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大红袍是什么品种(大红袍的正确冲泡方法)

阅读(156)

纯种大红袍是由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而来的,其品质与母树大红袍一样,叶底肥厚软亮匀奇,是具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的特点,用手去捏,则有绸缎的质感,汤色金黄,清澈明亮,茶香清幽高雅,茶味清醇鲜爽。

大红袍除了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之外,主要的还是其有特殊的种质特征。大红袍品质优异独特,味醇回甘,岩韵显,汤色橙黄清澈,叶底匀亮。而且大红袍是七泡有余香,是武夷山带有神秘色彩的珍贵名枞之一,一直享有“武夷茶王”的美称,是武夷岩茶的象征。纯种大红袍的茶汤虽然入口很轻,但其实是非常黏口的,有细微的颗粒感,连绵不绝的从嘴巴滑至喉咙,它是有质地感的茶,相较于这种明显的岩骨,会让人很容易忽略掉那十分馥郁的花香。

大红袍的正确冲泡方法
1、 备器具
大红袍适合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来冲泡。

2、 清洁器具
首先是必须要把冲泡的器具内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是热透。

3、 赏茶
好的大红袍茶叶其条索紧结壮实,色泽青褐乌润。

4、 投茶量
以容器大小而决定,一般为容器量的三分之二处,喜欢清淡的可以减少至容器的一般。

5、 冲泡水温
大红袍是属于半发酵茶,所以对水温要求是极其高的,特别是第一泡水,低了会影响大红袍的茶汤浓度和香气,大红袍甚至有可能会泡死,所以建议水温在100℃,同时建议三泡加热一次水,免得泡到后面没有味道了。

6、 水量
以投放大红袍茶的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放20ml—25ml水。

7、 冲泡时间
前三泡要控制在10秒以内,从第四泡开始每一泡茶延长5秒或者自行调节,冲泡次数以7次为佳。

8、 冲泡手法
注水时悬壶高冲,水要略高于容器面,然后刮去表面泡沫,分杯时应低斟,这样能减少茶香逸散。

吃了菠萝蜜还可以喝茶吗(吃了菠萝蜜多久能喝茶)

阅读(222)

菠萝蜜又名木菠萝、牛肚子果、包蜜等,是被子植物门木兰纲蔷薇目桑科波罗蜜属植物,一直素有“热带水果皇后”的美誉。菠萝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等,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菠萝蜜的香甜口感,气味芳香,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对于喜欢喝茶的一族就烦恼了,吃了菠萝蜜之后需要多久才能喝茶呢?那下面由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吃了菠萝蜜多久能喝茶
1、 吃了菠萝蜜半小时后再喝茶是最合适的,因为菠萝蜜中的水分含量、维生素含量丰富,在体内的消化时间较短,一般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消化了,一般是建议半小时后,再品茶比较好。

2、 由于菠萝蜜是以水分、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果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主;而茶水中主要富含茶多酚、生物碱、鞣酸等物质,吃完菠萝蜜后喝一两口茶,不会造成身体的不适,但是不适宜大量喝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菠萝蜜和茶水喝多了该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手轻轻的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促进食物在肠道内的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改善身体的不适。建议大家不要过量食用菠萝蜜,因为过量食用的话,会容易使人胸闷、烦呕,从而造成身体的不适,建议一天不超过2斤为宜。而且,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食用菠萝蜜,菠萝蜜里面含有一定的糖分,容易被人吸收,造成血糖水平的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茶:滤去浮华,沉淀人生

阅读(137)

茶,不仅温润我们的五脏六腑,更能滤去浮躁,沉淀人生。

中国式饮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简朴却不寒酸,华丽却不庸俗。“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两句完全不同场景的描述,却都有茶,茶的魅力正是如此,能入高堂,亦能入平凡。

茶在历代世人的手中千变万化,如何滤去浮华、沉淀精粹,直至今日,仍在不断追寻。

杯子从冷到热,内心从浮躁到从容,能在嘈杂纷繁的世界里静心泡茶,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

人们常说饮茶之人懂得欣赏茶、品味茶,而懂得欣赏、发现美的人一般皆有修养和内涵,他们品位不俗,他们气质高雅。


如果说美丽的外表可以化妆整容,但优雅的气质却是“相由心生”,那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态度:从容。

唐时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亊”放在首位。无亊,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这个内涵,不仅指品茶人有宽松裕如的时间,还心须有“无欲无求”的心态。做到“心无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

茶席之间,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当遇到不同的思想时,会暂时搁置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空杯状态,虚心地了解。

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磨合和重新认知。认知的种子长出了树干和枝叶,开始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迎接风雨。

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水中,变成有益于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缓缓展开。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我想茶在现代人生活中的普遍意义,大概就是这心境的转变。

都知道饮酒行酒令,殊不知品茶亦有茶令?

