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引热议,有55家被移出,茶叶老字号请认准这些

阅读(326)

前段时间,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共有55家被移出中华老字号,73家列入附条件通过名单,要求6个月整改。

其中就有不少茶叶品牌被移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茶叶品牌保住了“中华老字号”招牌!

中华老字号申请条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中华老字号申请的条件。

(一)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

(二)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

(三)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四)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

(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六)具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七)国内资本及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茶叶中华老字号
01吴裕泰

吴裕泰是茶叶类老字号中品牌传播力、领导力和品牌资产都位列前十的品牌。

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 (即公元1887年),距今已有135年的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02张一元

始创于1900年,距今123年历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字号。

目前在全国名茶产区建立31个生产基地、400多家连锁店和电子商务公司,拥有国际认可的CNAS理化实验室、大型标准化产业园及生产仓储物流中心。

03元长厚

元长厚茶庄创史于1912年在河北察哈尔特别区,原名叫永陆元茶庄,1930年迁址北平,坐落在宣武门内大街。

04启元

启元茶庄的前身是鸿业茶庄,始建于民国十二年,股东是大茶叶商叶敬涵,老店位于崇文门外西花市大街路北。

05馥郁

永安茶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煤市街1号,创办于1935年,该茶庄所售自制拼配的茶叶馥郁芳香,独具特色。

06中茶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

经营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六堡茶、普洱、黑茶、绿茶等全品类茶叶产品。

07京华

京华茶业在售的茶饮产品300多种,其中,花茶30种、绿茶67种、乌龙茶51种、代用茶和含茶制品56种、成品包装茶130种。

08海堤

海堤牌是中国茶叶旗下品牌,1960年正式使用,厦门的第一个商标,产品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尤其是乌龙茶系列,是陪伴几代人的畅销产品。

09龙雀

龙雀,泉州市三个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之一,其包装工艺延续使用清代古法手工纸泡装,彰显了龙雀茶百年来稳定的品质。

10宁红

江西宁红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修水茶厂,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修水县最早的国有企业。

11狗牯脑

前身为江西省遂川县狗牯脑茶厂,于1964年建立。狗牯脑茶被评为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品牌市场评估价值已达11.55亿元以上。

12正兴德

正兴德茶庄始于1738年,为清真茶庄,1993年被国家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13春蕊

天津市茶业公司成立于1949年,“春蕊”牌系列花茶、袋包装茶、礼品茶等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14乾和祥

乾和祥由天津乾和公在太原开设,始建于1918年,与北京的“元长厚”、天津的“振兴德”等同列我国八大老字号茶庄。

15中和福

中和福茶庄始建于1882年,创建之初为中和祥茶庄的分号,1995年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牌匾。

除了这十五家,还有上海的湖心亭茶楼湖心亭茶楼,江苏的三万昌、汪瑞裕、玉露春、老同昌等等。

去年爆火的围炉煮茶,这么快就过气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阅读(282)

天气渐凉,又到了冬季。去年风靡的围炉煮茶,今年冬天似乎没了身影。

之前在某视频平台相关的话题播放量超过29亿次,已然是炙手可热的“网红”,为什么会这么快无人关注了?

围炉煮茶为什么不火了?
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女子围炉煮茶3小时一氧化碳中毒”、“3男子在阁楼围炉煮茶夜话一氧化碳中毒”等新闻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对围炉煮茶的印象并不好,但围炉煮茶真就这么消失了吗?

问了老茶客们,他们认为围炉煮茶依旧是冬天的必备节目,不是围炉煮茶这种传统茶生活方式过时了,而是被过度包装的围炉煮茶被消费者淘汰了。

出圈的围炉煮茶主要是针对年轻人,价格并不便宜,只起到了拍照的作用,如果不爱喝茶,围炉煮茶迟早被淘汰。

至于安全隐患,只要做好对应的措施就好,完全不用担心。

室内宜选择电炉、酒精炉等作为煮茶炉灶,切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碳炉。如若使用炭火煮茶时,要远离可燃物,避免火星飞溅引发安全隐患。

如使用碳炉煮茶,最好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避免空气密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围炉煮茶切莫忘记熄灭余炭,任由其燃烧,同样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甚至火灾。记得用水浇灭余炭,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当有人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呈樱桃红时,应当想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立即停止用餐并迅速撤离。

