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有开始有文献记载是清朝,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官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对云南的人文地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写道:“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西番”包括现在的西藏以及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的地区,在唐代和云南同属南诏国。西番在南诏国的北部,而云南在南诏国的南部。南诏国北部由于地理气候的限制并不产茶,所喝的茶都得云南运输过去。当然,那时的茶并不叫普洱茶。至于叫什么茶,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记载。

到了清朝,在普洱县设立普洱府,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把中原早已成熟的制茶工艺和云南传统制茶法结合起来,完成了普洱茶从生产工艺的升华。同时,还对茶的形状、规格、品质等进行了规范,然后将它们销往内地。普洱茶,也由此以崭新的形象,冲出了普洱,走向了全国。

云南普洱茶种类众多,古树普洱茶中品质是最好的,骨灰级普洱茶友界定说100年到300年树龄是大树,300年以上才是古树茶,‍但树龄的判定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因此一般而言100年以上就算是古树了。

茶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空档。那么以100年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合理而中肯的。

2003年以前,古树茶的价值是被忽视的,甚至被认为无法饮用。那时候,茶厂收购原料,主要看茶区和外形,尤其看重级别,基本上是以级别、季节论价,同样一个茶区的台地茶和古树茶,台地茶发芽时间基本一致,采摘成本低,级别容易控制,古树茶发芽参差不齐,采摘不方便,级别也不好控制,形成古树茶级别不如台地茶,古树茶的原料价格,还不如台地茶,没人采来卖给茶厂。

但是,茶农自己还是采古树茶来自己喝,一是好喝,二是卖不掉的茶,自己留着喝。茶客去茶农家也有机会喝到这样的“外形差不多,滋味更好”的茶,古树茶的价值就逐步被外界所认同,由于资源有限,顾客众多,价格扶摇直上,古树茶的价格就高起来了,把台地茶的价格远远抛在后面。

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馈赠与它的丰厚内质。首先,古茶树生长环境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清幽纯净,没有过多现代文明的干扰。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茶树千百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农残的担忧,真正天然有机。

其次,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树有多高根就会扎多深,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古茶树的根部将这些自然腐殖质和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都转化为了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

再者,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更高。古茶树生长之处,莫不山高谷深,云雾萦绕。山高,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较多的有机物的同时,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会增加。云雾多,则增强了漫射光,茶树为喜阴植物,如此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叶色深且更具光泽,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如氨基酸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因而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

通常认为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树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新茶品饮价值同样很高,它茶质柔和温润,碱性物质比例适中茶汤细腻,喉韵又深又悠长。另外,从树种而言,茶树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种子生和扦插生两种,种子生的乔木茶树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虫、抗传染性比较强;而扦插或压条种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丰富性比不上乔木种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种易退化的缺点。

古茶树一般是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本身品质就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古茶树是稀缺性资源。它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茶区深山老林中,散落而居,片状分布,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又之采摘春秋两季,产量非常有限,它有天生丽质,仰慕者道路相望,就愈高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就是古树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一泡古树普洱茶得来不易,茶友们且品且珍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红茶小知识 » 古树普洱茶的前世今生