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饮茶攻略,助你解暑祛湿一身轻

阅读(136)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时序已进入仲夏,暑气中浸润着湿气,湿气重容易导致人变懒。

俗语道:“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就生动刻画了人们在芒种时节的懒散。

那么,芒种时节要如何祛湿气呢?饮茶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绿茶

古时就有“夏饮绿茶”的说法,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

盛夏酷暑之际,喝绿茶远远比一般的饮料解渴,这是茶叶中的多种有效成分所起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绿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鲜叶的原始味道,茶汤里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果胶质、芳香物质等可以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有着生津止渴的作用。

乌龙茶

芒种节气蚊虫大量滋生,加上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易感食欲不佳、精神困倦。

此时,可以选择饮用乌龙茶这类性质温和的茶。譬如铁观音、凤凰单丛,富含单宁酸、茶多酚、植物碱等活性物质,有助于消食去腻。

或者适当辅以香味清新的桂花,桂花性味辛温,与性平的乌龙茶一起喝很适合。用100℃的沸水冲泡乌龙茶,在冲泡开后加入3克左右的干桂花即可。

黑茶

夏天,最是容易贪凉,冰淇淋、冰西瓜等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冷饮冷食极易摄入过量。

黑茶是后发酵茶,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且饮热茶后能扩张血管,促进汗腺分泌,使排汗畅快。大量汗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而挥发,会带走大量的热。

红茶

天气炎热,是空调病多发的时节。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会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

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温,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尤其适合在空调房内久待的人。

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散风寒、温胃补阳的作用,用来搭配红茶,锦上添花,有助于祛湿益气。

芒种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加,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此时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体外,只有多补水,才能保持代谢良好,弥补机体需求。

除了喝茶之外,芒种时节也可以通过午休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小白必看的喝茶规矩基本礼仪(给客人敬茶的十大礼仪)

阅读(113)

《礼记·曲礼》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中国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客来敬茶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不过以茶待客里有诸多礼仪,稍不注意容易失礼。小编准备了十道礼仪规范题目,快来看看你合格了吗?


1、饮茶时,若是客人已就坐,主人首先应当做什么?
答:清洗茶具。待客人入座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客人视线范围内把茶具洗净,用开水烫一遍,可以给客人留下整洁卫生的印象。而且,温杯烫壶可以提升茶具温度,会让茶更好喝。

2、泡茶招待客人,如何决定选什么茶叶?
答:询问客人的喜好,并拿出自己的茶让客人选择以示尊重。选定茶叶后,应把茶叶放入茶荷中,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并介绍茶的信息。

3、如何将茶叶罐中的茶取出更得体?

答:取茶避免用手抓,应使用茶匙取茶;若无茶匙,可轻轻抖动把茶叶倒出。用手抓取茶叶会污染茶罐里的茶,导致茶叶受潮或染上异味,并且也是不讲究卫生、对客人不尊重的表现。

4、倒茶时,茶杯中水量的多少也是一种礼仪的考量,那么给客人倒茶时的水量应该是多少?
答: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寓意“七分茶三分情”。俗话说:“茶满欺客”,茶倒得太满容易烫手,且不便于客人喝茶,有不欢迎、赶人走之意,倒七分满则刚刚好。

5、奉茶给客人的正确手法是?
答:奉茶时,双手奉茶为宜,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在正式的场合,最好使用茶盘,更显得尊重客人。

6、给每个客人分茶时,应如何把握茶量?

答:分茶时应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否则会被视为“厚此薄彼”。同时,分茶时注意不溅出茶水,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7、当和朋友一块喝茶,作为主人家的你因为临时有工作,此时你会如何委婉的告诉朋友,他该离开了?
答:主人不换茶,有着“逐客”的意思。以茶待客时,主人若因个人工作原因或与客人话不投机,就会以此来暗示客人。

8、如何正确给客人续茶?
答:客人喝完杯中茶,应尽快续杯,否则让客人空着杯子,有怠慢之意。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替客人重新洗杯,或换杯,让客人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招待。

9、当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时,会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
答:晚辈向长辈倒茶时,为表示尊重,长辈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一下。若是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为表达对晚辈的欣赏之意,则可以用中指在茶杯边缘敲击三下。

10、茶壶该如何放置?
答:放置茶壶时壶嘴避免正对他人,因为烧水时可能会有水汽喷出,而且尖锐的物品正对他人,会让人心理上觉得不舒服。

关于武夷山茶树品种选育,爱茶人一定要知道!

