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金佛茶的品质特征介绍(顶级金佛茶的制作工艺)

阅读(175)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款顶级的金佛茶,它是最贵的岩茶品种,其外形紧结美观、匀整秀丽,茶叶质地柔韧,闷泡后香味醇和淡雅,入口甘醇香润,并且还具有极其耐泡的热点。金佛茶不仅对工艺有着高要求,同时对卓越的山场环境也有着硬性要求。

顶级金佛茶的制作工艺
金佛茶是采用最道地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严格的把控就是为茶叶品质优。在春茶期间,采茶师傅们特意挑选适合金佛茶叶采摘时期并且是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青叶的采摘,每一道的工序中都是由资深做茶师傅制作而成。后期的焙火也是亲力亲为,焙火足干而不焦化,走水通透。因为是足火茶,这样的茶也是最适宜长期储存不易变质的。

顶级金佛茶的环境
金佛母树发源于武夷山的传统正岩茶区。该茶区常年云雾缭绕,是典型的顶级小气候山场,少阳光直射,多漫射光。坑涧内由一条山泉溪流贯穿,灌溉这茶树,山泉水常年不断,日光照射丰富,加上常年小气候环境,内质尤为丰厚,是好茶的顶级出生证明。金佛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培育的品种。此品种母本来着有武夷岩茶基因库之称的“菜茶”群体种。

许多岩茶讲究“新鲜”二字,但对于传统型的武夷岩茶来说,新茶不是它最佳的表现期。待得经过一定时间的转化和沉淀再品饮,方可体验到真正的本味。

5分钟就烧开的“随手泡”,限制了你对泡茶水的选择

阅读(199)

目前泡茶的人面对最大的困扰,是烧水之器多以“随手泡”(电水壶)出现,取最日常的自来供水,一烧即热。

导致大家不知不觉被限制了泡茶用水,好像只能用自来水泡茶,并以为那是真理,用水的讲究反而没有被传承下来。

本来烧水是为了健康饮用,装一壶自来水简单5、6分钟,去哪里都可以拿出来烧。

现今演变成喝茶都用此烧水,为茶而生产的随手泡一应俱全、争相出售,一下子大家觉得好像如此泡茶才合乎规格,泡茶水就被牵制了。


不懂茶,就不知道用什么水
以为泡茶就是用电壶烧开水的情形,不只发生在新手身上,也发生在具有证书的茶艺师以及拥有经验的茶商或茶道老师身上。

即使在冲泡龙井茶和蒙顶山上茶,他们在第一时间仍不分青红皂白将随手泡搬出来烧自来水,还满脸诚恳地表示:对于喝茶我是非常讲究的。

也遇到过一坐下来,泡茶的人就问:水开了,可以开始泡茶了吗?

有人回答说:还没有看到你要泡的茶是怎样的,所以无法知道这泡茶的水温、泡茶用水是否得当呀。

学会用水,学会泡茶
泡茶先懂茶,再者才是选择水。

中国的六大茶种,因制作工艺的不同泡茶用水的温度各不同:

绿茶:(80-85度)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白茶:(85-95度)白牡丹、贡眉寿眉、白毫银针等。

黄茶:(85-90度)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度)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等。

红茶:(90-100度)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黑茶:(95-100度)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

其次,“微量成分”决定水的硬度,也影响水的风味口感以及与其他物质的互动。现实中的水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纯水”,总是有着各种“微量成分”。

根据现在的科学分析,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少于8毫克的称为软水,超过8毫克的则称为硬水。

陆羽《茶经》中,五之煮就有一段写关于泡茶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的经验,大概是因为他接触的山水没有经过地层,溶入的矿物质比较少,硬度较低;而井水则经过层层矿石,溶入了太多矿物质,因而硬度较高,泡起茶来也就相对逊色。

《红楼梦》中的妙玉,用取自梅花、在地下藏了五年的雪水煎茶,固然有矫情之嫌,真要从科学角度来说也能找出一定道理——雪由水蒸汽冷凝而成,还没有与地面接触过,也就没有什么机会溶入矿物质,所以硬度非常低,泡起茶来也就更为优越。

