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摸不着的茶气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感觉?

阅读(47)

品鉴一款茶时,会有人说,茶气足或者茶气不够足。茶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它到底是什么?又要怎么去捕捉?

茶气是一种喝茶时的个人体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表现出来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也正是这样诸多的不同感受,让茶友十分困惑,究竟何为茶气?

01
茶气是什么?
茶气,在喝茶的时候,有人会感受到暖流流动全身,它是一种口感以及身心的体验,从茶的角度上来说,这种体验被称为茶韵,也就是茶气。

身体上的感受相对直接,有人甚至会涉及到文化、艺术、情感等方面,所以也就变得玄而又玄,不知如何描述。

02
茶气如何体现?
精神层面的放弃不说了,什么轻松愉悦、飘飘欲仙、通体舒爽什么的都太浮夸。说点身体能感受的,茶气能除了让人有强劲的口腔感受,比如喝进去感觉嘴里很快就布满了茶的香气。在体内还会有热气温流,毛孔会轻微张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冒汗、打嗝、排气。杠精一点,喝热水也是这感觉!

03
茶气是怎么形成的?
别纠结,简单理解它,那就是茶和热水的综合作用,让体内热起来了。只是这热与茶有关系。

04
茶气对身体的反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热发汗

茶气敛进经络后,会感觉到全身体内激荡出一股热气,前胸后背发热,接着毛孔发出微汗。

真正茶气到了体内,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

上头

一款好的茶品,闻其干茶及盖香,有宜人香气直透天灵盖;饮其茶汤,不会发生任何锁喉感觉,自然顺滑,其茶气直透后背而发热。

当然很多人认为茶气从后脑往上蹿就说明茶气足,其实也不然,只能说上头只是茶气对身体的一种反应而不是绝对的。

05
茶气足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日常茶饮中,我们常听茶友说,茶气足,以满头大汗为证,可满头大汗实为泄的一种,滋味过重或茶气较弱都可发汗。

“茶气强”我们可以大致这么理解:

一是指茶香很强;

二是指茶汤很浓;

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烈;

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

五是指少数品茗者由于体内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06
如何辨别茶气强弱长短?

首先是香气,香气浓郁辛锐、持久清纯、强有穿透力则是强与长的表现,反之为弱和短。

再者是茶汤内含物质丰富、口感厚重并富有收敛性、回甘快等等谓之强与长,反之为弱和短。

07
不同茶叶的茶气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茶叶茶气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比如像有的绿茶香浓持久,普洱茶新生茶茶气的表现香气高扬,熟茶和老茶对身体的表现则为明显的微微发汗,又比如白茶喝着感觉不怎么,喝下去,后劲十足。所以,每种茶叶的茶气都不一样。

从上面对茶气的系列概述看来,每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不同,有的是集中在茶叶上面理解,有的是喝过之后的感受,不过总的来说,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特性通茶冲泡散发出来的给喝茶者最直观的感受。

而茶气足不足要看茶叶品质如何及各方面,每种茶的茶气基本都在茶汤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喝茶人对它们一一甄别。

茶于文人,无异于一味神药

阅读(44)

茶曾为药,后演变为饮品,再演化成赋予文化意义的载体。这个过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文人。

民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过日子的茶!。“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这是文人的茶,已从实用的解渴、治病、待客功能,上升到欣赏、交游、娱乐、养性和艺术创作活动,简直就是一味神药。

杜甫曾写:“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何氏招待好茶,激发诗人创作的图景。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最为脍炙人口。其中的“七碗茶”常为人们所提及,“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已经不是茶,而是神丹妙药,他的感受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多少有点装x的意思。

诗人们饮茶,从品其味道,进而玩其色泽,赏其形制,讲究烹煮方法、火候、用水、用具,以至饮茶的特殊环境等,所以总要亲自动手。似乎唯独少了茶的具体滋味到底是怎么样的,即便有描述,亦不好理解,总有神秘之感,不像凡间之物。

皮日休与陆龟蒙都爱茶、颂茶,可查证的不下十首唱和诗,分别歌咏了茶坞、茶人、茶笋、茶籝(篮)、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二人你来我往,你写一首,我就和一首,茶好不好喝不知道,爱茶那是毫无疑问的。