阅读(95)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山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发源于两汉,辉煌于宋元,革新于明清,韬晦于民国,复兴于当代。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

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武夷茶纳贡从汉武帝开始,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不过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如茶壶、茶杯等,足以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事实。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三十六峰,峰峰峻拔,奇石矗立;九十九岩,断崖壁立,怪石嶙峋,丹霞地貌,沟谷纵横。

历经千年,武夷山共创出了名丛千余种,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美誉。武夷茶区先民在茶树选育中,以优质为先决条件,单株选择培育,分别命以花名,形成武夷独到的茶树选育技术。


单株选择,系统培育
从武夷菜茶群体中,经过反复选择单株,分别采制,对比品质,评选出优良单株,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命名花名,在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普通名丛中又评出大红袍及四大名丛。

各种名丛分别繁育,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地从分离群体中优中选优,形成各自不同类型的名丛群体用于生产。

先民们通过不断的选育——分离——选育,使育成的各类名丛逐代更加完美。

以优异品质特征为选育的先决条件
品质评比的方法为武夷山当地传统的“斗茶”,唐代冯贽《记事珠》记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到宋代,斗茶大盛。

武夷山每年新茶制成后,茶农便在“竞台”开展评比新茶活动,评比品质优劣,各自互炫其优,优则称胜。

参加斗茶的不仅有茶农、僧侣参赛,还有地方官吏和文人雅士等。官吏们为取宠帝王,标新立异,推行斗茶法,评选佳茗上贡。

武夷山的斗茶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斗茶不仅斗当年茶农各自制茶的技艺,也斗各类花名茶之优劣,通过年复一年的斗评,评选出许多名丛和珍贵名丛。

买茶送礼避坑指南,这几个常识请一定要搞清楚!

阅读(116)

前日,后台有朋友留言,他去拜访喜欢喝茶的长辈,送了价格不菲的茶叶,但对方并没有很高兴。

再细问才知,这位朋友并不知道对方喜欢的茶,只是随便挑了个大品牌的茶叶。

很多人在走亲访友或是商务来往的时候,都会选择送茶叶,但都没搞清楚就随便送茶,这样很容易送错。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送茶礼攻略,分享一些送茶的小技巧。


了解对方喝不喝茶
对于喜欢喝茶的人,首先要了解对方喜欢的茶类,譬如喜欢武夷岩茶,送武夷岩茶保准不会有问题,若是了解精确些就更好,比如喜欢水仙就不要送肉桂。

再者,可以了解下对方的饮茶习惯,若是喜欢在茶室内冲泡功夫茶,则送传统茶叶即可。

若是喜欢用大杯子泡茶,那么送方便携带、易于冲泡的茶,或者是袋泡茶等,更为贴心。

而给不怎么喝茶的人送茶,选择则过于宽泛,特别容易踩雷。

如果没有任何把握,不妨选择送绿茶、红茶这两类最广为人知的品类,绿茶味清淡,红茶味甜,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岩茶、生普这一类味道浓烈、刺激性强的茶,不喝茶的人第一次喝不太容易接受。

分析对方特征
如果不清楚对方平时喝不喝茶以及饮茶习惯,那么就只能从对方具体一些特征入手。

性别方面,男女喝茶有别。从口味上,一般来说男性的口味比女性的重,对于男性可以送一些味道浓烈、口感霸气、苦后回甘的茶,而女性则可以送味道清淡柔和的茶。

从茶性上,送给男性茶没有太多顾虑,送女性可以送一些红茶、花茶,暖胃暖身是很好的。

地域方面,江浙、安徽、四川一带,爱喝绿茶的多;北京人爱喝绿茶、花茶的不在少数;广东福建地区喜爱乌龙茶;西藏、内蒙古地区喜欢黑茶的居多。

送茶细节
送礼的茶,茶要好,精美、大气的包装更能给茶叶提升一个档次。送红色包装的茶叶,寓意也好,没有什么忌讳。最好再配上手提袋,如此的细节都做到位,相信收礼的人会乐意接受。

茶叶包装上的质量安全认证、生产日期是必须的。如果收到了来路不明的“三无”茶叶,恐怕会有点尴尬。保证质量安全是第一,送礼要选择正规品牌、厂家的茶。

不知道送什么茶的时候,送一些能够保值甚至升值的茶是最好的。目前公认的耐久储存的茶,便是普洱、白茶、陈皮茶,不仅越存越香,还有升值的空间。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送茶礼了吗?