不论何种水,硬度控制在80~120ppm之间,ph7.2~7.3为宜。换言之在现代,平时用山泉水来泡茶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大家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山泉水泡出来的口感最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没有一种水对于天下所有茶叶都是“最适合”。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才能做到“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

岩茶入门必读的五条基础知识!茶小白看一遍就能懂

阅读(143)

中国福建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这里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武夷岩茶屹立其涧,当地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了“盆栽式”茶园。

唐代有诗赞:“臻山川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中藏着让人沉醉的大江湖,有着让人想读懂的魔力。

今天小编整理了几个关于武夷岩茶入门的几个问答,喜爱岩茶的新手们,这几个知识点你一定要了解。

武夷岩茶是什么茶?
提及武夷岩茶,人们总是想到大红袍,甚至以为武夷岩茶就是单指大红袍,其实不然。

武夷岩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福建闽北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属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乌龙茶),故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皆称为武夷岩茶。

而大红袍只是武夷岩茶众多树种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知名度也最高。

武夷岩茶中的五大名丛
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半天腰。

除五大名丛,武夷岩茶还有哪些奇品?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

除了这些还有新生选育和外来引进的品种,黄旦、黄奇、矮脚乌龙、黄旦、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大大小小上千百种。

武夷岩茶有等级之分吗?
除了品种之分,所有茶类皆有等级之分,茶树的生长环境、栽培、制作工艺等都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

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

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什么?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品质特征,是先天条件形成并非后天工艺制作而成。有无“岩韵”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强弱受品种、栽培、工艺所影响。

单地说, 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特征,在冲泡七八次之后依然有浓重的茶香,这种现象就叫岩韵。

乾隆有诗《冬夜烹茶》云:“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骨鲠二字被学界认为是岩韵的原形,乾隆也被认为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耐储藏。

“读懂”岩茶,需要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先从知识点入手,有一定了解后再开始品饮、冲泡。武夷岩茶,从不让人后悔。

古人为什么下毒在酒里,而不是茶里?看完后涨知识了!

阅读(146)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各种古装影视剧中,毒酒可谓是出镜率极高,颇有存在感。

大到争奇斗艳的后宫,或是威武霸气的朝堂,小到家财万贯的世家,大都一言不合就赐毒酒。

你一定经常听到:“我对你一片真心,你居然在酒里下毒”这一类的台词;却很少听到:“我对你一片真心,你却在茶里下毒”?!

古人大多往酒里投毒,却很少往茶里投毒,同为承载历史的家常饮品,茶为何没有被选中呢?


茶乃贵族,下毒成本太高
“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归田录》宋·欧阳修

往茶水里下毒,成本过高。在古代,茶叶十分珍贵,有茶比黄金的说法,一两银子还买不了一两茶叶。寻常百姓大多喝不起茶,只有达官显贵能喝上,品茶更是一种尊贵至上的待客礼仪。

茶在古代可以说是身份和权利的象征,一度作为皇家贡品,是上流社会追捧的杯中物。唐朝还设立专门的贡茶院,贡茶的价格更是高不可攀,文成公主出嫁还带着茶远赴西藏,由此可见,茶在古代的地位。

而酒相对比较普遍,上至皇家贵族、文人雅士,下至布衣平民,皆可饮之。酒的成本低下,所以一般选择往酒里下毒。

投毒以茶,下毒成功率低
影视剧中时常会看到各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药,什么砒霜、七星海棠、十香软筋散等等,打的都是无色无味的招牌。

但实际上,古代毒药提炼技术并没有如此发达,更多的是有色有味,并且味重,刺鼻浓烈。而茶的滋味清淡,投毒必将影响茶的口味,无法为毒药打掩护,实在容易被发现。

相比之下,酒味也浓,正好能掩盖毒药的味道,且古人喝酒豪迈,不假思索一饮而尽,如此下毒成功率就高多了。

茶能解毒,下毒适得其反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本草备要》: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本草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陈也,降也。

古人认为茶具有药性,茶能解毒。由此看来往茶里投毒有违下毒的初衷,所以实在没有必要把毒药下在茶里啦。关于茶是否真的能解毒,相关研究表明,茶的确具备解毒的性能。

平日里你一定遇到过生病医生嘱托吃药不能茶水送服,茶能分解药性,影响药效吸收。其实这也跟茶的解毒性能有关,毕竟是药三分毒。

茶虽具有一定的解毒性,却不是什么毒能解,但茶的保健功效不可否认,所以多喝茶准是没错的。闲暇之余,看电视剧也别忘了泡壶热茶呀~

盘点那些名字骇人的奇葩茶,第三个里有虫屎!