围炉煮茶的茶叶选择
围炉煮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此外要想更好地体验围炉煮茶,茶叶的选择也很重要。

很多人不懂茶叶,只是为了感受围炉煮茶的氛围感,用了不合适的茶品和煮茶手法,煮出来茶还不如保温杯泡的好喝,会得到适得其反的品茗体验。

六大茶类,由于原料、制作工艺和发酵方式等的不同,并不是都适合煮。

一般来说,适合煮的茶,基本都是原料偏粗老,年份偏高或发酵程度偏重的。这些茶只经过普通冲泡的话,内含物质很难萃取出来,通过煮才能逼出深藏在茶叶里的味道。

比如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经过熬煮之后甜醇顺滑的滋味,令人难忘。

红茶如果作为调饮,也可以用来煮,适当加入糖、牛奶制作成奶茶,使得红茶的滋味更加香浓。如果清饮,就不太推荐煮茶。

绿茶、黄茶这些茶比较细嫩不推荐煮饮,煮出来的茶汤容易有苦涩味。即使是采用冲泡方式,对水温的要求也很讲究。

此外,投茶量不能太多,茶水比例对茶汤的滋味也起着很大影响。煮茶的投茶量与泡茶不同,比例在1:150左右,即500ml水,投入3-4g茶叶即可。

先泡后煮,先用盖碗或壶冲泡品饮几道后,再放入煮茶壶中。这样不但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还可以体验到老茶的另一种风味口感,绝对的茶尽其用。

惹人嫌的喝茶“恶习”,看看你占了几个?

阅读(259)

俗话说,茶品如人品。喝茶时的举止仪态,会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尤其现如今茶常常会出现在商务会谈上,喝茶的礼仪可谓是相当重要。

如果只是独酌,不讲究些也无妨,但若在重要的场合下,可要注意了。尤其是以下这几种惹人嫌的喝茶“恶习”,可千万别再做了!

不停询问价格
很多人在遇到喜欢的东西时,会不分场合地询问价格。譬如在喝茶时,询问主人家茶叶的价格,这是十分不妥当的行为。

如果实在是很喜欢这款茶,可以在私底下询问主人家价格。而在人多的场合,千万不可以这么做,十分扫兴。

不懂装懂
在茶桌上,最令人厌烦的非“不懂装懂”莫属,对茶的了解不多,就要先学习了解,千万不要装作很懂的样子。

之前就有茶友和小编吐槽过,自己拿了珍藏的老白茶,想要和新认识的茶友分享,结果对方觉得自己是拿陈茶糊弄他。

茶友连忙解释,老白茶具有越陈越香的收藏价值,滋味浓醇馥郁,结果对方回复茶都是新的好,两人不欢而散。

喝茶如牛饮
喝茶时,主人家和客人家的角色十分明确,主人家清楚明白公道杯中的茶应该如何分才合适。

若是在这种场合下,觉得口渴,千万不要刚端上来就一口闷,这可不是酒,更不能嫌主人家的动作太慢,自己上手去抢来倒上。

茶是用来品的,并不是牛饮。喝茶是个慢功夫,细细品味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还是有人一口喝掉500ml。想一口闷得痛快,不如选择喝凉白开。

泡茶乱用茶具
有些茶客泡茶完全不讲究茶具,不同茶类的发酵程度不同,适用冲泡的茶器也不同,乱用茶器,茶汤滋味并不会太好。

比如原料比较粗老的黑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制成,适合用紫砂壶这类的茶具冲泡。

但有一些人就是喜欢顺手拿起手边的器皿冲泡,比如玻璃杯,泡了三四泡,滋味不但不好,还把茶叶泡坏了。

中国茶类数不胜数,每一款茶的茶性都不同,若是使用合适的茶具冲泡,才能让茶叶迸发出最佳的风味。

茶杯不洗
有茶友认为,喝完茶后不洗茶杯,茶杯中形成的茶垢是一种宝贝,时间久了,不用茶叶也能有茶香。

这种观点绝对是错误的,喝茶一定要讲究卫生,在喝完茶之后,要将所有的茶具都清洗干净并晾干。

不洁净的茶具并不会让茶汤滋味更好,反而会有一股怪味。更为重要的是,茶垢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影响。

i人和e人的饮茶方式差别这么大?你属于哪一种?