阅读(146)

都知道饮酒行酒令,殊不知品茶亦有茶令。

茶令,是中国饮茶历史上一种风雅兴寄的茶会游戏。

《中国风俗辞典》中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作为茶人,还不知道茶令,不免显得孤陋寡闻了些,所以对此,茶友们绝对有必要了解一下。


起源
有人说茶令是宋代斗茶文化下的产物,更有人说茶令乃宋代才女李清照开创。其实不然,茶令的踪迹可追寻到唐代。

唐代的茶令,与现代的成语接龙颇为相似,也颇有难度,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大约三五好友围坐,以“茶”为主题续诗接龙,续不上诗者受罚。虽说饮茶不似饮酒般伤身,但罚茶多了也会出现“茶醉”,好在解“茶醉”只需吃些茶点即可。

如此高人雅致的文字游戏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其中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皎然联合创作的一首《五言月夜啜茶连句》尤为代表: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陆

繁荣
到了宋朝,兴盛斗茶之风,茶令亦是斗茶文化遗留下的产物,在这时繁荣发展,才女李清照便是宋朝茶令游戏的大玩家。

身为婉约派的第一词女,玩起茶令堪称技术流,与丈夫赵明诚结为伉俪之后,闲暇之时夫妻二人经常饮茶填词,修身养性的生活倒也是高雅趣致。

不仅如此,李才女凭借自身的文学素养,曾独创情趣横生的茶令游戏,一度风靡宋朝茶会。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到: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

李清照自称记忆力超强,对于看过的书籍有过目不忘之技。每每饭后,几人围坐,一人就书中知识或典故提问,回答者需说出此知识或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个章节甚至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正确者可先饮一杯好茶,若答错或答不上来,便由其他人先饮,若赢的人先把茶分没了,也只得眼巴巴看着了。

延续
茶令文化自唐代发展以来,深受历代文人所爱。到了近现代,学术界标杆型人物钱钟书先生也曾效仿才女李清照,与其夫人杨绛行茶令游戏。

钱钟书曾在《槐聚诗存》内说到:

“黄绢无词夸幼妇,朱弦有曲为佳人。翻书赌茗相随老,安稳竖牢祝此身。”

由此可见,赌茗行茶令在其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其晚年的著作生活带来诸多乐趣。

其实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茶令游戏。据说在台湾时兴一种名叫猜返乡拳的茶令游戏,其口诀有:

“一国,两制,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四海,五洲,六万(旅费),七天(签证),八件(礼物),九别(重逢),十全(团圆)。”

双方以赌茗形式,胜者方得茗饮。

茶令的魅力大概就是能将人融入和谐的气氛,愉悦饮茶者的身心,并且提升饮茶者的品味及素养,这大概也是茶令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吧。妙趣横生的茶令游戏,茶友们改日也不妨一试呀。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喝一杯茶了?(一人静静的喝茶的感悟)

阅读(169)

现在这个社会,好像你不忙碌,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正常一样。

于是你忙碌的工作,忙碌的社交,忙碌地学习,忙碌的玩…

你不再因为听到街边好听的歌曲,而停下来好奇它的名字;

看到小孩嬉戏,脑袋里觉得吵闹而非可爱,总是下意识地躲开;

你的日程被塞得满满当当,完全没有空挡留给除此之外的新事物;

甚至周末的闲暇时光,你也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完全提不起气力来感受生活的美妙。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长大,真的长大后又觉得后悔,因为承受的压力太多,那些所谓的梦想,也只能暂时放一放。成年人的世界似乎只剩下生存这件事了,渐渐地大家都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麻木。