阅读(177)

中国人饮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原始时期。《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远古时期,人们将茶视作药材,煮作羹饮。到了唐宋,才开始有干茶煮饮。

时至今日,茶作为我国的国饮,喝茶渐渐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如今茶叶市场也随之壮大,涌现出越来越多奇品。

著名诗人苏轼曾这样描写茶“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笔下的茶如美人,就连茶名也娇如百花,醉人心脾。

而在百花齐放的众类茶品中,有那么几款少有耳闻并且令人匪夷所思的茶品,光是听茶名,便叫人闻风丧胆,属实不敢喝。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款其名不扬却是大有乾坤的茶!

鸭屎香
“猫屎咖啡”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谁曾想到茶中竟有“鸭屎香”,以屎香命名实在不知是哪位大神的创意,不过这么一对比,突然觉得“猫屎咖啡”好像没有那么恶心了。可“鸭屎香”的茶叶真的透着鸭屎味吗?

原来“鸭屎香”是凤凰单丛中的珍品,名字的由来是因其生长在黄土壤上,俗称“鸭屎土”,故命名“鸭屎香”。还有一个说法是从前茶农怕别人偷自家茶树,所以故意丑化茶名。

后来因茶名不雅,被更名为“银花香”,因其香型类似金银花,现如今大多茶商仍然使用“鸭屎香”的原名。所以啊,鸭屎香并没有鸭屎味也是真的香。

鸽子粪
“鸽子粪”指的是兰州沏茶。这是产自闽、粤及河南信阳地区的一种茶品。这种茶形如细小的碎银子,赭褐色,特别像鸽子的粪便,故称其为“鸽子粪”,并非是鸽子的排泄物。

“鸽子粪”茶性寒,苦中带甘别有风味。据说如今已难寻“鸽子粪”踪迹,它一度成为兰州地区一些老茶客旧时的记忆。

虫屎茶
如果你觉得前面的“鸭屎香”只是个噱头,那么接下来这款“虫屎茶”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因为这款里是实打实的虫屎。

“虫屎茶”是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的特种茶之一。当地人将野藤、茶叶和换香树等枝叶一起堆放,引小黑虫吃食枝叶,最后只剩下细小的粒状虫屎以及部分残余茎梗;再经筛渣、炒制等方法将虫屎与茶叶和蜂蜜一起炮制而成。

“虫屎茶”成品带高雅的熟香,味浓略甜,口味醇厚,别有风味,并不像听起来那般脏臭。

狗牯脑
又是一款奇葩的茶名,但与“狗脑”没有关系,实际是以产地命名。狗牯脑茶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一向为梁家秘传,世代相沿,外人不得问津。

砍头茶
对,你没看错,就是“砍头茶”,不过不是砍人头是看茶树的“头”。

其实“砍头茶”是云南古茶树区,茶农为增加茶产量,方便采摘发明的看似“残忍”的方法:

将茶树上部分砍掉,留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便称之为“砍头茶”,实际上这只是被茶农用特殊方法栽培的古树茶罢了,下次再有人跟你说砍头茶时可别被吓到喔。

茶叶种类五花八门,一些其名不扬的茶品,或许也有着独特的风味,以上这些茶,你喝过几种呢?

煮茶会不会破坏茶的营养?(煮茶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阅读(162)

自古文人喜茶,“融雪煮茶”可谓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爱的雅事之一。

也正是因为古代文人们的喜欢,才有了“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这般惊世骇俗的诗句。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绝美的片段:

妙玉为宝玉煮茶,水是妙玉5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共一瓮,总舍不得吃,于是埋于地下;如今开了瓮,宝玉细品,清茶有味,淡淡花香,赏赞不绝。