阅读(292)

又到了十二月,一年的尾声,若是要盘点今年的热词,绝对少不了“i人”和“e人”。

自从MBTI性格测试在互联网上火爆,“你是i人还是e人?”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社交用语。

i人,指的是introversion,代表内倾、内向型的人;e人,指的是extraversion,代表外倾、外向型的人。

i人和e人在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喝茶这件事上也有所不同。

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下i人和e人的不同饮茶方式,快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饮茶场景
对于i人来说,家就是他们最好的舒适圈,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更倾向于自己在家里饮茶。

基本就没有主动约朋友共饮的时候,就算是朋友邀请一块喝茶,也会在出门之前思考许久,在脑中演练喝茶聊天的话。

在进入茶室之后,i人会立刻寻找最不起眼的位置坐下,或者是立刻坐在熟人旁边,避免和陌生人搭话。

而e人则是通过社交来获取能量,出现在人前时,总是精力充沛,很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独酌。

更多的时候,会自己组局邀请朋友饮茶,并且在茶桌上侃侃而谈。在遇到邀约时,不仅直接答应,还会拉上共同认识的茶友一块赴约。

e人来到茶室,还会先将里外都参观一遍,甚至对于自己好奇的地方,还会积极询问了解相关的内容。

品茶时刻
好不容易等到了所有人坐下,准备喝茶前,主人家一般会客气询问要品饮哪一款茶,甚至拿出茶来让客人挑选。

面对这种情况,i人多数会起到千万不要让我来选,就算被问到了,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哪一款茶,只会回复都可以。

而e人会直接认真挑选,看看干茶,闻闻茶香,最终选出一款喜欢的,甚至还会提出想要喝私藏的好茶。

如果周遭共饮的茶友并不熟悉,i人和e人二者的反应差别也很大。

i人多数希望对方不要看自己,不要找自己搭话,也不会主动去找人讨论这款茶的色香味。

e人比较直接,认为坐在一起都是朋友,不仅会自己主动搭话,聊得投机还会加联系方式。

在一轮茶喝完之后,茶友们会开始聊品鉴的心得体会,对这款茶的感受如何等。

此时的i人,会默默祈祷千万不要点到我,同时也会把答案在心里默念数遍,确保点到时可以完整说出。

而e人则会从多个方面对茶进行讲解,就算是遇到不懂的,也会当场直接问出。

对照以上情形,你觉得你是i人还是e人呢?

想要饮茶养生,这“三异”一定要把握住!否则适得其反!

阅读(309)

茶作为公认的健康饮品,很多人都希望通过长期饮茶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但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是一味地饮茶,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唯有合理喝茶,掌握好方法,做到因人、因时、因场合而异,喝茶才能起到真正的养生作用。

饮茶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有些人喝到某些特定的茶就会失眠,而有的人则不会。

各类茶叶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不分体质喝茶,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的表现。

中医上提出,人体质有热寒之别,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不同,也有凉温之分。

比如绿茶属于凉性茶,重发酵的乌龙茶则属于中性茶,红茶、熟普则属于温性茶,而老白茶这类的老茶,茶性也偏温和。

如果是体内火气旺的人或是正在上火的人,更适合喝绿茶,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而脾虚虚寒的人则不能喝绿茶,而要选择一些茶性温和的茶,譬如老白茶、金骏眉、熟普等等。

饮茶因时而异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每个时间段的身体状况有所不同,对所饮之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掌握好喝茶的最佳时间,在对的时间喝对的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养生作用。

早上宜饮清茶,不要喝浓茶。空腹饮茶特别是浓茶,极容易产生心慌头晕等“醉茶”症状。

尽量选择吃完早餐之后饮茶,食物经过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消化,喝茶补充水分,加速食物分解消化,可以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下午茶要一口一口地喝,喝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茶点,补充水分和能量,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驱赶睡意、恢复精力、提神醒脑。

晚上喝茶要以淡茶为主,少喝浓茶。茶叶越浓,所含的咖啡碱就越多,对晚上睡眠质量的影响就越大。

切记不要喝绿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能够刺激人体,会越喝越兴奋,影响睡眠。可以喝一杯性质温纯的黑茶或熟普助消化、暖脾胃。