其实,当你觉得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慢下来,转移一下注意力。

去做一些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事,虽然工作不会因此解决,但是心情会因此变得舒畅。

都说酒是不讲道理的孩子,茶是心平气和的老者。我想,喝茶大概是最能让人内心平静的一件事了。


煮一壶水,泡一盏茶,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

绿茶的清新让你瞬间充满活力,红茶的醇厚会给你阳光般的温暖;乌龙茶的花香一定能让你心满意足,而白茶的纯净能给你简单的快乐。

茶要沸水冲泡才浓香,人生也如此,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把压力当做是生活的磨练,慢下来品味,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 关于生活
都说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是你干热口渴时的生理需求,重要的是润喉解渴,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

茶也是你细细品尝的慢生活,在甘甜与苦涩之中,品味人生的滋味。

· 关于相处
喝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喝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你得知他所有的经历后更理解他的独特,也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

· 关于时间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人生的滋味。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慢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其实生活是会说情话的,只要你偶尔慢下来感受它。在慢生活中找到你自己的主旋律。时光匆匆,能抓在手里的,只有当下。

周末即将到来,闲暇时光,记得享受慢节奏的快乐,泡一壶清茶,用茶水浇灌你那颗干枯已久的心。

用嘴采的茶,你敢喝吗?

阅读(217)

见过这样采茶的吗?在河南信阳,一群未经人事的少女以唇采摘新鲜的茶芽。口唇采茶,啊~小编忍不住致敬了下炒作者的头脑和想象力!

但上网一查,历史上真的有口唇采茶这事,它还是一项历史久远且唯美神秘的民间采茶工艺。

因此,抛开世俗的观念看,它的存在不仅是古老文明的遗迹,也固然在茶叶采摘工艺史上保有价值。

而中国作为茶之国度,独特而神奇的采茶工艺,这个还只是凤毛麟角!


用唾液浸泡的“口含茶”
在陕西镇巴县海拔1200米的高山雨雾之中,出产着一款富硒绿茶,汤色碧绿鲜美,气味芬芳香郁,名为“秦巴雾毫”。

光听名字,就知道它来头不小。作为镇巴县的历史名茶,曾多次被评为省级“名优茶”。

关于它的采茶传说也是令人瞠目结舌。此茶,原名叫“口含茶”。历史上说,采茶女每采下一片此嫩茶尖,都要尖朝里、尾朝外地含在口内,用少女的口液浸泡十余分钟,然后才取出晾晒杀青,因此而得其名。

这种茶最早在西汉还是皇室贡品,相传刘邦为汉中王常到茶镇品茶议事,喝的就是镇巴的口含茶。哈哈那帝王之家喝的茶,确实不能用常人的思维来理解啦。不过,现在采茶可没有口含了,但品质可愈发得优秀哦!

用指甲速断的福建茶
“南方有嘉木”,福建的制茶工艺自古以来皆为世人所称赞,而采茶工艺更为精湛。

在宋代,闽北等地盛产茶叶。每逢采茶时节往往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谢上天赐予之恩。当时人们采茶仅在清晨日出之前,认为茶芽上仍带夜露时采摘,质量最优。

日出之前露水未干,茶芽肥润。采茶时,断茶用指甲,而不得用手指。因为手指多温,茶芽受汗气熏渍不鲜洁,指甲可以速断而不揉。

不仅如此,还为了避免茶芽因人体阳气和汗水而受损,采茶时,每人身上背一木桶,木桶装有清洁的泉水,茶芽摘下后,就放入木桶内浸泡。

每年4月,武夷山进入繁忙的采摘加工季节,山间活跃起采茶女的身影,开启了舌尖上的春意。

武夷岩茶香气有哪些?爱喝岩茶的你不一定知道!

阅读(148)

近些年来,福建武夷岩茶收获了一大批茶友的喜爱,小编也多次提到关于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性,但是,岩茶所谓的“花香”包含哪些,了解的人却极少。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岩茶的香都有哪些吧!