古人对煮茶的精致不免让人动容,在现代自然也有煮茶一说,但许多人对煮茶总是存在误区,即便是煮茶这件小事,也大有讲究,今天就来讲讲煮茶容易出现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用铁壶煮茶
铁壶,几乎是人手必备的居家茶器。有实验得出,铁壶加热会释放易于人体吸收的铁元素;再者铁壶导热性强加热速度快,并且具有软化水质的作用。

铁壶煮水具有一定优势,铁壶煮的水泡茶亦能提升口感,偏偏铁壶直接煮茶,是不可取的。由于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虽易溶于温水,但遇铁离子极易被分解,最后产生化学反应茶汤容易发黑发苦,虽不具毒性,却严重影响了茶的颜色及滋味。

俗话说好器配好茶,煮茶器对于煮茶来说至关重要。鉴于以上铁壶煮茶的弊端,建议大家选用玻璃茶壶以及陶类茶壶,玻璃茶壶和陶类茶壶不仅健康安全,同时还具有美观性,可谓是煮茶的不二之选。

误区二:凡茶皆能煮
时下流行煮茶的风潮,许多新手茶友更是逢茶必煮,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着喝。

煮茶,一般选用陈年老茶或发酵重的茶,譬如:老白茶、熟普洱茶、六堡黑茶…..

新茶或轻发酵茶,譬如绿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及咖啡碱等化合物,这些物质是造成茶汤苦涩的来源,若是煮饮之,茶叶内含物质全数析出,必然造成口感苦涩浓厚。

与之相反,老茶经过长时间的转化,茶多酚及咖啡碱等化合物含量大大减少,形成丰富的营养物质,譬如老白茶,普通的冲泡喝法无法将老白茶的内含物质很好的释放,反倒是越煮越有味。

误区三:反复煮饮之
科学的建议是,不要反复煮饮,营养物质析出得差不多,再继续煮饮,即无价值,口感也大不如前。

投茶也是煮茶至关重要的一步,合适的投茶量加上合适比例的水,方能煮出刚刚好不浓不腻的茶汤。

一般建议煮茶的投茶量为冲泡量三分之二,再投入煮茶器三分之二水,饮完后再续水煮之,而非反复沸煮。关于一道茶能煮多少次,便因茶而异了。

煮茶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优质的好茶,可先用冲泡的方式再转而进行煮饮,如此可让茶叶内在营养物质释放得更透彻,如此能更全年的感受茶叶的风味,也不负好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古人围炉煮茶,如今我们也能行此雅事。冬日里煮茶,最合时宜,但别忘了要避免误区科学煮茶哟~

只知西湖龙井?其实龙井茶不止西湖产区(西湖龙井的产区分布)

阅读(140)

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诗人虞集在《游龙井》中写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

到了清朝,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将龙井茶上升到至尊地位。

民国后,龙井茶逐渐成为中国名茶之首;直至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龙井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龙井茶在众茗茶中独具一格,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然而关于龙井茶的产区,绝大多数人只知西湖龙井,其实龙井茶不止西湖产区。

在实行龙井茶原产地保护之后,龙井茶被划分为三个产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其中以西湖龙井最佳,所以其他两个产区也被统称为“浙江龙井”。

《一》

西湖产区,即现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线辖行政区域,出产于西湖一带的龙井茶才能被冠以“西湖龙井”之名。

有俗语说“不是所有的龙井茶都叫西湖龙井”,由此可见西湖龙井在龙井茶中的地位之高。

“西湖龙井”又分为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含传统式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字号,她们在各自的小环境以及工艺上略有差异,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最佳;二级产区是除开一级产区外西湖区胜产的龙井。

《二》

简单地说,钱塘产区就是除了西湖产区外的其他杭州地区,譬如杭州市下的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等行政区域皆为“钱塘产区”,据说茶圣陆羽的《茶经》就是在钱塘江区域写下的。产于钱塘产区的龙井茶依例只能被称为“钱塘龙井”。

钱塘产区茶叶品种丰富,首批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十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的“鸠坑种”就是原产于钱塘产区。还有产区内的径山寺内常年采制“径山茶”,除供佛参禅饮用外,还在招待宾客中形成了一套“径山茶宴”。

《三》

越州产区,即浙江除杭州外的其他市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称为“越州产区”。同样,这些地方的龙井茶只能冠名“越州龙井”。

越州产区茶叶品种亦是相当丰富,譬如新昌县主产大佛龙井茶、天台县产云雾茶、上虞市产针形茶和珠茶,上虞还是当代茶圣吴觉农的故乡。

淡而远,香而清,龙井茶的绝佳品质使得其独树一帜。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皆具龙井茶的特性,但又因彼此的小环境及工艺造成口感略有差异,其中以“西湖龙井”最佳,钱塘龙井以及越州龙井是无法冒充西湖龙井的,茶友们切不可混为一谈喔!