在他们的诗中,最为接地气,涉及茶乡风情、茶人疾苦、茶具形制、制茶和煮茶方法等,不仅仅是诗稿,更是茶史上的文献资料。

文人之茶与生活之茶,看似在云端与泥地之别,实际上,对于喝茶的人来说,他都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区别仅仅在于我是在干农活的时候喝,它给了解渴和休息的功能。而文人们在作诗、聚会的时候喝,茶给了陶冶情操、创作灵感和社交补充的功能。两者并无实质差别,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人而已。

简单喝茶是享受,复杂喝茶是商品

阅读(48)

在从事茶的这个行当里,有人写书、开课、表演,茶养活了很多人。但作为一个传承数千年的东西,有人喜欢,也就有人讨厌,这是一个难调和的认知差异。喜欢和不喜欢两种态度,不外乎集中于要不要把茶弄得那么复杂?

作为商品,它需要复杂
从一片树叶子到我们嘴里美味的茶汤,它要经历很多工艺,每一个工艺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最简单的采摘,采什么叶芽,什么季节采,采下来多长时间内进行加工,这复杂吗?不复杂它成不了一款好茶。后面还有针对各种茶类的独特工艺,稍有差池,一款茶就砸在手里,浪费原材不说,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商品的茶,不得不复杂,且必须复杂。相信在这一点上,大家是会认同于茶的复杂。

那些说茶要简单喝的,矛盾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品饮方式上,认为过多过于复杂的品饮方式,大可不必,有装和端着的嫌疑。但它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一款茶,还得看它处在什么场合,充当的是什么角色被喝下去!大致逃不出三种命运:品饮、审评、表演。

品饮
三五好友一起品饮,当然追求简单方便。除了解决嘴馋这种最初级的需求,茶还有一个功能是让大家更融洽。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既然是茶局,那就不会是抱着杯子什么话也不说,一顿吨吨吨喝下去。大家尽可围绕茶、环境、茶具、冲泡技艺等闲聊,无需花哨的炫技,不需华丽场景。但这其实也不能算是简单,泡茶者在泡茶前一样会对茶的属性有所了解后选择合适的茶具,水温,冲泡手法。只是喝的人不曾经历过,觉着是简单。

冲泡的功夫在泡出茶的真味,喝茶的本事在于鉴赏出的优点,评点出缺陷,分析出产生优缺点的原因;或山场的,制作工艺的,茶园管理的,储存包装的,这才是追求至简的合理诉求。在某些时候,有的人是打着喝个茶何必那么复杂,讲究那么多的幌子,去掩饰自己对于茶不了解,不想了解的现实。如若这样,与辜负泡茶者的一番好意有何区别?这样茶喝简单了,知识却积累多了。

审评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否定自己认知以外的事物。同理到茶,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大忽悠在瞎哔哔,喝个茶谁不会。这是真的吗?

审评跟广义上的喝茶是两个范畴。评审茶时,室要清洁卫生,不能有其它杂味,审评台高低,以便于操作;台要朝北,以避强光耀眼;盏碗要白,以观汤色叶底下。水要无异味,且要开水闷上几分钟,投茶量要一致。审评时,先看茶外观即条索、色泽、整度、净度;冲泡后先闻香气,然后啜水尝味。其间还要结合看水色、叶底。然后根据审评标准给茶叶定级。

说评审喝茶复杂是在装,是在端着,多少有点不尊重专业技术人员。从小处说,市面上买到的茶,没有什么诡异味道的茶,都是经过执证或专业但非执证的的人以相对复杂的方式喝过了才敢卖给你。

总之,审评时的“喝茶”不但要持科学严谨态度,而且还要有认真公正的道德,“喝”出每泡茶的优缺点,评定其等级,以供厂家定价行销,消费者凭价购买。

还有一种饱受诟病的评审模式就是“斗茶”,斗茶本是好事,根据一定的标准去严选高品质茶来大家盲评,但是近些年确实含水量越来越高了,是不是真的值得一场斗茶大会的奖杯,其实情感因素不少。以这个来作为销售卖点,个人是觉得不合适的。不如回归到茶本身,根据茶的本来品质进行客观描述,让消费者自行判断。