武夷岩茶是一种重味求香的茶,从茶叶审评的评分中就可以看出,香气占比达30%,所以一款好岩茶的香气与滋味同样重要。


武夷岩茶的香型
品种香

“品种香”是茶叶与生俱来的芳香物质基础,也是一泡茶最基本的评定标准,判断一泡茶工艺好坏的基点就是看它是否具备“品种香”。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品种香”,例如水仙有“兰花香”、“木质香”;肉桂有“桂皮香”等。

这就需要我们品鉴不同的品种,找到正确的品种茶,记住它们独有的香型,才可在下次品鉴时有辨识“品种香”的能力。

工艺香

工艺香指通过做青、焙火等一系列制作加工转化而来的具有相对丰富、稳定和突出性特征的香气。

①花香:例如“兰花香”、“桂花香”、“茉莉花香”等具体的花香;还有混合花香。

②花果香:就是花香兼熟果的香型。

③果香:有具体“水蜜桃香”、“梨香”等香型;还有混合熟果香。

④奶油香:茶叶冲泡之后出“奶香”,这主要是特殊品种的原因。

⑤落水香:落水香就是水含香,香水结合的一种香型。

⑥炭火香:焙火适当,茶叶本味留存的同时还带有的火香,是一种舒适的火香。

⑦闷火:茶叶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一种令人不快的火功气味。

⑧ 猛火:烘焙温度过高或过猛的火候所产生的不良火气。

⑨高火: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火香。

⑩老火:干度十足,带轻微的焦茶气。

⑪焦气:干度十足,有严重的焦茶气

地域香

茶叶的“地域香”多表现为茶叶的“山场气息”,是茶叶生长环境所赋予的特殊气息,由于每个山场的生态环境不同,茶叶表现出来的“山场气息”也不同。

例如高山茶有“高山韵”,岩茶有“岩韵”,“地域香”的辨别还是有点困难的,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 ……所以茶还是要多喝吖!

“香型”以及成因
除了这些具体类别的香型,我们会直观地感受到这香气是清香的还是甜甜的,是幽长的或者高扬的。

这些香型产生的原因也能体现出青叶品质以及工艺程度。

①清香:采制的青叶老嫩程度适中;做青“透”,发酵“轻”,焙火“轻”等等。

②甜香:山场好、或海拔高;采制的青叶老嫩程度适中;做青“透”,发酵“轻”,焙火“轻”等等。

③幽香:坑涧生态环境,气候阴湿;青叶质量佳;做青“透”,焙火“足”等等。

④高香:高香品种例如奇兰、雀舌等;青叶质量佳;做青“透”,发酵“轻”,焙火“轻”等等。

香气的程度
如果香气属于浓郁,这是因为采制的青叶老嫩程度适中;茶叶的生态环境优越,孕育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工艺到位,做青“透”,焙火“足”等等。

若是香气持久,这说明山场好、内质厚;做青“透”,焙火“足”等等。

香气弱、落得快,则说明采制的青叶老嫩程度不均匀;冲泡落差大;冲泡用水质量差等等。

关于岩茶的这么多香型,你都记住了吗?死记硬背有些慢,还是需要多喝茶,在过程中记忆,才更牢记于心哦!

茉莉花茶:曾经对我爱理不理,如今叫你高攀不起

阅读(193)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一出,百花不香,可谓“天香”国色。

茉莉花自古以玉骨冰肌、淡泊名利自居,乃佛家圣物。

然而将其制成茉莉花茶,却被人们当做不体面的二流货色。显然,这是种歧视、针对、误解、诽谤…..

尽管大家对茉莉花茶不太友好,但却丝毫不影响她独自美丽。

今天,小编就要为茉莉花茶正名。


《一》

茉莉花茶之所以被误当作二流货色,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是个“非主流”!

都知道我国茶叶分为“六大茶类”以及“再加工茶类”。毫无疑问,正宫“六大茶类”为主流,而茉莉花茶出身“再加工茶类”,自成一派,也就是“非主流”。

要论出身,茉莉花茶不输任何一款茶。茉莉花茶的基因可谓是顶配,母系茉莉花,父系绿茶。

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绿茶就不用说了,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居家茶类,含丰富的价值功效,最早起源于川渝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

茉莉花茶亦属绿茶一类,茉莉花茶是将绿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同时还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二》

人们对花茶的理解大多是玫瑰花、菊花等泡水饮用的一类茶水。

譬如对茉莉花茶的认知,仍停留在将花和茶掺水冲泡饮之上。

原因还是在于,对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不了解,甚至是喝过茉莉花茶的人也不一定懂。