饮茶要因场合而异
茶为国饮,无论是商务会谈,还是朋友聚会,茶都是极佳的选择。只是不同场合下,饮茶可有不少的讲究。

比如在商务会谈时,作为会客方必须要提前考虑好选哪一款茶,还要提前了解对方的喜好。

如果是在需要大量饮酒的场合下,千万不要喝茶,有人说茶能解酒,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茶叶内含生物碱,遇上酒精,可能会加重身体醉酒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喝茶了。

而在家庭聚餐之后的饮茶,则要选择一些解腻消食的茶类,比如黑茶,或者是茶性比较温和的红茶。

综上,喝茶是对身体有益的一件事,但也要掌握好饮茶的方式、方法。

喝了二十年的茶,竟然都是错误的!

阅读(296)

在茶桌上,有不少老茶客喜欢以茶龄作为谈资,张嘴就是“我已经喝茶很多年了”,以此展现自己的专业度。

在茶界,很多人觉得茶龄越高,意味着对茶叶的了解越多,也更懂茶。如果有人提到自己茶龄超过二十年,必定涌现不少崇拜的话语。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类似长辈们爱说的那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

茶龄高并不等于懂茶,有很多人尽管喝了很多年的茶,但可能连茶类都分不清,喝茶也只是为了提提神。

有非常多的“老茶客”,至今还会做茶小白会犯的错误。


使用保温杯泡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单宁、芳香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物质,使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时,水温会快速下降,大部分营养物质都能溶于水中,茶汤香气显露,滋味甘滑爽口。

而使用保温杯闷泡,茶水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会导致单宁和芳香类物质大量挥发,茶叶的香气散失。

同时,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在水温长期保持较高状态下,会加速氧化,含量呈现波动,由低到高再降低。

多酚类物质是造成茶水苦涩的重要原因,同时高温加速多酚类物质氧化,还会让茶汤变成黄褐色。

如果长时间闷泡,还会有闷沤味,喝下去只有浓重苦涩,没有香甜甘润。

用反复沸腾的水泡茶
为了满足更多人同时饮茶的需求,烧水壶的容量都比较大,一般烧开的一壶水可以冲四五泡。

泡完一泡后,一般主人家与客人会品饮茶聊聊天,若是兴致正好,可以聊上许久,壶中剩下的水也会降温。

很多人会在此时选择重新加温,甚至反反复复好几次,这会使得水中的含氧量过低,导致水中的铁钙类物质不断增加,会影响茶汤的香气与口感。

那么,这种情况下难道要把剩下的水都倒掉吗?其实不必,只要每次添一些凉水进去混合,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将不同茶叶混放
为了图省事,或是没有将不同茶叶分开放的意识,很多茶友会将不同的茶放在一起储存,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

不同的茶叶的香气都有所不同,譬如绿茶有板栗香、豆香,红茶有花蜜香,岩茶有花果香等等。

若是将不同的茶叶放在一起,很容易串味,风味变得不纯正,导致茶叶品质变差,喝起来香气和滋味会变得怪异。

正确的做法,应该将不同种类的茶叶分别存放,如果家里空间足够大,即使同一种茶,也可根据产区、批次、厂家的不同,分开存放。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些“老茶客”认为茶是越新越好的,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老白茶等陈茶品质就很不错。

品牌、年份、口感哪个最重要?究竟怎么才能买到好茶?

阅读(253)

作为爱茶人,自然是想要买好茶、喝好茶。可是市面上的茶类繁多,若是不懂专业知识,很容易踩雷。

且不同茶类的评判标准又有所差别,很容易混淆,常常在选茶的过程中,弄得自己晕头转向,最后可能也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茶客,究竟要怎么才能买到好茶呢?是从价格、年份入手,还是从品牌、滋味入手呢?