表演
表演性质的喝茶,也许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喝茶。抛开表演中的文化成分,娱乐成分可能更大一些。各种各样的茶艺表演,古已有之,如今更讲究了。只是而今茶和器成了道具,表演人成了主体。那人是什么人,不好说。不过茶在来来回回中,几经倒旋,与好好讲究时间水温水质的泡一盏茶递到自己手中的茶相比,到底喝到的是酒色财气还是茶的温润香甜,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把喝茶进阶为观赏节目,这种“复杂”产生的另一种效果,喜欢它的人自己清楚。

把茶喝简单,那是在享受茶,把茶喝复杂,那是在做商品标准;把茶弄艺术,那是在创作精神产品。茶很简单,茶也很复杂。简单到扔一把茶叶到碗里也能痛快解渴,复杂到甚至有人推广的以茶入道,以茶悟道。你可以不喜欢大碗茶,但也不要去嘲笑。你也可以不屑工夫茶,但也别去讽刺。茶对人很友好,那么请喝茶的人对其他人也友好一些。

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不如喝这些茶搭配

阅读(54)

端午亦称端阳,部分地区也称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仲夏之交,中正之位,虽源自祭祀,但也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各地习俗多有多不同,但吃粽喝酒都总是免不了,趁着节日,吃吃喝喝本也是正常之事。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吃饱显然已经不是紧迫的需求,吃好喝美才是享受。所以吃饱喝足,口腹之欲得到了极大满足的同时,肠胃负担同样也增大了。

雄黄酒喝多了,粽子吃多了,与什么茶搭配解腻比较好。

喝雄黄酒,民间说法是其有镇邪除魔之效,这真假不去追究,就说喝多了怎么办?雄黄酒燥热,有人会搬出流传广泛的浓茶解酒之说。实际上茶并不解酒,酒局喝大了,约个茶解酒?你这是腰子不要了,主要是会增大肾脏负担和增加神经中枢的兴奋度。那如果真雄黄酒喝多了,想喝点茶,那要喝什么?

传统茶,不建议喝了。可以适量喝点花茶,比如薄荷茶、菊花茶、荞茶之类清热、下火、解腻的花草茶、花果茶。这比喝传统茶好一些,说白了补充水分总没错。

那粽子吃多了,喝什么茶好呢?看你吃的是什么粽子,尽量对应吧!

荤粽配普洱熟茶
以前的粽子,就只糯米沾糖,已经很不错的了。现在荤食也进入了粽子大军,馅料有鲜肉、火腿、香肠、蛋黄等等。这类不好消化的荤粽吃多了,可以喝普洱熟茶,熟茶属黑茶范畴,它是一种后发酵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益的酶和益生菌群。吃完荤粽,来一杯熟茶,不仅解腻,还能消食,且普洱熟茶对肠胃刺激性小,也不用过于担心给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当然,除了普洱熟茶,其他黑茶也是可以的,比如六堡茶、安化黑茶!安化黑茶自不必说,鼎鼎大名的金花就出于它之身。

甜粽配绿茶、白茶、薄荷茶
甜粽,主要以大枣、豆沙、板栗、果脯、蜜饯等为馅料,特点就是一个甜。这也就意味着会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糖分,上火,犯腻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搭配绿茶、白茶、花草茶这类偏寒的茶了。绿茶和白茶都是不发酵的茶类,甜腻的粽子的燥热,喝绿茶或薄荷茶,加速糖类代谢,减少糖对胰岛的损伤,还能解腻。

食用甜粽子,如红枣粽、豆沙粽、栗子粽等,那就适合搭配清淡的绿茶或者薄荷茶。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粽。而且绿茶和薄荷茶可以增进人体内的葡萄糖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损害人体的胰岛功能。当然、白茶也是可以的,不喜欢苦或不喜欢薄荷味的那就白茶首推,口感清淡香甜,炎炎夏日,也是很好的消暑饮品。

咸粽配乌龙
咸粽主要在东南,比如广东、福建一带。咸鸭蛋、肉都可入馅料,甚至还会加白酒、蚝油、盐等作为调料,这粽子,口味偏重,能吃出煲仔饭的感觉。武侠小说经常会写被毒蛇咬了中毒,七步之内必有解药。所以咸粽当然适合配福建、广东一带产的乌龙茶。乌龙属于半发酵,香气高扬,茶汤温润。吃了咸粽子,来点乌龙茶,生津止渴,口气都清新了!