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讲究且繁杂。茶胚处理、鲜花处理、再拼合、手工窨制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形成茉莉花茶特有的香、色、味。窨制成就了她的品阶,简单地说窨制就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

窨制是整个制作的关键,采用传统工艺,将鲜花与茶叶进行多次窨制,窨制的次数越多,茉莉花茶的品质越高,当今市面较常见的有七次窨制以及九次窨制。

窨花拼和是整个窨制过程的重点工序,目的是利用鲜花和茶拌和在一起,让鲜花吐香直接被茶叶所吸收。窨花拼和要掌握好六个因素: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份、厚度、时间。

明代文史学家张岱,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精于制茶。他著有《兰雪茶》,其中记载他曾制茉莉花茶,用日铸茶作茶坯,掺入适量的茉莉花,经拌和焙烘后,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其香如兰,其色如雪,令人陶醉。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制作茉莉花茶。

《三》

当你觉得茉莉花茶不够体面不够高级时,却有这么几个大人物都视其如命,想必一定不会同意茉莉花茶二流的说法。

慈禧老佛爷,一生偏爱茉莉花茶,因她青睐茉莉花茶一度成为贡茶。她最爱用“万寿无疆”的明黄官窑盖碗喝“茉莉双薰”,即将事先熏制的茉莉花茶在饮之前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遍,这道熏制工艺正是现在的窨制。

著名作家冰心,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对茉莉花茶情有独钟,中年以后便终日与茉莉花茶相伴,曾在《我家的茶事》中写道:“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香。”

作家老舍,他生前有边饮茶边写作的习惯。旧时“老北京”爱喝茶,北京人最喜喝的是花茶,老舍先生也不例外,他酷爱花茶,自备有上品花茶,老舍最爱喝的“香片”,正是闻名遐迩的“福州茉莉花茶”。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对茉莉花茶改观呢。可别再说茉莉花茶是低档货拿不出手了,你不懂茶才不体面呢。

只要不存坏,茶的保质期可以达到“上万年”?

阅读(134)

众所周知,喝茶有益身心健康!

可是茶叶能存放多久呢?

有人说茶叶也有保质期,过期的茶不但对身体没好处反而有害健康。可是却有许多人偏爱茶叶收藏,长期存放的茶叶过期了怎么办,还能喝吗?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茶友,小编今天给大家理一理这其中原由!

茶叶被划分为食品类,所有食品皆有保质期,所以茶叶也有保质期。

但受不同品种、工艺等因素影响,不同品类的茶,保质期各有不同。过期的茶叶能否饮用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储存因素直接影响茶叶的保质期限。

过期茶叶会失去鲜爽滋味,且香气挥散,不发生霉变的话依旧能喝,只是滋味大不如前。另外有些茶类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反而会出现风味更佳的情况,归根结底,茶叶的保质期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绿茶、黄茶】
绿茶,以鲜爽闻名。常温下绿茶的保质期可达1年左右,若保存不当大约八、九个月便开始出现枯黄的状况。绿茶属不发酵茶,茶叶的保存条件要求颇高,稍有不慎,茶叶枯黄,滋味口感与香气都会大打折扣。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不少人会专门选择一个冰箱进行储存绿茶,这种情况下,保质期可高达18个月左右。

黄茶是在绿茶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一道“焖黄”的工艺,属于轻微发酵,因此,在茶叶的保质期上,比绿茶略长一些,但是仍不适合长期存放,其保质期一般在1到2年左右。

黄茶的特色为黄叶黄汤,如果超过保质期汤色会有较大变化,品饮价值减弱。且如果是散茶,存储不当极容易被氧化使得茶汤变色,茶味出现酸涩味。

【白茶】
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美誉的白茶,适合长期保存,当然需要储存得当方可。

白茶乃轻微发酵,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鲜叶原始的滋味,好的白茶,储存年份越长滋味及价值不降反升。

新白茶,性寒凉,口感与香气清新淡雅;陈放三五年后的老白茶,茶性由凉转温,口感变得醇厚,并出现药香与陈香,具有明显的药性。

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20年为宜,这些均基于一个良好的储存条件。由于白茶的特性,也受到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偏爱,这才有了收藏白茶的风潮。