饮一壶谷雨茶,与春天好好告别!

阅读(127)

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这个春天即将要结束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此时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初夏将临。

这个时节,各种茶纷纷应市。一杯茶在握,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肺脾。


谷雨时节,茶青肥润
中国人总是讲究“不时不食”,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而谷雨,正是喝茶的好时候。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茶树经过一冬休憩,又经过清明最清净明洁的雨水润养,谷雨时肥肥嫩嫩,枝叶里满是氨基酸和维生素。

青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此时在春雨的滋润下,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茶田一片连着一片。

这个时期的茶,性比高、滋味更浓郁,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是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谷雨茶推荐
如果说“明前”是江南绿茶的天下,那么谷雨就是白茶和乌龙茶的主场。

谷雨时节的白茶,早已是寿眉等级,寿眉等级的谷雨茶,比之仲春的寿眉,叶片宽大,芽头细长,梗更长更粗。

谷雨白茶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有别于其他春白茶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叶片,更绿,更厚,叶绿素更丰富,看上去,更加的鲜艳夺目,令人想起“春深似海”四个字。

除此之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茶种的叶片舒展成熟,达到“开面采”的标准,不早不晚刚刚好。

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明前茶和雨前茶这种对于春茶的细分方式更适用于江浙、安徽、河南信阳等地生产的茶叶。

像我国另一个产茶大省云南,和江浙一带气候截然不同,气温回升早,可能春节刚刚过后就开始采茶了。

谷雨时节,春日迟来的山东、陕西等地,日照绿茶、崂山绿茶、紫阳毛尖等刚刚成熟,开始大面积采摘; 求“壮”不求“嫩”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少数南方绿茶,也是谷雨时节品质更佳。

这个春天即将结束,请在家里静心吃盏茶,把所有的安稳和清气都吃下去,共同期待夏天的相聚。

什么叫茶气?(一分钟带你了解什么是茶气)

阅读(125)

茶友们多有听过“茶气”这个词,常有某茶“茶气足”或“茶气弱”之类的评价。

“茶气”在品茶中,占有极重要的分量。老茶客们往往以“茶气”的强弱,来作为判断一款好茶与老茶的指标。

饮茶时,有的人会浑身发热,甚至大汗淋漓;有的则会不停打嗝;还有的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反应。

正因为感受诸多不同,让不少茶友疑惑,究竟何为“茶气”?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茶气。


何为茶气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所表现出的状况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敏感度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感受。

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的情感。

以现代科学的理论解释,气就是在体内流动的能量,气的物理现象就是“共振”,茶气是在品茶之中感受到的身体的“共振”。

不过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汤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此谓茶气。

简单来讲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使得肌体舒适,心情愉悦。

茶气对人体的具体反应
品茗者除能够在口腔感受到强劲的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感觉。

真正茶气到了体内,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

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称为茶气强。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称为茶气弱。

不同茶叶的茶气
不同的茶叶茶气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譬如绿茶香浓持久,普洱茶新生茶香气高扬,熟茶和老茶对身体的表现则为明显的微微发汗,又比如白茶喝着感觉平淡,但后劲十足。所以,每种茶叶的茶气都不一样。

每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不同,有的是集中在茶叶上面的理解,有的是喝过之后的感受,不过总的来说,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特性,通过茶冲泡散发出来的给喝茶者最直观的感受。

而茶气足不足要看茶叶品质如何及各方面,每种茶的茶气基本都在茶汤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喝茶人对它们一一甄别。

武夷水仙的由来和历史(武夷水仙的香气和口感)

阅读(110)

