流,皆可举办。

清代皇帝带动了言廷茶宴的兴盛,而茶馆、茶坊和茶肆蓬勃兴起,让茶会更加地生活和日常化。

再到建国初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活动即以“茶话会”的形式举行,各种形式的“茶话会”延续至今。

虽然时代在变,饮茶方式在变,但纵观历史,茶会作为一种社交媒介,连接着人与事,推动着社会发展似乎从未改变。

警惕!喝茶出汗居然是体虚的表现?

阅读(38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有的时候喝完一杯热茶,身体容易发热,感觉后背微微出汗。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有人说喝茶出汗是体虚的表现,还有人说只有好茶才会出汗,也有说是茶的劲道太强……

关于喝茶出汗的原因,网上众说纷纭,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喝茶出汗的那些事~


喝茶出汗是体虚的表现?
关于喝茶出汗,早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中,就已经提到了。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诗中提到,喝到第四碗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发轻汗”的情况。那么,这种喝茶后出汗的情况,是不是体虚的表现呢?

首先,平时我们喝热水也会出汗,茶也是用热水冲泡的,茶水的温度过热,进入人体后容易引起人体热量上升,汗腺分泌汗液进行散热。

连续饮用热茶,身体自然会启动散热机制,就会出汗。如果同一款茶放凉了再喝,恐怕就不会有出汗这种现象。

其次,喝茶是否出汗与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些人天生就不容易出汗,而有些体型较胖的人,本身就很容易出汗。

此外,茶汤的温度、环境的温度,都会影响到我们是否出汗。

所以,喝茶出汗并不意味着体虚,同样也不能用来作为评定一款茶好坏的标准。

出汗是喝茶正常的体感之一
在茶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关于喝茶的说法:三分口感,七分体感。

口感是指在茶汤入口后,在口腔至喉咙的感受:甜、酸、苦、鲜、滑、涩、厚、爽等。

体感就类似身体的酸麻胀痛,包括回甘、生津、喉韵,身体发热、出汗、醉茶、打嗝等。

茶叶中的酚类物质经沸水冲泡得到充分释放,会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强烈收敛,使人体兴奋从而产生大量热能。

茶汤中富含的水解单宁,容易分解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的分离结构,通过分解产生热量,从而身体出现热感,甚至出汗。

优质的体感表现为回甘、生津强烈、速度快、持续时间久、深度 及广度佳等。

如果一款茶,拥有较好的回甘生津,同时又有微微上头、微微发热的感觉,那么就能说这是一款体感非常好的茶。

综上所述,喝茶出汗是很正常的体感之一,大家平时喝茶会出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