碱水粽配红茶
碱水粽,80以前的人深爱此物,以广东产的著名。碱水中的碳酸钾可以让粽子着色、增香。粽子煮熟后呈金黄色,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又便于消化,深受人们的喜爱。

名字就叫碱水粽,那粽子也偏向于碱性,可以喝一点酸性的东西中和一下。茶汤的PH值在5.5-7之间,属于酸性物质。而发酵过的茶,茶汤酸性会比未发酵的茶高一些,当然首推红茶,香甜的滋味,漂亮的汤色,既可平衡酸碱,还能丰富食物的口感。更重要的是,红红的茶汤配着粽子,喝着茶,吃着粽子,制霸端午朋友圈的漂亮照片不就来了?

过完端午,一年日子又快过去一半,祝福一切顺遂,全家安康!最后粽子虽好,也别贪嘴。

茶和水都对,但泡不出茶叶店的味道,那看看是不是注水方式错了

阅读(58)

去茶店买茶,茶艺师泡出来很好喝。果断买了,回家用一样的水,一样的水温,但泡出来就是没茶店的好喝。这是为什么?

在茶、水、温度三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但是泡不出之前的味道,那可以从注水方式上去找一找原因。茶艺师会根据茶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水方式,不是什么茶都是拿起来就哗哗冲,怎么注水,很讲究!


注水的快慢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泡好茶,需要从茶干去了解它是什么茶,需要用什么茶具,水温要多少度,再确实怎么泡。比如注水的快慢!有茶友就会说了,喝个茶嘛,不就是茶叶放到茶具里,往里面倒水就可以了。不是的!

注水过程的快慢会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和水流的缓急。温对茶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比如名优绿茶受不了沸水,红茶也不建议用高温冲泡一样。水流的缓急,一样会影响到滋味、香气、汤感之间的协调,从而影响茶汤味道的好坏。举个例子,泡杯白糖水,哗啦一下注水进去,直接就喝,几乎没什么甜味,那就是糖和水的相容度很低。

急速的水流会使茶叶旋动,温度也会较高,茶和水在接触高温下融合度高,和空气的摩擦度也会增加,这种注水方式就会让香气高扬,但是茶汤的醇厚度也会相应下降。这种冲泡方式更适合需要激发茶香高扬的茶。比如各种明前绿茶、功夫滇红、岩茶等。

缓慢的水流令茶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慢慢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醇厚度上升,层次感更加明显,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融进茶汤里,喝起来口中更香。这种冲泡方式,更加适合茶汤层次丰富的茶,比如生普。

水线的走势
水线的走势其实说的就是注水的时候,水线怎么走动,主要的方式有螺旋式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几种,它们主要影响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

单边定点,注水更适合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茶和武夷岩茶,高香红茶等。水流高冲使茶叶上下翻滚,使紧密相连的茶叶快速膨胀,有效物质的溶解的速度加快,并激发茶叶香气,使茶香气更加突出、高扬。

正中定点注水,比较适合老白茶和普洱茶等紧压茶。可以使茶叶尽可能分散,保持茶叶形状完整。

中心环绕注水,就是从盖碗的中心开始,绕着圈圈注水,直到盖碗中的水量合适为止。这种注水方法适用于条索蓬松、叶厚的散装茶。茶叶蓬松轻盈易浮于水面上,环绕注水可使水与茶叶接触翻滚,以便更好渗入茶中,使有益物析出,让茶汤更饱满。

环圈注水,与中心环绕注水有所不同,环圈注水是沿盖碗壁绕圈圈,适合嫩茶,如白毫银针。这可避免水对茶叶的冲击,造成冲泡不均,使茶汤口感变浑厚,不能突出鲜爽的味道。

螺旋式注水,从中间开始注水,然后环绕一圈回旋冲水,最后回到中间位置。这种注水可以让茶与水全面接触,快速增加茶叶与水的融合度,快速析出茶叶的内含物质。用于冲泡红茶,绿茶,白茶,和冲泡到后期口感较淡的茶。

水线的高低
水线高低可以简单理解为冲泡的时候,水线拉得有多长,水壶离茶多远。常喝茶的会说,香靠冲,汤靠吊。其实就是想要茶汤高香,注水时拉高水线,让茶叶翻滚起来,但是也会牺牲掉醇厚度。

