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茶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现代人喝茶反而是一种退化?

从千年前饮茶盛行,茶的烹饮方式就在不断的变化。

现代人流行泡茶法,一套茶具、几个步骤,简单迅速。而古人则复杂得多,对茶极为讲究、重视。

甚至有人在了解完古人饮茶方式之后,觉得现代人喝茶反而是一种退化。那么,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讲究呢?

粥茶法
西汉到六朝时期,古人的饮茶方式为“粥茶法”,并沿用了数百年。

根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的《广雅》记述,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再放上浓稠的米浆。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注入沸水饮用。

唐代茶圣陆羽就曾提及粥茶法,“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也!”

即放入葱、姜、茱萸、大枣、桔皮、薄荷等佐料一同烹煮,食法宛如菜汤一般,陆羽十分厌弃这种饮茶法。

煎茶法
到了唐朝,正式将茶作为一种饮料,但并不是泡茶,而是煎茶。正是煎茶法的出现,饮茶在开始风靡大江南北。

根据古籍资料记载,“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茶圣陆羽开创了煎茶法,在《茶经》中详细地记载了下来,是中国茶品饮历史上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品饮方式,对当时乃至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

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点茶法
到了宋朝,点茶法成为了饮茶的主流方式。宋代点茶法比唐代的煎茶法,更为讲究。

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形成泡沫。

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多是以此来评价茶人茶艺的高低。

作为当时的潮流,描写点茶的诗文不少,譬如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泡茶法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

即以茶置瓶或缶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茶”,听起来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泡茶法很像呢。

明洪武年间,由于朝廷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阶茶饼,全改为散茶,大家开始了泡茶喝。

明清时期不再流行煎茶、点茶,而是泡茶法,在明朝时被称为“撮泡”,此法被沿用至今。

从粥茶、煎茶、点茶再到泡茶,展现了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若是要说当代人饮茶不如古人也是不对的。

至今还有很多人坚持用煎茶、点茶等古法饮茶,饮茶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的吗?选择哪一种饮茶方式都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红茶小知识 » 古人饮茶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现代人喝茶反而是一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