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紫砂壶材质会吸香。
紫砂壶是双气孔结构,吸附性很强。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用紫砂壶来泡白茶时,沸水一冲进去,壶内所有的气孔,遇热放大,像章鱼的吸盘一样,吸走茶汤中的精华——香气和滋味。
那倒出来的茶汤,就只剩下“残羹冷炙”,不是原汁原味了。
而优质白茶中,那些沁人心脾,层次丰富的香气,鲜爽淳和的茶汤,就被削弱了一大半。
原本清晰的毫香、花香、草药香、竹叶香等,在经过紫砂壶的一通吸附后,变成了平淡的一股茶香。
不分彼此,尝不出层次,也喝不出变化。
相反,白瓷盖碗是瓷质的茶具,碗壁上有釉料覆盖,毛孔与紫砂壶比小多了。
用它泡香气层次丰富——新白茶,就不必担心会有一部分香气和滋味被吸走了。
倘若已经买了紫砂壶和一些未上釉料的粗陶,切勿用他们来泡白茶,它们的皮肤太粗糙了。
不适合用来泡新白茶,会破坏掉它原本的香气。
适合买个古色古香的木架子,把他们放上去,当艺术品欣赏。
或者作为收藏品,等将来变成孤品了,兴许能卖一个好价格。
要想泡出,繁复多变的花香,清雅迷人的毫香,清郁张扬的草药香……那还是用白瓷盖碗吧。
虽然朴素到了极致,看起来也不贵重。
但是,它拥有不吸香不吸味的天然优势。
无论品质好还是坏,都能把一泡茶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出来。
原因二,紫砂壶出汤不如盖碗。
之所以很多新茶友喜欢用壶泡,是因为壶有把手,不容易烫伤。
而且用壶泡茶比较简单、易上手,不需要怎么练习就可以泡出一壶茶来。
但市面上的部分紫砂壶在设计时,考虑到美观性,壶嘴的设计都偏小,倒出的水呈条状,进而影响出汤速度。
再加上,优质白茶的芽都比较饱满,再遇水后,开始膨胀,在倾倒茶汤时,很容易堵住壶嘴。
这就导致,出汤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很难沥干。
为了让茶汤能倾倒出来,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
而在找角度的过程中,就必然要花费些时间。
就这样无形中,就使茶叶与茶汤接触的时间变长,使茶汤喝起来苦涩,影响口感。
虽然不算难喝,但肯定是不如白瓷盖碗冲泡出来的效果惊艳。
而盖碗在本身的设计上,盖子和碗本身的设计就是分开的,泡茶者可以根据茶叶的条形调整合盖角度。
比如,泡寿眉的时候,开口可以大一些,让茶汤呈瀑布状流出。
泡白毫银针、牡丹王的时候,开口则要小一些,防止芽头掉出来。
如果掉出来了,也不要担心,找一把干净的茶夹,把他们夹回盖碗里就可以了。
原因三,和价格有关。
对比紫砂壶的价格,白瓷盖碗真真是非常亲民的。
在某宝上,一只素色盖碗,也只有几十块就可以到手。
比动不动就四位数的紫砂壶价格,亲切多了。
而且,白瓷盖碗因价格便宜,就算在练习时,不慎手滑摔碎了,也不肉疼。
而紫砂壶就不一样了,万一磕磕碰碰,出现了小缺口,整个茶壶的价值就一落千丈了。
所以,还是价格实惠的白瓷盖碗,更接地气,符合普通茶客的喝茶需求。
毕竟,不要忘了,喝茶主角是茶,而不是茶具,不要喧宾夺主了。
那紫砂壶泡茶真的一无是处么?
非也。
它独有的吸附功能,就是就像魔术师的手一样。
可以把一些汤水不够顺滑细腻的茶,经过紫砂壶的吸附功能,让茶汤变得更顺滑。
原来从别的茶汤吸附稠滑因子,都尽数释放在这泡茶汤里。
但还有一种茶值得注意,就是杂味很重的茶。
例如在存放时受了潮的茶,或是因为密封不当导致串味的茶。
都适合用紫砂壶来泡,用其吸附功能来吸掉这些杂味,就能更易喝出茶本身的味道。
这种茶就不要用白瓷盖碗了。
因为白瓷盖碗碗壁光滑,不会吸附杂味,是杂味最佳的放大镜,再小的缺点也能显现出来。
但还是真心建议,喜欢喝白茶的茶友们,要好好练习一下用盖碗泡茶。
成功之后,真的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的。
而不是像那位朋友那样,花大价钱买来的紫砂壶,放在那里落灰。
你们不心疼,我都替你们心疼。
如果还是有茶友们,非要用紫砂壶来泡茶,就不要来“祸害”工艺简朴的白茶了。
还是要把紫砂壶留给与他绝配的熟普。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
而白茶跟白瓷盖碗就不要强行把他们分开了,他们才是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