如果希望茶汤绵滑柔软,就缓慢低冲,但这样不能快速激发出茶的香气,会牺牲掉一部分茶的香味。所以想要同时兼顾,就得控制好水流的稳定性,激发茶香茶味都达到一个平衡点。

水线的粗细
粗和细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跟注水的器具也有关系。它关系到注水过程中水的流速,水线的粗细也可以用来调整注水方式、水线高低的缺陷的地方,通常会是很有效的微调手段。比如低冲的时候,把水线拉细,比如中心环绕注水的时候。这样可以保证水与茶的接触更全面深入。

出汤的快慢
出汤快慢对茶的口感影响很大,也是对水温控制不好的补救。缓慢的出汤主要针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具有融合调节作用。缓慢均匀的出汤方式,茶汤融合得越有层次感,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比如普洱。

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出汤快慢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比如红茶,在水温略高的情况下快速出汤,可以降低高温对红茶的负面影响。

注水对于泡茶有多重要,它就像做一道菜,一样的食材,一样的调料,但我们就是没有专业厨师做的好吃一个道理,它就像是火候和手艺。当然,也不要生搬硬套去用这些注水方式,时间精确到掐着表,水线精准到测量,高度用尺子去量,这样只会越泡越糟。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除了多泡,没有其他的办法。就像厨师做菜不会每次去称调料的克重,也不会用温度计去测锅里的温度是一个道理。实践的多了,手感自然会出来,味觉也会被培养到去分辨茶汤的滋味,然后去做出调整。

隔夜茶就是毒药?没那么可怕,会用就是良药

阅读(56)

什么是隔夜茶,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泡了超过12小时的茶。在传统观念里,隔夜茶不能喝,有人说致癌,有人说拉肚子。致癌一说,其实并无科学根据,拉肚子这事看个人情况,有人喜欢夜里泡好一杯茶,早上起床后干掉,很舒爽。

隔夜茶之所以不宜用,主要是茶汤里面的茶多酚进一步氧化,颜色加深,让茶汤变得浑浊发黄,看起来很不美观。但让茶变深色的是酚类氧化物。其实它无毒,更不致癌。如果是未变质的隔夜茶,反而有些妙用。

止血
隔夜茶中富含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口腔炎、舌痈、湿疹、牙龈出血等,用隔夜茶漱口可消毒止血。

名目
隔夜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抗菌消炎,眼睛有红丝,可以用隔夜茶洗几次

止痒
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比如香港脚,用茶水泡洗,有一定的效果。

护发
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

日子久了,眉毛自然变得浓密光亮。市场上有不少以茶为原料的洗发水,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固齿 洁齿
喝茶久了,牙齿上会有牙垢,那是喝茶后没用清水漱口的原因。但神奇的是,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产生。

除口臭
茶中含有芳香类物质,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

防晒
被太阳晒伤的皮肤,用蘸隔夜茶擦拭,茶中的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可以加速皮肤的修复。

去腥 去油腻
隔夜茶还能除腥气和去油油腻,吃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

通便
说白了就是拉肚子,一般人就别尝试了吧!前文说的有人喜欢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昨晚泡的凉茶,其实就是因为它有通便、醒脑的效果

治脚气
不管是隔夜茶还是现泡的茶,其实都可以泡脚。减轻脚气症状。

最后要说的是,可以使用的隔夜茶,要以不变质为前提,如气味出现酸味馊味、表面出现黏稠物等。这些功用,只在说明隔夜茶没有那么可怕,以现在物质条件,已经用不着刻意以隔夜茶去处理这些问题。

学会这几个喝茶的术语,跟老茶客喝茶就不尴尬了

阅读(51)

酒局伤身,那就约茶局,但是总有老茶客时不时会冒出几个术语,听得云里雾里,咱们来看看几个常用的。

回甘

简单点说,茶是苦的,喝进嘴里产生甘甜的时间和强度,回甘的时间越短,甘味越浓,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茶的品质越高。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回甘,回甘主要集中在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普洱生茶等未发酵或发酵不完全才会有。个人体验,回甘持久度最好的是普洱生茶。

生津

继续简单点,舌头两侧有没有滋滋出口水的感觉,也是品质越好,生津越快越持久。

喉韵

这个有点复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喉韵。

简单来说就像喝酒之后好不好下去的感觉,比如有的酒辣嗓子,喉咙像有火一样。而换到茶这里,就会产生一种质感,比如干涩、紧绷、丝滑,甚至哽噎的感觉。说的专业一点就是甘、润、燥三方面。

锁喉

说人话就是哽脖子,要么觉着有东西堵住,要么觉着有东西在撕扯。这种感觉多出现与劣质茶叶,有这种感觉建议直接扔点吧。别喝了!白水比这好!