小编从多个方面整理了买茶的方法,买茶时这几点一定要知道,茶小白都能安心避雷。

大品牌很重要
刚入门的茶客,如果对于茶叶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熟人推荐茶叶店,可以从知名的大品牌和老字号入手。

知名大品牌能有好口碑,是经过了多年的考验,能被广大受众所接受,而老字号更是如此,能有百年的历史,足以说明品质。

大品牌和老字号为了维护好口碑,在茶叶的选料、制作工序等方面,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可以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而且大品牌和老字号还有售后服务,若是茶叶有问题,也能及时退款减少损失,不至于踩坑。

但要注意大品牌树大招风,有不少不良分子会仿造该品牌的产品,若是买到了就糟糕了,只能吃哑巴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好从某淘旗舰店或某东的品牌旗舰店购买,这些购买渠道比较安心。

大师手制茶
打开各大购物平台,搜索“大师茶”,能有上万款甚至更多种,但真的都是大师制作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而且标注了大师茶,价格也会比一般的茶叶高上不少,通过包装大师茶,让大众产生一种喝大师茶有品位的错觉。

至于茶叶本身的品质,购买大师茶的人似乎不会深究,究竟是不是大师亲制,茶叶的香气滋味如何,似乎都被“大师”这个光圈覆盖过去了。

不过,购买大师茶的人,大多是为了送礼,商家们也瞄准了这类消费者的需求,包装出了不计其数的大师茶。

购买这一类茶的消费者,也大多是具备相应的社会阶层与经济实力的,这甚至已经超出了智商税的范畴。

并不是购买大师茶不对,毕竟消费的需求不同,只是建议大家在购买时,更应该注重茶叶本身的品质,还要甄别是大师亲制还是大师监制,避免花大价钱买了不好喝的茶。

老茶都是好茶
众所周知,黑茶和白茶都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认为黑茶和白茶越老越值钱,老茶都是好茶。

有些不良商家就利用这种心理,将新茶做旧当成老茶,不懂得分辨的新茶客,非常容易上当。

当然,就算是年份存够了,老茶也不一定全是好茶,新茶在存成老茶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譬如,选择用来存为老茶的新茶品质一般,就算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是很好的茶,又或者是存放过程中掺杂异味等等。

所以市面上有些茶叶,虽说是二十年的老茶,但口感并不好,有陈香但苦涩感重,甚至还不如新茶好喝。

在购买老茶时,应该要试饮,不要只关注年份,年份只是其中一个要素,最重要的还是茶叶的口感。

适口为珍
喝茶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好的口感,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最重要的还是适口为珍。

刚入门的茶客不知道怎么选茶的,可以从绿茶、红茶和白茶入手,口感上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觉得这三类茶的滋味比较淡,追求更浓郁的味道,可以选择黑茶、乌龙茶这一类茶。

在选择好自己想要的茶类后,千万不要直接在网上看看就下单了,作为茶小白,最好可以去茶叶店试饮。

茶叶好坏与否,一喝便知,一定要先尝后买,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想喝的直接让店家冲泡试饮。

购买时,最后先买小包转的茶试饮,不要直接买大包装的,若是带回家后,发现不喜欢就亏了。

综上,刚入门的茶小白想要买到好茶,最好从大品牌下手,如果有线下店的,先去店内试饮再考虑购买。

泡茶出汤后,茶盖应该盖上还是揭开?太多人都搞错了!

阅读(286)

最近,认识了一个刚入门的茶友小林,盛情邀请他来家品茶。在泡茶过程中,见小林一直盯着泡茶的动作,猜他是想试试泡茶。

于是,将泡茶位让出来,在一旁指导小林泡茶,出汤后,小林将茶盖放在一边,思考一会儿后又放了回去。

最后来来回回几次,终于小林还是开口询问,出汤后的茶盖究竟是要盖上,还是揭开放一旁呢?

其实关于茶叶出汤后,茶盖应该盖上还是掀开的问题,在茶界一直有“揭盖派”和“盖上派”。

观点一:出汤后应揭开盖子
“揭盖派”认为出汤后揭开盖子可以避免茶叶被闷坏,冲泡茶叶多是用沸水,出汤后的盖碗仍残留高温。

此时将盖子盖住,很容易将茶叶闷坏,尤其是原料比较鲜嫩的茶叶,被闷坏的茶叶在后续的几泡中,口感会变差。

再者,他们认为揭盖有助于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杂味,假若茶叶中夹杂着青味、陈味等不好的气味,揭盖有助于这些不佳的气味挥发,从而纯化茶香。

最后,揭盖有助于延长茶叶的耐泡度,茶叶在经过热水浸泡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了快速的释放。