六大茶类“耐泡”指南,哪一泡最好喝呢?(最耐泡的茶叶排名)

阅读(170)

我国茶叶分为六大茶类,不同的茶类由不同工艺制作而成,滋味各有千秋,譬如:绿茶鲜、红茶醇、青茶香等。而关于每道茶的滋味,有俗语是这样形容的:

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五道六道也不差,七道有余香,八道有余味;

九道十道仍在回味….

其实不同茶类茶叶的耐泡程度大有不同,譬如以鲜爽闻名的绿茶能喝到两三泡,而内质丰富的老白茶七八泡仍有余味。

六大茶类耐泡度以及内质各有所差,那么茶叶的精华到底在哪一泡体现呢?各类茶叶第几泡才是最好喝的呢?


【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以鲜爽闻名,适合即泡即饮,浸泡时间太长或是水温过高,茶中的物质反而会遭到破坏。

冲泡绿茶最合适的温度应在80℃-85℃之间,一般情况下头泡茶便能将绿茶中的物质析出,所以绿茶的精华大多在头两泡茶,越往后滋味越是寡淡。

【红茶】
红茶是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需要用高温冲泡才能很好地激发内质。

红茶的冲泡时间一般三到五分钟最宜,浸泡时间过短,茶汤颜色及滋味都会很淡;亦不宜过久浸泡,会使茶汤的涩味重,香味也容易丧失。

一般红茶第二、三泡口感最佳,头泡还无法将内质很好的激活,到了二、三泡析出的便是精华。

【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譬如铁观音、大红袍等。铁观音当属乌龙茶中的极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茶叶条形紧密,通常经过三泡之后茶叶才可以展开,香气弥散开来,到第四泡时,才会散发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由此可见精华在第四泡。

【黑茶】
黑茶同白茶一般也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普洱茶。冲泡黑茶通常需要先洗茶,不仅能过滤掉杂质还能使之后的茶汤更香醇。到第三、第四泡时的黑茶,滋味是最好的。

【黄茶】
黄茶同绿茶一般,具有鲜嫩的特点,最适合的冲泡方式为:90℃水温冲泡最佳,时常大约三十秒到一分钟,一般来说,第二、三泡口感最佳,黄茶的冲泡次数与绿茶一样不宜过多。

【白茶】
众所周知,白茶属微发酵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冲泡白茶的第一泡通常为洗茶,到了第二泡白茶的香气才开始散发,汤水也逐渐变稠;第三泡、第四泡时,内质尽数析出,这个时候的茶香和茶味最自然,也就是它滋味最好的时候。

不得不提的是,经过时间转化的老白茶需要多泡几次才能将其内质如数析出。

当然,哪一泡茶最好喝并非绝对,泡茶的手法、泡茶用水不同,汤水滋味也会有所不同,​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茶汤的滋味。

​且每个人都有不同口感的喜好,有些人喜欢醇厚浓郁,有的则偏爱清爽的滋味,要想知道第几泡最好喝,还是需要亲自一一品味才知道。​

品茗的乐趣不就在于能体验各种各样的滋味吗?茶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希望各位茶友在品茗路上都能真切地享受其中!

不懂茶,就不能喝茶了吗?

阅读(145)

在中国,如果你抛出的话题是:你懂茶吗?相信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都是不懂;但如果你今天发布的话题是:你喝茶吗?我想你收获的答案几乎都是“茶,喝呀”。很多人是爱茶,真心爱茶;但也很多人真心不懂茶,一点也不懂。

说到懂茶,茶的内涵丰富,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人说喝茶的人不懂茶性,就不懂什么样的茶适合自己,那如果有人问你不同的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水、器、席,相信更是一头雾水了。很多人往往在常年的品茶过程中会悟出与茶相关的道理,更别说是悟出禅道了,这注定对于不懂茶的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了。但是,喝茶的人就一定要懂茶吗?