花有水仙,生闽南,茶有水仙,长闽北。水仙花韵,供人观赏,水仙茶韵,予人品。

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书中卷一·货属记载:“茶,以武夷为最,苍居芝城十年,以所见者录之。瓯宁县之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水仙“前世”
相传那年武夷山天气热得不行,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地面滚热,连喜蹦爱跳的山雀子也收拢了翅膀,躲进林子里。

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

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

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

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

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

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

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起源说法不一
张天福的《福建茶史考》记载道:“清道光(1821年)间有泉州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属水吉),一日往岩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类茶而弥大,偶折一枝,缀竹笠上,抵家后,觉叶溢清芳,始试以制乌龙茶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遂将是茶移植西墘家前。”张天福1963年发表于湖南省《茶叶通讯》关于水仙茶发源的记载与上述同。

1989年张老与戈佩贞老师等出版的《福建乌龙茶》写道:“水仙原产建阳水吉大湖,发现种植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莫贤书经调研得出两种说法,“一种是清朝康熙年间…又一种是康熙末年苏氏从祝仙洞下移植于西墘厂”。

刘成业在《漫话闽南水仙》一文中说“水仙茶源于闽北。人工栽培始于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咸丰年间,永春县仙溪乡人郑世报到闽北谋生,移来100株茶苗,种在鼎仙岩寺山上…历经130多年,仍有8株活着”。

陈德华等《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一文说“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

陈平说是“清朝光绪初年在禾义里大湖岩叉山发现水仙新品种以后,使茶叶生产进入了新阶段。

关于时间和人物,还有其他说法,如说是定居西墘厂的“下府”人郑氏于道光初从岩叉山引插于西墘厂的。

总之,多人调研,各有所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独特“枞”味
水仙名品有两个特色,一是茶香味长,尤其是百年老枞,非常难得,树身都会长有苔藓,越老越厚,茶叶具有难以形容的香气,非苔藓味,而是一种老水仙的“枞”味。

二是茶可久放,这是岩茶种类中最优之处。据说有位港商从武夷山购几箱老枞水仙,留一箱五十年仍然叶色不退,香味也不变。所以,不少茶人将水仙制为陈年老茶,被人誉为“三年成药,十年成丹,廿年成宝”。

水仙凭借着独特的“枞”味,在国内外赛事上皆斩获不俗的成绩。

1925年于福州的举办福建斗茶赛,大湖茶农种植的水仙茶夺得头奖,时任省长萨镇冰奖给一幅《武夷春色》。

更早的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福建省的闽北水仙、福安坦洋功夫茶等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荣获大会万国金奖。

解读古代茶的N种叫法,荼、槚、蔎、茗、荈;究竟哪个才是茶?

阅读(147)

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亦是茶的故乡。提及茶,人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茶”字是如何而来的,所知的人甚少。今日,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茶”字的演变
秦之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公元前316年蜀国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称呼)作为人名地名。

唐陆羽《茶经》提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荼”。

荼 t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于古长沙国置“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直到如今湖南省株洲市还有茶陵县这个地名。

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茶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

茶圣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自此,茶字的形、义便固定下来。

槚 jiǎ

“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茶”、“苦茶”音近,因茶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茶。

蔎 shè

《说文解字》“蔎,香草也,从草蔎声。”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

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蔎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蔎借指茶。西汉扬雄《方言论》“蜀西南人谓茶曰设。”

茗 míng

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

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茶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嫰芽。

荈chuǎn

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茶为“荈”,汉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的20多种药物名称中有“荈诧”一名,荈音川,是巴蜀茶的方言,提到的“荈诧”就是茶。

“茶”的读音
那么,“茶”这个读音是怎么出现的呢?唐代《经典释文》中记:“荼,埤苍作搽。”

《埤苍》是魏国张揖所著的兼具课本功用的字典,可见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搽”这个读音。到了南北朝时期,“荼”和“搽”出现过读音混乱的阶段。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唐代的民间书写者将“荼”字减去一画,将“搽”字去掉提手旁,就成了“茶”字。

《茶经》是唐代产物,其中也将“荼”字改写为“茶”字。此后,“荼”、“搽”两字,就渐渐被“茶”字所代替了。

预防春困的小妙招,你get到了吗?

