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爆火的古装剧中,总能看见茶的身影。譬如《长安十二时辰》中也还原了唐朝人煎茶的步骤,《梦华录》中刘亦菲展示了宋代点茶法。
通过艺术的手法,拍摄出精美绝伦的饮茶场景,让人神往。不过仔细想想,这些饮茶方式似乎与我们现如今喝茶的方法不太一样。
那么,我们现在饮茶方式与哪个朝代最像呢?小编翻阅资料后,发现与现代饮茶法最为相似的是明朝,其中还有段曲折的故事。
废除团茶
泡茶法始于隋唐,但占主流的是煎茶法和煮茶法,泡茶法并不普遍。真正流行是从明朝开始,并流传至今,成为现代人饮茶的主流方法。
在明朝之前,喝茶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且不说其饮茶那套繁琐的流程,光是要使用的茶具,一整套下来也有个十多件。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饮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平时根本就接触不到,满足温饱都是个问题,哪有钱去饮茶呢?
布衣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这种奢靡的饮茶方式看不惯,认为贡茶团饼茶的制作耗费大量民力。
于是乎,在公元1391年,朱元璋颁发庚子诏:“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团茶,惟采茶芽以进。”
废除团茶,散茶逐渐成为主流,瀹茶法取代了唐宋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喝茶变得简单,普通老百姓也能喝上茶了。
该诏令的颁布对当时的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制茶的工艺、茶叶的形态、茶具等等,对整个茶叶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求清饮
明朝随着茶叶加工方式的简化,茶的饮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权提出了清饮法。
讲究茶应追求本味,反对在茶里添加果实、花朵或香草,追求茶叶的清饮,回归茶叶之本色,形成了一套从简行事的烹饮茶品的方法。
明朝最普遍的冲泡法就是用茶壶冲泡,根据古代的茶书记载,壶泡法有一套完整的冲泡程序,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品茶等步骤。
明朝随着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制茶工艺和饮茶方式都变得越来越细,人们开始用审美在喝茶。
文人雅士们开创了“焚香伴茗”的品茶方法,在品茶时焚香,在清香袅袅中,忘却尘世喧嚣,让心灵回归到平静。
茶馆茶寮盛行
明朝不仅仅是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饮茶空间也有所不同,宋朝喜欢开茶宴邀请众多好友,明朝更偏好独酌,或邀请三五好友共饮。
当时流行将茶室和书斋结合在一起,在书斋一侧建构幽静清雅的茶寮。其实现如今,也有很多人喜欢在书房里摆上茶桌,读书的同时喝一杯茶。
文人们喜欢在家里建构茶寮,而普通老百姓则更爱去街头巷尾的茶馆。明朝中后期,茶馆遍地都是。
明朝的茶馆有很多别名,最经常被叫做茶肆,也被称为茶坊、茶屋、茶摊、茶铺等等。
这些茶馆元素在明朝的著作中占了不少的笔墨,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述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煮汤,器皿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有天合之者”。
喝茶对于明朝人而言,可以是比拟读书的文雅之事,也可以是街头巷尾茶馆中接地气的解渴饮品。
时至今日,喜欢去茶馆、茶楼喝茶的人也不在少数,明朝饮茶的方式依然在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