掀盖有助于茶叶冷却,等冲泡下一泡时,更好的激发出茶叶的香气滋味,延长茶叶的耐泡度。

观点二:出汤后应盖上盖子
“盖上派”认为好茶不怕闷,茶叶品质足够好是不会被闷坏的,盖上盖子还能检验出茶叶品质额好坏。

如果茶叶口感并不受盖盖子影响,则足以说明茶叶的品质是好的。

其次,盖上盖子可以防止走香。防止茶叶的香气过度散发的同时,还有助于盖碗内的茶叶香气聚拢,更方便嗅闻盖香。

最后,冲泡老茶或者原料较粗老的茶叶时,盖盖可以让盖碗保持高温状态,让茶叶的内含物质释放得更快,茶汤滋味更佳。

无论是“揭盖派”还是“盖上派”,所秉持的观点并没有错,但又太过于绝对,是否盖盖应该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出汤后应揭盖还是盖盖
冲泡细嫩茶叶应揭盖,盖上盖子确实容易出现闷坏茶叶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茶叶的下一泡变得苦涩。

相对于细嫩的茶叶,粗老的茶叶可盖上盖子,如白茶、陈年普洱等,盖碗内持续的高温,有助于唤醒老茶的内含物质。

此外,茶叶滋味变淡也可盖上盖子,无论是哪种茶类,冲泡数次之后,滋味会逐渐变淡。选择盖盖子,可以让茶叶内含物质更好地释放,茶汤变得有滋味。

除了揭盖、盖盖以外,还有一种留缝斜盖,尤其是冲泡生普这一类比较成熟的茶叶时,这样既不会散失香气,也不会闷坏茶叶。

蒸茶和泡茶哪个更好有什么区别?(蒸茶和泡茶的优点和缺点)

阅读(422)

很多人都因此会纠结蒸茶好,还是煮茶好。首先第一点,小编需要告诉大家,如果你生活得很悠闲的那一类人群,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蒸茶,因为在蒸茶上面是很费时间的。因为蒸茶从冷水加热至茶汤出汤,这整个过程是需要大约25分钟,那么,跟煮茶的10分钟相比,蒸茶,无疑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

蒸茶和煮茶的区别
1、 煮茶
煮茶是让茶水交融,水会持续保持沸腾的状态,茶叶也是会一直处于这样的高温状态。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茶叶中的物质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析出。因此,煮茶方式能够提升茶香,使得茶香更加浓郁,同时茶汤滋味也十分醇滑。如果你是喜欢喝陈茶的人,那么煮茶会使陈茶的茶汤其药香味和枣香味更加强烈,香气明显,茶香持久,滋味更加醇厚、顺滑。

2、 蒸茶
蒸茶是让茶水分离,茶汤出来的口感虽然会更甜,但整体上会比较淡,醇厚度会不如煮茶的好,茶香也会因此比煮茶的薄弱。因为在蒸茶的过程中,茶叶由于不与水直接接触,所以茶香会散发掉一部分,无法溶于水中。从茶汤色泽上,也能看出蒸茶的茶色清澈,而煮茶的茶色比较浑厚。同时,蒸茶的方式就类似于蒸馏萃取一样,是利用水蒸气使茶叶的物质慢慢析出,所以蒸茶这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其实,蒸茶和煮茶都是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凡事有利,就有弊。蒸茶,虽然是费时费力费茶,但蒸茶也是有着它自己自身独到的优点,所蒸出来的茶汤,确实是不容易苦涩,也是很适合新手的茶小白,而且相比而言,蒸出来的茶汤味道会更加清甜。

什么运动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5种能增强免疫力最快的运动)

阅读(244)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群平时工作忙,所以导致作息、饮食都不规律,从而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因此,有很多人开始选择做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那么,提高免疫力的运动有哪些?

1、 慢跑: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并且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2、 游泳:游泳属于一种全身性的锻炼方式,在游泳的时候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效果。并且游泳还具有减肥的作用,对于身体健康的有一定好处。

3、 打太极拳:打太极拳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身心状态的一种传统健身项目,适当进行打太极拳,可以使气血通畅,阴阳平衡,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4、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提高心脏的功能,从而加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5、 爬山:爬山是一项户外运动,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发展,增强身体抵抗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如果想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达到目的的,比如进食鱼肉、白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也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