收敛性

这个术语很抽象,主要涉及到茶的苦和涩。茶的本味中,苦和涩是一直存在的,那么入口以后这苦和涩持续多长时间,是不是苦涩一下子就化开还是持续很长的时间。这也是评价茶的品质的一大标准。好的茶,即便有苦和涩,也会很快从舌面化开变为甘或鲜。

挂杯

还是从酒说起,好的酒,喝了一杯后,闻杯子或者空酒瓶,会有浓郁的香味。香,但不刁钻。茶也一样,好的茶,在品茗杯和盖碗上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香味。这就是挂杯!

品茶一事,闲有闲的细品,忙有忙的饮酌,不用太过在意,不过略微懂一些术语,总比喝下去就说个好喝还是不好喝有趣一些。对于食物,学会去发现和品鉴它的好,并把它赞美出来,是对吃下去的它最好的赞美!

喝茶前,温杯烫壶真不是装腔作势

阅读(55)

开始泡茶前,很多人会用热水浇烫茶具,专业名次叫做“温杯烫壶”。这个动作有人可能会觉着装腔作势,自己用的茶具,能有多脏?其实不是的,还有其他的用处。

当面清洁,展示礼仪

给人泡茶前,当着面烫一遍,至少让客人觉着卫生,基本的泡茶礼仪。

去除异味,避免水味

陶质、紫砂茶具,相比瓷质来说密度更低,气孔率更高,很容易吸收异味。冷水不足以清理掉吸收的杂味,用热水淋烫,可以更快的让杂味散发出来,保证茶味的纯正。

另外,如果用常温的自来水清洗过的茶具,差距表面会有水印,而且会有自来水的腥味,对于老茶客来说,可能正是这一点杂味,坏了一泡好茶。

提升温度,更保持温度

泡茶时,如果直接往茶具里倒水,原本冰冷的茶具会吸收掉一部分温度,导致水温下降,激发不出茶原有的香味。

温杯烫壶,不仅仅是清洁卫生,对于老茶客来说,更主要的目的是让杯具升温,激发茶的香气。尤其是在冬季,冰冷的茶具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器和不温器,泡出来的茶差别就会很明显。

所以,如果有人在给你泡茶前温器,真不是装腔作势,他是真的想让你喝到一杯好茶!

想去云南旅游的朋友,云南名优茶及旅游景点都在这里

阅读(69)

云南省是我国古茶树分部最多的地方,种茶历史悠久。在唐代已有普洱茶的生茶。除了大众所知的普洱茶,你还知道云南盛产那些茶叶吗?下面给你一一介绍。

☞滇红

滇红即云南功夫茶,生产于凤庆、临沧、勐海等地。采摘于大叶种茶芽加工而成。其外形肥硕紧实,香味高浓,且带有花香,入口味道醇厚。

☞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是由晒青绿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泡上一杯,其香气馥郁,滋味憨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云南红碎茶

云南红碎茶,其品质特点为:色泽乌润,香味高浓。

☞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主产于西双版纳,其品质特点为:泡上一杯,茶叶中泛着淡淡的竹叶香气,别有一番风味。

☞云南其他茶叶及产地大总

除了上述的茶叶外,云南还产有的名优茶为:感通茶、南糯白毫、昆明十里香、龙山云毫、普洱方茶、滇青、苍山雪绿、勐海佛香茶等众多优质名茶。

☞云南旅游景点

云南除了盛产茶叶外,风景宜人。不得不说真是人间仙境。特别是西双版纳,四季如春。冬天的时候,北方的朋友已经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而到了西双版纳,过了北回归线后,温度就越来越高,只需穿一件薄薄的外套,就可以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徜徉。说了这么多,云南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呢?请继续往下看。

