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茶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历朝历代皆有喜好饮茶者,甚至留下了不少让后人读来忍不住莞尔一笑的趣事。
除了文人雅士,古代君王们对茶的爱也是深入骨髓,有的为茶写诗作赋,有的为茶著书立说,有的为贡茶者加官晋爵。
今日,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看看古代皇帝们喜欢喝的那些茶。
唐玄宗——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来自于四川蒙山,据《四川通志》载,自西汉名山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手植七株茶树于蒙山之巅,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唐玄宗天宝元年入贡皇室,蒙顶山茶发展进入黄金期并从此名播神州。《四川通志》说:“自唐朝列为贡茶,建立御茶园”。蒙顶山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
《茶业通史》还提到,早春三月茶树还没有吐芽的时候,唐玄宗命令官府下达文书又去催了,并表示必须在10天之内就送达宫中,足可见唐玄宗对于茶的喜爱。
宋徽宗——白茶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宋徽宗对茶的喜爱,“嗜茶如命”这四个字怕是最合适不过的。甚至为茶写了一部《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被历代文人墨客奉为经典。
在各种茶中,宋徽宗认为白茶是茶中之精品,并专门拿出篇幅来介绍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镑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
且相传在北宋政和年间,政和御贡的白茶让宋徽宗龙颜大悦,故而赐县名“政和”,沿用至今,这些都足以证明宋徽宗对于白茶的喜爱。
元成宗——武夷岩茶
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性格粗犷豪放,喜肉食乳饮,忽必烈在大都建元之后,有意识地引导蒙人学习汉族文化,但由于国民的主流喜爱简单直接的冲泡茶叶,于是散茶大兴。
元朝贡焙,保留着部分宋朝的遗址,其中包括御茶园和官焙。元大德六年,朝廷为了监制贡茶,武夷山御茶园建立。
御茶园在中国乌龙茶制作工艺变革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武夷岩茶也是在元代正式成为了贡茶。
清康熙——碧螺春
关于康熙皇帝与碧螺春的故事,相信有不少茶友都听过。
传闻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游太湖时,宋荦便适时进献“吓煞人香”。康熙帝被此茶清香惊袭,便问此茶何名。
宋荦奏:“此茶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称之为“吓煞人香”。
康熙遂言:“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即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
清乾隆——普洱茶
乾隆好饮茶,清宫还有专门的茶事组织“御茶房”,用以照顾宫内的日常饮茶,乾隆帝还亲自在御花园设立了日常饮茶所,用于平日的饮茶和修身养性。
《日省录》记载,乾隆八十大寿颁赐国内外诸臣的唯一茶叶是普洱茶,在乾隆的提倡下,普洱茶在清代权府中的声誉与崇尚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
普洱茶正是因为入贡,受到清朝廷的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