都说90后叛逆,其实他们只是活得明白
前不久碰到一个爱喝茶的90后女孩,我问她经常看你朋友圈都在发品茶的照片啊,看着都不错,小小年纪挺懂茶啊。可她却和我说:懂茶?其实说我懂得喝茶还差不多,若说起茶我其实是不懂的。

她说:其实我觉得虽然我爱喝茶,但不一定要懂茶,我不喜欢茶叶知识对我产生的桎梏,虽然茶叶不能只以品饮的价值衡量,但我觉得也不要太过于追求形式了。如果为了喝茶逼自己去学习茶叶知识,了解茶文化,不觉得本末倒置了吗?我只在乎这一泡茶是不是适合我,我喜欢略带果香的武夷肉桂、喜欢有着微微兰花香的铁观音,还喜欢在冬天陪着家人煮上一壶暖暖的白鸡冠。其实喝茶本就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喜欢就行,合适就好。

他们觉得,不懂茶又如何我只是爱喝茶
话说茶显风雅、充满格调,但这是主观意识里的评价,我不喜欢别人问“你懂茶吗?”如果我说懂茶,多懂才算懂;可如果我说我不懂茶又如何,懂茶重要吗?我只是喜欢它浸润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感觉,喝一杯茶,简简单单,能让我欢喜便已足够。

大家都说90后是太过叛逆的年代,但我竟然发现他们并不是叛逆,而是活得比谁都明白。一杯茶就能看出他们的观点,明知你懂茶,却还可以毫无顾虑地和你说喝茶不一定要懂茶,因为她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突然羡慕他们了。

其实喝茶与懂茶是相通的,你如果爱茶,喝多了自然就懂了;如果你懂茶,渐渐地你也会爱上茶的滋味以及那抹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茶无需特意去懂,慢慢喝就好。

白茶的艺术,亦简亦繁

阅读(167)

前阵子看到身边朋友玩王者荣耀,莫名觉得有意思,于是贸贸然注册了账号。

接着买了各种华丽的皮肤以及看似很霸气的道具,想当然以为自己装备如此齐全,必能所向披靡。

谁曾想,奋力几局却以连败告终。原来纵使装备齐全,没有巧妙的操作技术也难以胜出….

其实制茶也是同样的道理,品种再好的茶叶也需要经由精湛的制作工艺来推敲与打磨。

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制作,成茶品起来也是平淡无奇,无法脱颖而出。

就拿白茶来说,制茶人的技术及用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了白茶的品质。


白茶的艺术,亦简亦繁
白茶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亦简亦繁。简在于只有两道工序——萎凋和干燥,繁在于其中的萎凋分为日光和室内。

笔者在《中国白茶》中认为:

“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改变,细胞膜透性改变以及各种酶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萎凋,其实是十分检验制茶师傅工匠精神的一道工序。

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着
日光萎凋顾名思义就是纯日晒,这是最原始的制茶工艺,需要制茶师傅有足够的耐心。

比方说在每年的春茶季,这个季节天气较多变,说风就是雨,上一秒晴天下一秒或许就下雨。

这导致制茶师傅们一会儿晒一会儿收,一天来来回回数十次,着实累人。

在如此困顿的制茶环境下,室内萎凋顺势而生。

室内萎凋就是在室内加温吹送热风模拟日晒,让茶青们以为自己在被晒着。更有将日晒和室内相结合的复式萎凋,有了这些方式,制茶师傅们无需日晒那么辛苦。

但与此同时,茶叶的营养就比不上纯日晒来的丰富,口感香味也不及日晒新鲜。

就好比晒衣服,室内烘干和阳光晒的,味道及穿在身上的舒服度都有明显的差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工序是干燥,这是白茶最后的涅槃,不可忽视。按照新国标,白茶含水量不得高于8.5%。制茶师傅一般会通过晒干、炭焙和烘干等方式来去除多余水分。

总而言之,工艺精湛的制茶师傅做出的白茶,无论是口感还是色泽都是无可挑剔的。

白茶,品的不止是滋味,还有一种沉着不浮躁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