云南的旅游景点有:昆明的石林,九乡,滇池。其后有玉龙雪山,大理,丽江古城洱海,泸沽湖,普济寺,西双版纳。如果你出去旅游的话,特别是跟团,每个景点都会成为一个单独的路线。所以有的人跟团去3次云南还没将好玩的东西游玩过来。所以,有经济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或者和朋友一起去云南旅游。

☞总结

云南不仅仅是一个产茶大省,还是一个旅游圣地。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旅游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喜欢云南的朋友,可以带着自己爱的人来,泡一杯普洱,看着远处的洱海,让温和的阳光洒在你们的身上,彼此之间说着动人的情话。傍晚,当太阳落下,趁着夕阳的余晖,吃着正宗的过桥米线。晚上听着外边柔和的风声,和自己爱的人相拥而眠。想象一下,会不会很令人向往呢?

普洱苦涩怎么回事?(如何看待普洱茶中的苦与涩)

阅读(75)

人们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与涩是茶叶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与直观感受,那么如何理解茶汤中的苦与涩?茶汤中的苦涩与茶叶品质有什么关联?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第一、“苦回甘涩生津,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这可以说是祖传经验,初次喝茶第一感受肯定是苦与涩(奶茶除外),慢品之后才是回甘生津,再进一步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喉韵、什么是香型、什么是体感,这些感觉需要有一定茶龄,需要对茶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

茶叶中的苦与涩,很多刚入坑的茶友是接受不了的,这类茶友最容易被不良商家洗脑,会一度迷恋冰岛,因为所有刚接触普洱茶的人对冰岛只有一个理解——冰糖甜,这是刚入门朋友需要走出的第一个坑,因为茶叶本质就是苦与涩,哪怕冰岛也不例外。

冰岛里面的冰糖甜、冰糖韵有被夸大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这些口感并不会直接体现出来,所谓的甜与韵都是需要经过前期苦与涩打底,喝到后面7-8泡的时候才能体会深刻,一泡正宗的冰岛茶在这个时候才是喝着最舒服的,所以苦与涩并不能评定一款茶的好与坏,这恰恰是一款好茶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

第二、那如何区分一款茶好与坏呢?既然苦与涩是打底,那就从苦与涩开始区分:

1、首先看这款茶的苦与涩在口腔中的协调程度,茶汤浓淡可根据个人喜好冲泡,如果连续冲泡8-10泡苦涩化不开,回甘生津出不来,苦涩味直冲味蕾,那么这款茶基本就没有继续往下喝的必要了。

2、看个人对茶叶苦与涩的喜好及接受程度,不可否认现实中有很多茶友喜欢苦涩味比较重的茶叶,如果茶叶中的苦与涩程度刚好达到自己选茶标准,那它就是一款好茶,因为茶叶的好坏并不能通过书本或者谁的几句话来评判,适合自己的那款茶才是真正好茶。

3、普洱茶的好坏评判是多方面的,可从茶条(常听到的茶条紧实)、苦涩度、回甘生津程度、香气、茶汤粘稠度(所说的茶汤厚重感)、体感、韵味(经常听到的某茶喉韵十足)等几个方面整体评判。

大多数人都能从前三个中来评判一款茶好坏,从香气开始有些难度,毕竟普洱茶中的花香、蜜香、兰香这些香型到底存不存在依旧是很多人疑惑的问题。

茶汤厚重感需要一定的喝茶经验才能体会出来,体感可能大多数人注意不到,这也是判断一款茶好坏的直观感受,体感最直观的身体现象是出汗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是茶汤内含物质丰富,能量丰富的直接身体表现。

韵,这其实是一种很抽象的感觉,有的人甚至将这种感觉上升到一种玄学概念,不同的人对这个韵感是不一样的,甚至大多数人喝不出来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在嘴巴里所呈现出来的,这个感觉很奇妙,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很舒服的状态,这个感觉的初期表现是在喉部,就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喉韵,再之后就是一种回韵,表现在个人的呼吸之间,清爽舒服,自由畅快。

4、就大多数人来说,一款茶从茶条(茶条紧实、表里如一最基本)、苦涩协调度、回甘生津程度来评判就够用了,不过于迷恋名山名茶方可买到真正好茶,随时冰岛班章的人注定长期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