【红茶】
香气、滋味是红茶的主要特征,香气和丰富的口感都会随着时间流失,所以大多数红茶最长的保质期为24个月左右,过了保质期的茶叶若无霉变依旧能喝,但香气滋味不再如前。

不同的存放方式和条件,让红茶具有不同的保质期:散装红茶香气流失较快,其保质期一般在18个月;袋装红茶密封性稍好,保质期是24个月;罐装或铝箔纸包装的红茶,可保存3年左右。也有少数红茶,在完成100%发酵后,隔年通过焙一道火的工艺,使得红茶保质期可以达到5-7年甚至更长。

【青茶(乌龙茶)】
青茶,轻发酵茶,也叫作乌龙茶。众所周知,乌龙茶侧重香气,所以也不适合长期存放,更适合当年品饮。

一些没有经过烘焙或者烘焙程度很轻微的乌龙茶品,譬如清香型的铁观音,一般来说放冰箱里冷藏能有18个月左右。而经过烘培的那些,譬如武夷岩茶,存放个两、三年也是能喝的。

【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良好的储存环境下,越陈越香,可长期保存。譬如普洱茶,普洱茶是公认的所有茶类中保质期最长的,现今茶龄最长的是故宫中的金瓜贡茶,其茶龄已经百年以上。

茶叶亦有保质期,不同茶类保质期限不同,过期的茶叶风韵不再;但凡事无绝对,经过良好的储存,亦有越陈越香的茶品,茶友们可根据不同需求正确品饮之。

女人学茶艺能改变什么?(为什么女孩子学茶后更受人欢迎了?)

阅读(139)

不懂茶之前,对学茶这件事是充满疑惑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茶。

学泡茶?有人说去茶叶店打一个月的工,好像就会了。

学喝茶?貌似也不太复杂,有钱就行。各个种类各个年份轮着来,总会喝明白的。

学茶学?去考个农大研究生,听着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茶被赋予了许多玄学、佛教、道教等观念,让人想接触又不敢接触。其实茶的背后,是一座中国文化的家园,走进去你会发现,十分迷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启学茶之旅。学茶,实际也是一个走向自己的过程,走近了才发现原来学茶有这么多好处。


学茶使人专业
生活中很多长辈以及领导人都爱喝茶,基本上茶不离手。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送礼,茶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相是,大部分喜欢喝茶的人实际都不懂茶,基础的六大茶类都说不上来。

若你能够在交流中,轻松地分享大家所不了解的茶知识,再信手泡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如此定会瞬间征服大家,成为茶桌上的焦点,个人魅力也将得到提升。

学茶能拓展交际圈
茶的历史悠久,并且兼具各种文化。无论古今,文人雅士一向喜欢喝茶,喜欢茶的人也大多和善、靠谱、有文化。当今社会,人人都向往高质量的社交。

在茶界,有着很多厉害的前辈,他们或是商人或是学者或是领导官员。若能够因为一杯茶坐在一起与之交谈,会提高自己的见识和眼界,你一定会收获颇多。

学茶使人平静优雅
习茶是高雅的,泡茶的水温、时间、出汤、斟茶、品饮等每个环节都十分讲究。水要慢慢烧开,烫手的茶具要慢慢拿起、放下,泡好的茶要慢慢品、细细喝。

在这一次次重复的操作中,人和心能得到相对的平静。琐事也好、烦恼也好,就在这奇妙的等待中,沉浸在此刻,内心放空。久而久之,处事变得从容淡定,人也会变得优雅起来。

学茶充满乐趣
大多数人对茶的印象,便是无聊,其实不然。习茶其实就像是挖矿,越挖越有料。每一种茶,口味不同,不同的人喝的感受也不同。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十分丰富,习茶是个大门,通往不同的方向,大门的背后是中国文化殿堂,琴棋书画诗无一不通,不断地去挖掘去了解的过程我想这就是习茶的乐趣。

学茶,即是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一种内在修为,说是修行自己的过程也不夸张。不难发现学茶的重点不在于学习如何喝茶,更关键的是在学茶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学茶,其实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当你迈进学茶的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自己,这也许就是学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