阅读(149)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

春困不是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

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

从养生健体的角度来看,春困是不容小觑的!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一些预防春困的小妙招,精神饱满地迎接美妙的春天。


少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预防春困的关键所在。把握好生活节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良好的作息,才能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

理想的睡眠时间,一般是在晚上十一点之前,若超过这个时间点,便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一不小心就变成熬夜党了,从而加重春困。

因此,建议把事情早点安排妥当,在合理的时间点就寝入睡,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开启自我修复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一杯茶,唤醒活力
适当选择茶饮也是防止春困的妙招哦!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每天喝适量茶能改善皮肤过敏,特别适合春天漫天柳絮、花粉飞扬的过敏高发季。

春天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要喝上一杯春茶,不仅滋味鲜甜,还能生津润体,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茶中富含茶氨酸、茶碱和咖啡碱等天然营养成分,其中,茶氨酸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具有宁神静气,增强记忆的功效。

茶碱和咖啡碱则有助于振奋神经,削弱睡意,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我们消除春困,提高注意力!

另外,馥郁的茶香不仅能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还能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消除春困的效果。

多锻炼,强身健体
春困不仅跟温度有关,冬天运动量骤降也是造成春困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的“停机”模式,使得身体的血液循环减慢,大脑供血不足。

因此,除了喝茶以外,运动也是舒缓春困的妙方之一。

专家指出,锻炼不仅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

《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

拒绝熬夜,适量喝茶,争取多运动,有效地克服“春困”,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还能充分利用春天美好的时光。

茶与酒,中国人的两种性格,你属于哪一种?

阅读(119)

茶楼,与酒肆,似乎总是相依相伴。

但,茶盅与酒碗里,所累积的情趣和风韵,却迥然不同。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

都是生活,即使相差远,也有相通的地方。


酒,动浓香;茶,静淡甘
酒是满堂欢聚,茶是窗前独坐;酒是春光烂漫,茶是秋水长天;酒是江河奔涌,茶是清泉静流;酒是楚河汉界的厮杀,茶是黑白世界的清谈;酒是浓墨重彩披挂整齐的唱念做打,茶是无丝无竹索面朝天的悠闲小唱。

酒亦儒亦侠,茶亦禅亦道
茶,给人理智,让人生保持清醒;酒,使人迷乱,让人生一半朦胧。古人说得好,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酒武文侠。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
酒是豪兴的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茶是雅致的生活:“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如茶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

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水懂茶心,茶知人情
晨起,品一杯、纯纯的茶。初春的太阳、温柔的微风,在气息里绵绵的漾。心,曼妙的飘起舞姿。好像,一片叶,匆匆地滴进梦里一样。如果,离开冬的阴霾,算一种解放。那么,转弯到达的春,应是回甘的香。逍遥的车流,穿越时空。一朵朵的云,飘来飘去。眸间,凝聚一缕思。连冥想,都不惧怕与自己相处。初春寂寞时,泡壶茶。做一件事,不问结果、不辞辛苦。一点一滴、直到心里。

茶叶舒展,在水中沉浮,清香弥漫开。每一个寂静的角落袅袅的晕散。像一支悠悠绵长的乐曲,在人生的四季里,起起伏伏。会喝茶的人,永远不孤单。红尘之外,茶香,水澈,陪着寂寞的我,静静地观看人世浮欢,品味尘世悲苦。叶飘浮在水中,水浸润在叶里。茶与水,恍若前世一对眷侣,共赴今生,续写一段未了的情缘。

那些茶里,渐渐远去茶叶清香和背影,大多时候,宁愿喝浓茶,品尝着过去的记忆,更有苦过之后的无尽甘甜,生活的片断在甘甜里浅浅的清晰、连接,如电影般,有色有音。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舒畅,冬天的羞涩……四季,浸渍在人生清水里。在茶的世界,从浓到明楚。茶越浓,甘甜就愈加悠长。

酒和茶是两种不同的味道,也能带给我们两种不同的境界。醉得极致是尸体,醒的飘然是神明。如果说,酒可以浇愁,那么,茶也可以解忧。以茶代酒,落寞的心境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